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密植采穗圃园艺化营建技术探讨

2011-12-08 12:54翟爱军李晓铁赵祖辉覃李林
园艺与种苗 2011年5期
关键词:嫁接苗油茶造林

翟爱军,李晓铁,赵祖辉,覃李林

(1.灌阳县林业局,广西灌阳 541602;2.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桂林 541004;3.荔浦县林业局,广西荔浦 5466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也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1]。我国极为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文件[2],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第1次以1个树种为对象,明确提出发展油茶产业的指示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将油茶产业提升为振兴地方经济、解决粮油问题的高度发展战略,2009年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办发(2009)196号)”文件,并组织编制了《广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3],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区优质高产油茶原料林面积发展并稳定在80万hm2,年产出油茶籽200万t;培植规模油茶加工企业10家,年茶油生产加工能力达到48万t,茶油精炼加工率达到80%以上;油茶产业实现年生产产值200亿元以上。

目前油茶栽培存在低产低效的问题[4],主要原因是油茶为异花授粉树种,种子育苗繁殖后代变异大,单株产量及经济性状差别悬殊。因此,良种苗木快速生产是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油茶产业的限制因子[5],油茶良种穗芽产量低和南北生长时间不吻合,致使油茶种苗产业化生产滞后。为了解决良种油茶接穗少、产量低的问题,笔者开展了良种油茶高密度采穗圃园艺化营建试验,对密植采穗圃园的营建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生产者参考。

1 采穗圃选址

根据油茶喜光、喜肥、喜湿的生长特性,采穗圃营建应选择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地势平坦、海拔200~400 m、不积水、交通方便、水电设施到位、土壤质地疏松、pH 4.5~5.5、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自然肥力较强的山地。最好设置在苗圃附近,劳力安排容易,采条适时,且可避免长途运输和保管,既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又节省了劳动力。

2 良种选择

2.1 良种选用原则

良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和区域性的原则,即各地区应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和油茶良种的区域适应性来选择良种建立采穗圃,如桂南、桂中地区应选择广西岑软、桂无、桂普系列的良种,桂北可选择岑软系列、湘林、长林、亚林系列的良种。

2.2 良种选育方法

在原有油茶栽培的地区,选择生长快、产量大、油脂含量高、萌芽多、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良种。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各地油茶适栽区已选出很多优良品种和无性系,通过国家林业局良种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19个,其中湖南5个(湘林1号、湘林104、湘林 XLC15、湘 5、XLJ14),江西 7 个(赣抚 20、赣石 84-8、赣无 1、赣兴 48、赣永 6、GLS赣州油 1号、GLS赣州油2号),广西4个(岑溪软枝油茶、桂无2号、桂无3号、桂无5号),浙江3个(亚林1、亚林4、亚林9)。此外,通过各地省级林木良种审定的优良品种,目前已公布的有120多个,其中湖南60个,江西52个,广西13个,安徽4个[6]。

广西岑溪软枝油茶、岑软 2、3 号、桂无 1、2、3、4、5 号、桂普 32、50、101、74、105、107、38、49、43 号等17个良种和无性系是目前广西自治区产量较高的无性系,茶油产量可达750 kg/hm2以上。其中,岑软2、3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和抗旱、抗寒能力,2个无性系的病虫害发生率均小于1.5%,在高山陡坡或低丘平地、土质好或较差的地方都生长良好[7]。

3 区划设计

3.1 地域性区划

遵循集中管理、分散经营、均匀分布、计划发展、容易转化的原则,按照全省(区)油茶种植发展规划和造林区划,在油茶适栽区,根据油茶造林苗木需要量来确定采穗圃的分布和数量。由于油茶造林后管理好可持续保存和利用100年以上,因此,每个采穗圃的使用寿命(功能)为5~8年,过期必须要转化为油茶园,执行采果功能。按照广西油茶发展战略规划,到2015年广西发展油茶80万hm2,新造林40万hm2,共需要6亿株油茶苗,平均每年培育油茶良种苗1.2亿株以上,而密植采穗圃盛产期(5年左右)年产芽量750万个/hm2,按苗木出圃率80%计算,可培育无性系苗木40万株,因此,需要营建20万hm2的密植采穗圃。按照广西油茶适栽地区桂南、桂中、桂北三大片30个县划分,每个县需要营建0.67万hm2的采穗圃。

