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散方的研究进展*

2011-12-09 11:57王萍王洋曹颖窦志英
医药导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金铃子疗程含量

王萍,王洋,2,曹颖,窦志英

(1.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193)

金铃子散方源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延胡索、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两味中药组成,金铃子味苦,性寒,归肝、胃、小肠经,具有泄热疏肝、行气镇痛功能;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散淤、行气镇痛功能。两药合用,更具疏肝泻热、通络镇痛之功。凡肝气郁结、脾胃气滞、肝胃不和等引起的胸、脘、腹、胁痛以及疝气、经期腹痛等痛症,证属热者均可酌情用本方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铃子散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临床上,用本方或本方加减治疗胃痛、腹痛、痛经及胸肋内伤症镇痛作用显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主要从剂型、质量标准、配伍与药效、临床应用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剂型研究

金铃子散方传统剂型为散剂,酒调服或水煎服用药。近年来又出现了内服的滴丸剂和外用的软膏剂及外用贴剂等剂型。王志俊[1]通过实验筛选出金铃子散有效部位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制备的滴丸外观色泽均一,硬度较好,丸质量差异变异系数为2.16%,平均溶散时间为7.6min,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还有学者将传统的口服金铃子散剂改制为便于使用的软膏剂及外用贴剂。其制备的软膏剂、巴布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关软膏剂及巴布剂的规定[2]。

2 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没有关于金铃子散的质量标准的规定。根据文献报道,赵辉等[3]建立了测定金铃子散水煎液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田永亮等[4]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单味药及延胡索分别配伍白芷、当归、川楝子的4种水提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以上两种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均可用于金铃子散水煎剂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

3 配伍与药效研究

金铃子散方由延胡索和川楝子两种药物组成,两药的常用配伍比例为2∶1和1∶1两种。现代研究表明,延胡索的镇痛有效物质是所含的生物碱成分,其中以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为显著;川楝子的有效物质为川楝素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脂苦楝子醇。川楝素是一个选择性作用于突触前膜的神经肌肉阻断药,能阻断大鼠和小鼠神经肌肉间的正常传递。川楝子的醇浸液对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呈较强的抑制作用。两药配伍后,对药物药效成分的溶出率和体内药效均产生影响。

田永亮等[4]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单味药及延胡索分别配伍白芷、当归、川楝子(均为1∶1配伍)的4种水提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延胡索与白芷、当归配伍后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降低,而与川楝子配伍后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升高。刘生肸等[5]将金铃子散水煎液用浓氨水进行碱化使之游离出生物碱,然后用有机溶剂三氯甲烷对样品中生物碱进行提取。采用酸碱滴定法分别测定延胡索及延胡索与川楝子(2∶1)配伍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2.219和3.422 mg·g-1,配伍后较延胡索单品中生物碱含量高1.203 mg·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川楝子与延胡索配伍后其生物碱的含量显著提高。李玉仿[6]采用HPLC法分别对单味延胡索及延胡索与川楝子(2∶1)配伍后的两种水煎液进行测定,其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分别是0.371 3和0.436 9 mg·g-1,配伍后延胡索乙素含量较单味延胡索明显提高。除川楝子中所含的生物碱对其与延胡索配伍总生物碱的含量有影响外,川楝子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对延胡索中生物碱的溶出率可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沛清等[7]建立了二甲苯致炎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并通过醋酸所致扭体法、热板法致痛实验,比较金铃子散分煎与合煎液的药效。结果显示金铃子散分煎液与合煎液在抗炎镇痛方面无明显差异,均能明显减少小鼠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值,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能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朱爱江等[8]研究发现金铃子散(2.936 g·kg-1即临床等效剂量)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能明显减少气囊炎性渗液中前列腺素(PGE2)、白细胞介素(IL)-6、一氧化氮(NO),对气囊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无明显影响,金铃子散药物血清和延胡索乙素能明显抑制激活的多形核白细胞化学发光。结果说明金铃子散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部分在于抑制PGE2、NO、IL-6的产生,抑制PMN产生氧自由基,但与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无关。

