中国石油第一厂关停记

2011-11-23 06:17张起花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9期
关键词:石油工业抚顺石蜡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杨 艳

中国石油第一厂关停记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杨 艳

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所有装置的全面关停,标志着中国石油第一厂圆满完成历史使命,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再次腾飞让出大道。

时光漫卷尘烟,风雨酿造历史。经过83年不懈拼搏和创新发展,有着“中国石油第一厂”之称的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于3月9日圆满完成历史使命,正式关停。为消除国家级重大安全隐患,打造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让出腾飞之路。

徜徉在历史的光影中,回望始建于1928年的抚顺石油一厂,作为我国最早的炼油企业,是中国人造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原油和加工能力一度达到400万吨/年。拥有23套炼油生产装置,能生产汽油、柴油、石蜡、润滑油、基础油等12大类70个牌号的产品。同时,它也是国内最大的石蜡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昆仑”牌全精炼石蜡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可以说,即便关停,它为共和国的发展壮大、国防和经济建设、中国石油工业的腾飞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可磨灭。

即便关停,中国石油第一厂为共和国的发展壮大、国防和经济建设、中国石油工业的腾飞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可磨灭。

辉煌历程

遥望抚顺石油一厂的前身,不得不提及20世纪上半叶那段令人揪心的历史。“九一八”事变之后,整个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在抚顺发现油母页岩后,于1928年在抚顺投资建设日处理4000吨规模的油母页岩炼油厂—抚顺炭矿制油工场,该场在1941年改为西制油厂。

抚顺石油一厂诞生后最初的发展历程可谓风雨飘摇,但在解放后却大展拳脚,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大放异彩。

抚顺解放时,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正在进行。人民解放军前线作战和后方人民生产建设都迫切需要石油资源。虽然,当时的西制油厂百废待兴,但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炼油厂,它仍然攻坚克难承担起为祖国献石油的大任。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生产页岩原油5万余吨,占全国当年原油产量的41.4%。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亟待恢复,新生的石油工业因此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西制油厂全力以赴进行了装置修复工作。1952年末,全厂主要装置处理能力均超过原设计能力,当年生产页岩原油22.5万吨,为1949年的4倍,占全国当年原油产量的51.6%,成为国内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和加工基地。

谈及抚顺石油一厂在历史上的贡献,1949年到1960年间的历史最值得浓墨重彩。为了满足抗美援朝军用油品的需求,支援国防建设,抚顺石油一厂在艰难的时刻接受了为国家研制军用油、脂的任务,并先后研制成功冬用枪油、枪用润滑脂、弹药保护脂等10多个品种,投入批量生产。由于产品质量优良,受到军委后勤部表扬,石油一厂也成为我国军用润滑油、脂的生产基地,直接为国防建设服务。

“抚顺石油一厂的石蜡和石油焦是率先走出国门的石油产品。”抚顺石化的老职工每每谈起,总会很自豪地说起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抚顺石油一厂全面恢复了石蜡、石油焦生产,到1952年石油焦产量达1.48万吨。1953年起,石油一厂开始出口石蜡、石油焦,成为率先出口石油产品、为国争光的炼油厂。

此外,抚顺石油一厂的关停之所以会引起业内很大关注,不仅因为它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石油产品,奠定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基础,而且因为它向全国各新建炼油厂、各级领导机关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据了解,随着抚顺石化公司“五朵金花”技术逐步在全国实现工业化,抚顺炼油企业向全国各地新建炼油厂输送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仅抚顺石油一厂就陆续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282个企业输出技术和管理干部1850人,技术工人4973人。

光荣退役

2002年11月3日,抚顺石油一厂西蒸馏装置正式停工,拉开了抚顺石化公司新一轮资源大优化的序幕。在新的历史进程中,这个有“中国石油第一厂”之称的抚顺石油一厂步入了退役倒计时。

2011年2月18日上午9时,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油库车间员工陈成玉、王本良合力拧紧了大庆原油输油管道入口阀门的最后一道丝扣。这条运行了40年、输送了千万吨大庆油田优质原油的石油一厂入口段完成了历史使命,永久关闭。这也意味着有着83年历史,为中国石油工业、国民经济和军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第一家炼油厂全面关停。

“我入厂32年了,真没想到中国石油第一厂在我们手里关停了。”在大庆输油管道入口关闭操作现场,石油一厂油库车间汽油工段长陈成玉抚摸着管线,对这个自己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企业依依不舍。“但是,为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职工和周边群众的平安,我们必须这么做。”

1984年开始,受地方加大开采煤炭的影响,抚顺石油一厂厂区南部地表发生严重变形,造成建筑物倾斜,威胁生产和人身安全,被列为国家级重大安全隐患。为消除这一隐患,抚顺石油一厂曾实施以加固、内迁和外迁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工程。2000年,抚顺石化公司重组改制后,中国石油和抚顺石化对地表变形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先后通过划拨专项安保基金等途径,积极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2010年8月,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后,抚顺石化公司一方面加大了对危险建筑物和重点区域(包括催化火炬、电塔、催化主风机、催化汽压机、东锅炉厂房)变形的监测力度,及时安排厂南部变形严重区域人员撤离,保证生产和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根据上级安全部门治理国家级安全隐患的督办要求,加快了地质危害治理进程。

2011年2月17日,抚顺石化公司正式部署石油一厂老区关停工作,由此拉开了石油一厂全面关停的序幕。

继往开来

“不管将来面对的是什么岗位,咱工人的本色到哪儿都不会变,到哪儿都无愧于石油一厂人!”陈成玉坚定地说。

近几年来,抚顺石化炼油结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热火朝天地开展。截至目前已取得实质性突破,这项抚顺石化的“希望工程”即将达到全线落成阶段。

依托抚顺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大工程,抚顺石油一厂开始了停产、搬迁工作。抚顺石油一厂停产后,2000多名员工将转向石油二厂、大乙烯等抚顺石化公司其他单位中。

为了秉承老企业稳扎稳打的务实传统,让职工及早适应新装置的生产,满足新形势的要求,2010年11月29日开始,抚顺石化公司就已经开展了包括酮苯、糠醛、高压加氢、成型等8个生产、辅助单位及质检车间等共计451名员工的炼油生产工艺、设备维护、安全等相关知识的系统技能培训工作。

为了强化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训中,各车间专门选派有丰富经验与实际排查隐患、多次处理突发事件的车间高级技工和技师等充实到每天的讲课中,使每天的讲课内容丰富而实用。

据了解,关停石油一厂是国家和集团公司治理国家级重大隐患的重要决策,也是抚顺石化进行千万吨炼油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部署和重要环节。石油一厂全面关停后,公司原油将全部集中到东部石油二厂加工。

一个旧的企业关停了,但新装置、新厂房正在加快矗立起来。预计年底,在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厂区内,千万吨炼油结构调整工程将全面投产。那时,石油一厂将真正实现浴火重生,再续辉煌。

猜你喜欢
石油工业抚顺石蜡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石蜡疗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国内石蜡市场概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图说抚顺琥珀(六)
空间大载荷石蜡驱动器研制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