3.2 采穗圃区划设计

3.2.1 小区划分。为了方便管理和作业,园内应划分栽培小区。定植时,可按品种或无性系成行或成块排列,同一种材料为1个小区。要详细记录,画好定植图,注明每个品种所在的位置和数量,小区挂上标牌方便采条和识别,室内建档登记,以免混淆,最好在每个小区间种植窄冠珍贵树种隔离。

3.2.2 道路设置。主干道设在圃地的中心,宽3~4 m,支道与主干道交叉,路宽2.5~3.0 m。主干道和支道应设在小区与小区之间,可作为小区划分的界线。

3.2.3 水池设置。为防止干旱,每4 hm2设1个100 m3容量的蓄水池(南方水柜)。

3.2.4 排灌设置。园地四周和小区边缘开设排水沟,根据当地雨季的集雨量制定排水沟的大小;灌溉以滴灌或喷灌为主,按水压制定水管大小和喷头的间距。

3.2.5 种植密度。由于采穗圃植株没有庞大的树冠,在建园初期总体安排上要比一般造林密些,并间作豆类等绿肥,以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地力。随着树冠的长大,进行间伐和修剪,避免过于郁闭,影响枝条的发育和生长。因此,油茶的初植密度可设定为1.67万株/hm2,株行距0.6 m×1.0 m。

4 苗木培育

考虑苗木的遗传稳定性,苗木培育以无性系苗为主,目前适用的先进育苗技术有2种,即芽苗砧嫁接育苗和扦插育苗。

4.1 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

4.1.1 种子选择与砧木催芽。筛选大粒饱满、当年采收的油茶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 min,于12月或次年1月上旬播在促芽砂床上。促芽砂床必须选在排水良好(绝对不能积水)的平坦地面,在地面上先垫一层10~15 cm厚的清洁湿河砂,把种子均匀撒播在上面,种子尽量避免重叠,再铺上10 cm厚的湿河砂,用清水喷透砂床,可连铺2~3层,然后盖上薄膜。砂床要保持湿润(含水量65%~85%),如发现湿度不够,应及时喷水,3—4月要经常检查砂床内的种子发芽情况和温度情况,如果当年温度较高,种子发芽快,而穗芽还未达到半木质化程度,不能嫁接,可以在砂床上再加厚河砂,以此降温抑制砧苗快速生长。

4.1.2 苗圃地选择和整理。种子砂床催芽以后,开始整理苗圃地。①苗圃地。可以选用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缓坡地,也可选用排水良好的稻田。②整床。对选好的苗圃地,于前一年的冬天深翻一遍,当年3—4月细土整好苗床,施足基肥,苗床要求宽l.0~1.2 m,高20~30 cm,床面覆盖一层4 cm厚的黄心土,再薄撒一层钙镁磷肥。植苗前3天将苗床及四周用灭菌灵消毒1次。③搭建荫棚。栽植油茶嫁接苗的苗圃地必须搭建荫棚,荫棚高l.8~2.0 m,遮荫度70%~80%。

4.1.3 嫁接和栽植。

4.1.3.1 嫁接前的准备。嫁接前首先要准备好包扎用的薄铝皮,将铝皮先剪成长3.0 cm、宽0.8 cm的小片;其次准备好嫁接用的单面刀片、毛巾、盆子、木桶、木板等用具。

4.1.3.2 接穗的采运和保存。就近剪取接穗,最好是当天剪,当天接完。如果长距离剪取接穗,一次剪取5 d内用完,不能久放,以提高嫁接成活率。插穗选中壮龄优良无性系树冠外围中上部枝条,穗条要求是粗壮通直、腋芽健全饱满、叶片完整的半木质化春梢或夏梢。采下的穗条应避光保湿,若需远途运输,则应按号捆扎,用脱脂棉包裹基部,浸湿后置保湿容器内,运输时放阴凉处保存,防止穗条挤压、发热。