4 临床应用

4.1 治疗胃脘痛 姚炳森[9]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顽固性胃脘痛患者13例,取得较好疗效。处方:金铃子、延胡索、丹参、川芎、赤芍、白芍、白术、柴胡、陈皮各9 g,山楂30 g,黄芪15 g,白芨12 g,木香6 g。加减法:有反酸者加海螵蛸、甘草;口苦咽干加川黄连、黄芩;畏寒喜暖加肉桂、生姜;呃逆加砂仁、制香附;食后腹胀加麦芽、鸡内金;出血者先服生大黄粉。每日1剂,水煎,连服3 d,得效再服。13例治疗前体检均有固定性上腹疼痛及舌下静脉怒张等血瘀表现,经服用上药,1 d内疼痛消失者2例,2 d内疼痛消失者2例,3 d内疼痛消失者4例,3 d内疼痛缓解者3例,无效2例。其中消化性溃疡6例中,3 d内疼痛消失4例,缓解1例,无效1例;胃炎5例中,3 d内疼痛消失3例,缓解2例。舌下静脉怒张消失者5例,减轻8例。

4.2 治疗食管炎 牛豫洁[10]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处方:川楝子、延胡索、黄芩、百合各10 g,陈皮、半夏、甘草各6 g。每天1剂,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愈36例,有效 20例,无效 4例,中药组总有效率达93.33%,而西药组仅为83.33%。

4.3 治疗胆囊炎 史国梅等[11]采用金铃子散合柴胡疏肝散治疗35例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处方:金铃子、延胡索、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郁金、焦三仙各15 g,枳实、陈皮各10 g,甘草5 g。如果伴有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5 g,半夏10 g;如果伴有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250~300mL,15 d为1个疗程。治愈20例,好转14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7.2%。

4.4 治疗肠梗阻 王百林等[12]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35例。痞结型以复方大承气汤合金铃子散加减;瘀结型以桃仁承气汤加减。兼少气、乏力者加人参、何首乌;兼口渴、尿赤便结者加黄芩、桅子;兼有津液亏虚者加生地黄、麦冬。每天1剂,水煎,由胃管注入。同时以通腑泄热合剂(本院制剂)保留灌肠;电针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双柏散外敷脐周部位,直径约10 cm,每次4 h,每天2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5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转手术治疗。

4.5 治疗痛经 张祝昆[13]采用逍遥散合金铃子散治疗30例原发性痛经。处方:当归、茯苓、白芍、柴胡、延胡索各15 g,白术12 g,川楝子、甘草各10 g,薄荷6 g,生姜8 g。加减:肝郁化热伴有咽干,口苦,大便不畅者加丹皮、栀子各10 g,夏枯草15 g,去生姜;寒凝胞中见小腹冷痛,遇寒加重,得热则舒者加肉桂6 g,艾叶10 g;湿热下注伴带下黄稠,小便短少,舌苔黄腻,脉弦数者加鱼腥草20 g,贯众10 g,去生姜;经行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涩者加桃仁、红花各6 g,去生姜;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腰骶酸痛,舌淡脉细者加续断15 g,山茱萸、杜仲各 12 g。每天 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每个月行经前7 d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来潮1~2 d,疼痛缓解后即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愈2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

4.6 治疗盆腔炎 陈淑萍[14]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慢性盆腔炎192例,疗效满意。处方:延胡索、川楝子、三棱、莪术各15 g,土茯苓、丹参、芡实各25 g,山药30 g,当归20 g,香附10 g。加减:偏热型加苦参、黄柏各15 g以清热化瘀;偏寒型加炮姜、小茴香各10 g以温中祛寒。早晚分2次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3个疗程不愈为无效。治愈104例,好转64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87.5%。

