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经济的企业集群价值链机理与流转

2011-11-27 05:57马立强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象限价值链集群

孙 健 马立强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

基于网络经济的企业集群价值链机理与流转

孙 健 马立强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

网络经济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其特有的“利他基因”及无限性、可复制性、虚拟性等特征,对传统资源的消耗极低。因此,按照网络经济的思想、规律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企业集群,是一条统筹兼顾、环境友好,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极限、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揭示基于网络经济的企业集群价值链的内在机理,建立了以传统经济和网络经济两维度的框架模型,区分企业集群价值链四种形态,以此为基础提出企业集群价值链的流变模式和路径。

网络经济;企业集群;价值链;机理变迁

一、基于网络经济的企业集群价值链内在机理分析

传统的企业集群价值链,呈现出自发、简单、离散的特征,而且企业之间的经济距离相对较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影响了企业集群效能的发挥。网络经济的兴起,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企业间的经济距离趋向于零,因此以其特有的基因,给企业集群价值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价值链效能的发挥。

(一)网络经济的“利他”基因为企业集群价值链增添不竭之源

孙健(2001)的研究显示,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因为,网络经济赖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而且其有效信息不灭:1-1=1;1=∞。同一条信息,被一个人消费之后仍然存在,别人照样可以消费。而且,一条信息可以被成千上万的人同时享用。在网络经济时代,在互联网上做生意,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微乎其微,其效率则以几何级数提升。

(二)网络经济因子让企业集群价值链各主体呈现效益倍增(减)

在速度制胜的今天,企业集群的竞争,本质上是价值链的速度竞争。网络经济因子(乘数)与实物经济的依存度成反比,与信息依存度成正比,由此企业集群价值链主体的速度提升成为可能。20世纪末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发生了爆炸性增长。有专家估计,由于因特网的发展全球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0%,数据表明美国1997-1998年的GDP增长了4%,而同期的资源消耗则几乎没有增长。这充分证明了网络经济因子对企业集群价值的乘数效应。

(三)网络经济让“消费者主权”变成现实

在网络经济时代,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大众化消费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由此,导致消费决定生产,企业集群价值链演变为“牵引式”价值链。①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牵引式价值链的驱动力来自于最终用户,整个价值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双向互动,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其特点是小批量、多批次,企业集群实现柔性生产,One-One成为可能,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主权得以实现。

(四)网络经济让企业集群价值链成本大幅降低

与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集群价值链的“加法”不同,网络经济状态的企业集群价值链主要是做“减法”,任何不创造价值的环节都被无情的去除,任何影响价值创造的行为都会被及时纠正。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企业集群的所有企业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双向互动,同步运转,高效便捷。

(五)经济网络化的速度仍在加速

毋庸讳言,当下几乎所有经济领域都无一例外地被网络化了。比如,银行有网络银行;货币有电子货币;交易有电子商务,等等。根据理查德(L.A.Zadeh,1975)的扩展原理,在所有成熟的经济领域,只要是相容的就可以自然地网络化。网络化的速度与规模取决于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互动,以及网络本身创新的速度与规模。可以说,网络经济给企业集群价值链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的变化,更有化学的反应,如同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其内在机理的变化,最终决定了企业集群价值链最后的效能裂变。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集群价值链流转路径

按照实体依存度和信息依存度两大维度,企业集群从驱动模式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型”。①金潇明、陆小成:《基于网络效应经济的虚拟企业集群模式演进与策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即空间资源型,如矿藏集群;中小企业加工制造型,如江浙集群;供应链型,如山东家电集群;虚拟企业型,如阿里巴巴集群等。按照网络经济的规律,谁的信息指数(信息依赖度)高,谁的网络因子就高,价值链就越有价值。通过政策或其他工具提高信息依存度降低实体依存度,两个维度的价值链条可以在四个象限内进行针对性流转,提高企业集群的价值竞争力。

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转化模型

网络经济是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诞生的,因此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一般认为,企业集群价值链流转路径有两条:一是“实而虚之”;二是“虚而实之”。“实而虚之”即实体依赖程度高的价值链模式向信息依赖程度高的价值链模式的渐进;“虚而实之”是信息依赖程度高的价值链模式向实体依赖度高的价值链模式的渗透。四种价值链模式依据上述原则,可以实现跨象限流转,从根本上实现帕累托最优。