4.1.3.3 嫁接。根据广西气候及油茶物候特点,宜进行春接(2月上旬至3月上旬和4月份的下旬)和夏接(5月上旬)。采用芽砧劈接法,接穗保留1芽1叶,叶片春接留半叶或全叶,夏接宜保留全叶。嫁接程序主要为起砧、劈砧、削穗、接合和栽植。即从砂床轻轻拔出芽苗砧木,洗净消毒灭菌、备用,然后用单面刀片将砧木切断、纵劈成两半,切口深1.2~1.5 cm,再用锋利的嫁接刀将接穗削成1.2~1.5 cm长的楔形,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叶柄一侧皮层对齐(即形成层对准),用剪好的铝薄片套上并捏紧,将嫁接苗移至准备好的圃地培育。

4.1.3.4 栽植。将接好的苗木栽植到苗床内,株行距一般为6 cm×15 cm,栽植深度以露出铝皮为宜,然后将土压紧,用喷壶浇透水。

4.1.4 嫁接后苗圃管理。苗圃地保湿是苗木成活的关键之一。嫁接苗移栽后,立即插好竹弓盖上薄膜成拱棚,拱棚的四周要用田土压实,封闭严密。拱棚内湿度应保持在85%~90%。嫁接苗愈合时间夏接约20 d、春接40 d,期间拱棚不宜经常揭开;当苗木接口愈合良好,60%以上植株萌芽展叶,即可将保湿罩拆除。9月中旬以后,逐步拆除荫棚炼苗,并做好除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4.1.4.1 除萌。栽植后30 d左右,接口开始愈合,同时砧木会长出一些萌芽枝,要及时剪除,否则会影响嫁接苗的生长。

4.1.4.2 除草。在高湿高温的条件下,苗床杂草生长很快,要及时拔除,以免影响苗木生长。除草和除萌可结合进行。

4.1.4.3 喷水与追肥。嫁接苗床,既不能积水也不能缺水,如发现苗床缺水,应及时喷灌,注意油茶苗木只能喷灌而不能漫灌,如果漫灌不但苗木生长不好,还会造成苗木成批死亡。在除萌除草时,每揭开1次薄膜都要喷1次水,喷水量根据苗床湿度而定。当嫁接苗长到3~5 cm时,可结合喷灌追施叶面肥,或追施0.2%浓度的氮肥水液。

4.1.4.4 揭除薄膜罩和拆除荫棚。至9月初,苗木根系已较发达,苗木也有一定高度,气温稍低,蒸发减少,这时可将薄膜棚罩两头揭开,2~3天后再将薄膜全部揭除。

4.1.4.5 病害预防。嫁接苗培育期间,特别是5—7月,恰逢高温高湿天气,病害极易发生,而病害发生后,很难治愈,因此,在苗木培育期间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一般情况下每隔7~10 d喷灭菌药1次。

4.1.5 上袋。用营养袋苗造林,成活率高。10月份将苗圃上培育好的嫁接苗取出,修剪根系,种植于备好的营养袋内,浇足水后盖上农膜拱棚,搭建好荫棚,透光度60%~85%。10~15天后根系恢复生长,隔7~10 d喷叶面肥1次,次年2月份可拆除拱棚和荫网,开始炼苗,3—5月即可造林。

4.2 扦插育苗技术

油茶扦插于5—6月份进行较为适宜,采用当年已木质化的春梢,剪取4~5 cm长,保留1芽1叶,经生长素处理后按5 cm×10 cm的株行距插于整好的圃地上,浇足水后盖上农膜,圃地要架设好荫棚,透光度60%~85%。

