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对策

2011-11-26 03:38范惠莹蔡明毅朱红梅胡佳青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6期
关键词:脆弱性分值人群

◆范惠莹 李 颐 蔡明毅 朱红梅 胡佳青

范惠莹 李 颐 蔡明毅 朱红梅 胡佳青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041

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 年5 ~10 月在上海举行,由于举办周期长,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引发的突发事件难度较大,如果措施不力,不仅危及实验室人员和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国际和社会影响。本研究综合分析本中心实验室可能会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对其引起的风险进行分级和排序,提出对应措施,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1 评估准备

1.1 评估时限与对象

时限为2010 年全年,即包含了世博会前期准备、试运营、正式召开及后期阶段。范围为静安区辖区范围。鉴于不同人群面临风险的种类、程度以及人群脆弱性等差异,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风险评估。

1.2 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法规及标准

包括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美国NIH《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第四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等规范及标准。

1.3 评估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风险管 理 标 准(AS/NZS4360: 2004)[1]和专家评估法,并增加了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有关的人群脆弱性因素分析。

2 评估过程

2.1 专家情况

本次风险评估共邀请参评专家12 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9 名,涉足病原微生物检验、生物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控、消毒控制等领域。所有专家全程参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

2.2 风险识别

根据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以及美国NIH《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第四版)[3]中提到的可能发生的实验室事故,查阅各类文献[4-7],以及 结 合 本 实 验 室 实 际 情况,列举出14 种风险,经第一轮咨询专家后,将其中1 种风险分解为3种风险,同时专家表述理由。接着进入第二轮专家咨询,对识别的16种风险达成一致看法,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3 风险分析及评价

对可能造成实验室事故的风险进行识别后,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人群公共卫生潜在影响和人群脆弱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各项风险依次排序评价。

3.1 可能性分析

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分为几乎不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很可能发生和几乎肯定发生5种情况,对应分值1 ~5 分,见表1。

表1 风险发生可能性评分

3.2 影响分析

从事件发生地点的范围、受健康影响人群的比例、受影响人群中可能发生死亡的人数、对于重要基础设施或生态环境系统的潜在破坏程度、对于政府或社区声誉的潜在破坏程度等5 个方面,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分,每一方面均对应0 ~4 分5 个评分等级。专家根据表1 所列风险进行打分,汇总后计算各项风险的平均得分,见表2。

表2 风险的潜在公共卫生影响评分

3.3 人群的公共卫生脆弱性评估

从人口统计学、健康状况、社会政治、文化和组织因素角度考虑,对本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脆弱性进行评估,评估分值0、1、2分别代表没有脆弱性、低脆弱性和中度脆弱性。并将所得人群脆弱性总分除以指标总和,求得脆弱性均值,见表3。

表3 人群脆弱性评分

3.4 计算风险分值

将各项风险的可能性评分均值和影响评分均值相乘,得到危害分值,再乘以脆弱性均值,就得到了风险分值,见表4。

表4 风险分值计算表(分)

3.5 风险评价

据风险分值,将世博会期间静安区疾控实验室事故风险分为极高(≥4.0) 、高(2.5 ~4.0) 、中(1.5 ~2.5) 、低(<1.5)4 个风险水平,见表5。

表5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水平

4 讨论

为保证世博会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水平分级应对处置措施。对于极高和高水平风险应优先考虑,积极应对;对于中等水平风险则采取常态应对措施; 中等和低水平风险应加强监测,一旦发现风险水平升级,则应提高应对措施和策略水平。

根据实验室安全检查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做好人、财、物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一是严格执行实验室保卫及安全检查制度,加大实验室防火工作力度,消除火灾事故隐患。二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定期检查生物安全柜过滤等状况,保证防护设备的正常使用,降低实验室事故风险。三是严格执行菌毒种及生物标本管理制度,双人双锁保管菌毒种及生物阳性标本,专人专车按规定包装外送菌毒种及生物标本,交接时做到责任到人,保证菌毒种及生物标本不外泄和不丢失。四是按照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实验室空气、物体表面、人员、医疗废弃物以及生物转运箱的消毒,做好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化学、物理、生物灭菌效果监测,保证灭菌效果,防止实验室内部交叉感染。五是加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特别在医疗废物交接时,要保证医疗废物不外泄和不丢失。六是制定和完善世博会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七是在现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标准体系文件,特别是操作技术规程,从而规范化操作,将风险降至最低。八是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体系; 开展培训和演练,锻炼现场处置队伍; 加强内部生物安全管理; 储备个人防护物品以及现场应急物资等。

[1]AS/NZS.AS/NZS 4360:2004,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风险管理[S].2004.

[2]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M].3 版.Geneva:WHO,2004.

[3]NIH/CDC.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M].4 版. USA: NIH/CDC,

1999 .

[4]魏 强,武桂珍,侯培森.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6) :447 -448.

[5]庞星火.2008 年北京奥运会重大公共卫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J].首都公共卫生,2009,3(2) :52 -58.

[6]李 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1) :1023 -1024.

猜你喜欢
脆弱性分值人群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工控系统脆弱性分析研究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基于DWT域的脆弱性音频水印算法研究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