(一)空间资源型集群模式向供应链流转

空间资源型集群模式向供应链流转,即第四象限向第一象限流转。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空间资源型企业如果仅仅靠扩大厂房、机器设备等实体设施而忽略全球化环境下的新的竞争格局,只能导致失败;而以网络经济理念和工具形成虚拟平台,再以此平台整合分散的企业形成合力,形成新的集群能力,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保持和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如山东金乡的大蒜产业,最初主要是靠其廉价劳动力和产地集聚优势获得国际竞争力,近年来通过电子平台整合本地企业集群(包括农业、加工业、仓储物流、贸易和流通、农业科技等中小企业集群)和全球大蒜产业链(包括国外农业科技、深加工、物流贸易等),目前金乡大蒜产业已经占有全球大蒜出口市场的70%以上,其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不可替代的定价权和话语权。随着其作为企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其对土地、冷库等实体资源的依存度持续降低。事实上,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赫赫有名的金乡大蒜很大部分并非产于金乡,而是产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其他地市,只不过利用金乡大蒜这个统一的品牌和信息平台走向了世界。可以说,随着金乡大蒜产业集群对金乡当地土地等实体资源依存度的大幅度减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价值实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高度环境污染的低层次价值实现方式,而逐渐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类似的产业集群,如寿光蔬菜产业集群、枣庄煤炭产业集群,也都通过相似的路径,在当地实体资源不足以支撑其发展,甚至面临枯竭(寿光土地退化、枣庄煤炭资源枯竭)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信息依存度获得良性发展。如今寿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地和价格发布中心,枣庄也成为了介于南北方之间的煤炭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二)中小企业加工制造型向虚拟企业型流转

中小企业加工制造型向虚拟企业型流转,即第三象限向第二象限流转。传统的中小加工制造型企业对实体和信息的依赖度均较低,其优点是进入门槛低,经营灵活度大,缺点是可替代性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缺乏议价能力。通过建立信息平台,中小加工制造型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和准确地获得前沿科技和趋势信息,提升设计水平,实现包括现金流、物流、信息流在内的高度集成应用,吸引订单和扩大销路,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度和价值实现能力,实现从本土集群向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全球集群的跃迁。如我国浙江、广东等地曾经红极一时的纺织业外向型加工集群,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其以加工环节为核心的价格优势逐步丧失,来自孟加拉国、越南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价格优势逐步显现。为摆脱困境,东莞等地的加工企业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利用其信息和客户优势,加强网络化营销和全球供应链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加强其品牌建设和全球营销网络覆盖,另一方面,加强对国际创新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跟踪和研发,同时将部分低附加值的加工工业转移至孟加拉等低成本国家,使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向上提升。事实上,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及支付宝等支付平台受到众多中小企业的追捧,其核心意义就在于他们利用了网络的公益性、无限性、无边界性、倍增性和扁平性等特点,为众多的中小加工型企业提供了一个面向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的超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只要有足够的创造性和为客户创造足够的价值,网络平台就能对之进行复制并引爆几何级数的增长。金乡大蒜企业集群所取得的成功也有类似的机理——大蒜电子交易市场的开通、国际贸易的双向电子化交易等使得金乡大蒜产业迅速由散兵游勇式的小企业集群模式向虚拟企业集群模式迈进。而这种转化带来了整个企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以其规模效应被国际市场认可,而且由于网络扁平化和透明的特点,使得集群中每一个单体企业的信用监控成为可能。同时,国际市场的技术和信息资源也通过网络的海量空间成为这些小企业可以共享的免费资源。

(三)空间资源型向供应链型流转

空间资源型向供应链型流转,即第四象限向第一象限流转。空间资源型企业集群实体依赖度最高,一旦资源禀赋短缺,将面临生存问题。因此,最优选择是在资源充裕的时候未雨绸缪,及早进行转型,主要是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减少对实体资源的依赖,形成新的产业链。大的加工制造集群,如果能够依托强大的实体规模,提高网络化程度和科技实力,利用好全球化的人才、信息、资源,通过外包、第三方物流等方式,开展零部件生产、加工、制造等环节的全球采购,自己专注于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等环节,就能够迅速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德鲁克曾说过,现代的钢铁企业已经不是制造钢铁,而是处理信息。

(四)供应链型向虚拟企业性流转

供应链型向虚拟企业性流转,即第一象限向第二象限流转。将实体经济外包,以虚拟经济形态整合实体价值链。比如苏宁、国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上商城和信息系统,压缩供应链环节,构建信息平台,实现网上采购和直销,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和营销费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的第二极。再如海尔,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全球设计,全球采购,全球营销,“从品牌经营到虚拟运营,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白电巨头”。①胡泳、秦劭斐:《张瑞敏管理日志》,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

(五)虚拟企业型集群向供应链型集群流转

虚拟企业型集群向供应链型集群流转,即第二象限向第一象限流转。纯粹的虚拟型企业集群增加实体依存度,可以完善商务模式,增加集群效应。比如当当网上书店、淘宝网等虚拟型企业集群通过与传统物流设施、机构合作,实现“门对门”配送,堪称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完美结合的典范。

通过上述流转,企业集群的信息含量和技术含量得以进一步强化,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进一步扩展,企业集群的效率和竞争力最终得以提高。

三、研究结论和建议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基于网络经济的企业集群价值链的内在机理、效能发挥,揭示了经济网络化的客观趋势,建立了传统经济和网络经济两维度的框架模型,区分企业集群价值链的四种形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企业集群价值链的流变模式和路径。

为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应大力发展集群经济。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将集群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企业集群在东、中、西部的梯次发展、升级,在实践层面,企业集群要按照网络经济思想,建立合作共赢理念和信用链,实现企业集群集成化、集约化、集聚化发展。

F276.4

A

1003-4145[2011]12-0122-03

2011-07-21

孙 健,男,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立强,男,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象限价值链集群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