采用100 mg/L NAA和ABT生根粉可提高成活率,以ABT1号成活率较高,平均为95%以上,生根速度、生根量、根长和高生长均最为突出[8]。

5 造林

5.1 林地清理

11月份将园内树木和杂灌砍除,并清理干净,树枝和杂草砍倒后平摊地面,用火烧尽(炼地),但要注意防火,开设防火道,选择无风天火烧。

5.2 整地

12月份用机械全垦整地,深翻40~50 cm,然后,根据设计的种植密度按0.5 m×0.5 m×0.4 m的规格挖坎,横竖均成直线,便于管理。

5.3 基肥及回坎

栽种前30天回坎,先将表土放回坎的底部,然后每坎施放0.5 kg钙镁磷肥和5 kg腐熟的牲畜、禽肥,再放回底土,与肥拌匀,再挖一层面土堆高15~20 cm。

5.4 植苗及时间

选用1年生无性系营养杯健壮出圃苗,于3—5月雨前或雨后造林。如造林后长时间无雨水,必须要人为浇水。

5.5 补植

造林后30天检查成活率,未达到95%成活率,要及时进行补植,但补植时间不超过6月。

6 管理技术

采穗圃的管理工作,包括松土、施肥、中耕、除草、排水、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等。

6.1 抚育及追肥

种下后每年至少要除草抚育2次、施肥2次。第1年种下后30天,要结合除草松土,进行追肥,每株20 g尿素(N含量46%以上),8—9月再次结合除草松土,进行追肥,每株50 g三元复合肥(N、P、K比例各为15%)。造林第1年可间种黄豆、绿豆、花生等,做到以耕代抚。

6.2 幼树整形

栽植后当苗高60 cm左右时断顶,适当保留主干,第1年在20~30 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2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使树冠均衡发展,形成开心形、园头形。

6.3 幼树施肥

6.3.1 促进发育期施肥。油茶栽植后第1年生长量约50~80 cm,第2年春季每株施尿素50 g,8—9月上旬,每株施N、P、K三元复合肥100 g,使当年长高100 cm。

6.3.2 整形修枝期施肥。在第3年春天截干前后进行,目的是补充整形修枝中损失的营养,促进萌芽条发生,扩大树体,提高插穗的发根率。追肥以磷肥为主。春季每株施尿素100 g,8—9月上旬,每株施N、P、K 三元复合肥300 g。

6.3.3 采穗期施肥。此时施肥的目的是补充采条和修枝的营养损失,提高发根率。为了防止土壤肥力减退,每年冬季施有机肥,特别是堆肥,每株施2~3 kg,春季每株施尿素150 g,8—9月上旬,每株施N、P、K三元复合肥500 g来补充损失。

采穗圃要建立各项技术档案,如采穗圃的基本情况、区划图、品种名称、来源和性状、采取的经营措施,种条品质和产量的变化情况等等。

6.4 水分管理

油茶喜湿不耐泡,根据气候条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喷灌,以提高园区空气湿度和增加土壤水分,满足油茶生长所需的水分条件。

6.5 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软腐病及根腐病;虫害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茶籽象甲等。油茶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以营林技术措施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科学应用化学防治。值得注意的是,梅雨高温高湿季节,一定要保持林地通风透气,以减少病菌传播。

7 穗条采收、运输和保护

3年生以上的植株结合修剪,可以适当采集穗条,5年生即可大量采集。采集时选自树冠外围中上部粗壮、腋芽健全饱满、叶片完整的半木质化的春梢或夏梢枝条。穗条剪下后,100枝捆绑成一把,做好标签,记录品种名称、无性系号、采集时间,存放于阴凉处,喷少许水,装进泡沫箱内,如长途运输,可在泡沫箱内放入3~5瓶冰冻的自然水,以降低温度,保证穗条的生命活力。

[1]游美红.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119-6121.

[2]郭祥胜.安徽省油茶栽培规划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512-3515.

[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S].2010.

[4]李潇晓.广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2009(5):55-59.

[5]佘远国,汪洋,白涛,等.激素催芽对油茶芽苗砧嫁接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68-8469.

[6]陈永忠.油茶栽培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温焱光,温华英,谢岳昌,等.广西软枝油茶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2009(7):47-48,58.

[8]天天苗木网.油茶良种选育及繁育技术[EB/OL](2011-07-04)[2011-10-03].http://www.hm160.cn/20117/152354569.htm.

猜你喜欢
嫁接苗油茶造林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南瓜砧木嫁接对黄瓜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嫁接苗回栽装置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数字
家乡的油茶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如何快速营造红松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