4.7 治疗糖尿病 杨晓颖等[15]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糖尿病35例,降糖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处方:川楝子、延胡索各12 g,生地、山药各20 g。口干甚者加麦冬、葛根各10 g;燥热便结加大黄3~6 g;乏力、自汗、气短较重者加生黄芪30 g;口渴甚者加花粉30 g;多食善饥者加玉竹10~15 g;夜尿多加翻白草20 g;血瘀加丹参、益母草各30 g,水蛭10 g、全蝎3~5 g。每日1剂,水煎3次,取汁400mL,早中晚3次分服。服用9 d为1个疗程。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西药组总有效率仅为75.76%。

4.9 带状疱疹 陈连坤等[17]采用龙胆泻肝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带状疱疹36例。处方:龙胆草、黄芩、川楝子各12 g,柴胡、当归各24 g,生地黄18 g,车前子15 g(包煎),栀子、延胡索、泽泻各10 g,木通、甘草各6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15剂后观察疗效。治愈30例,好转6例。

4.10 治疗胸肋内伤 周军等[18]应用复元活血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各类胸胁内伤218例,疗效满意。处方:药用柴胡15 g,瓜蒌根、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桃仁、金铃子、延胡索各10 g,甘草7 g。伤气型加郁金10 g,青皮、陈皮及香附各6 g;伤血型加赤芍10 g,丹参15 g;气血两伤型加乳香、没药各10 g,川芎6 g。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同时以其院自制张氏百草膏贴患处,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观察疗效,有效率 95.4%。

金铃子散方除用于治疗上述疾病外,还用于漏肩风、头痛[19]、失眠、疝气痛[20]、心绞痛、产后腹痛、跌打损伤疼痛、蛔虫腹痛[21]、肝炎、肝硬化、胆石症、急性胆道感染等症,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王志俊.金铃子散滴丸成型工艺研究[J].海峡药学,2010,22(2):23-2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附录12.

[3]赵辉,方步武,李玉仿,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铃子散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1):1886-1887.

[4]田永亮,窦志英,曹柳,等.不同配伍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32-833.

[5]刘生肸,刘喜平,董钰明.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中总生物碱含量变化的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06,2(5):42-44.

[6]李玉仿.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对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7,19(6):56-57.

[7]李沛清,刘喜平,席时燕.金铃子散分煎与合煎药效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19-20.

[8]朱爱江,方步武,吴咸中,等.金铃子散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3):1-3.

[9]姚炳森.加味金铃子散治疗顽固性胃痛13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6):41-42.

[10]牛豫洁.加味金铃子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0):1492-1493.

[11]史国梅,王雪利.金铃子散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 35 例[J].河南中医,2010,30(4):400.

[12]王百林,王海明,翟淑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35例[J].新中医,2009,41(5):80-81.

[13]张祝昆.逍遥散合金铃子散治疗原发性痛经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94-1195.

[14]陈淑萍.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慢性盆腔炎192[J].江西中医药,2007,38(8):27.

[15]杨晓颖,曹克强.金铃子散加味治疗糖尿病35例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5,9(11):1003-1004.

[16]段功奇,张稳波,王法沂.复康合金铃子散加味治疗腹型癫痛42 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0):32.

[17]陈连坤,朱俊英,赵桂华.龙胆泻肝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带状疱疹[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86.

[18]周军,张姚萍.复元活血汤合金铃子散治疗胸胁内伤[J].中国骨伤,2001,14(5):271.

[19]黄其红.金铃子散的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2):12.

[20]韩 谨.宋柞民应用金铃子散治案二则[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4):38.

[21]牛忻群,牛国考.金铃子散镇痛新用途[J].家庭中医药,2002,10(8):52.

猜你喜欢
金铃子疗程含量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不同桑品种黄酮含量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蓝桉果实中两种marocarpal型成分含量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心急吃不了金铃子
治前列腺增生
金铃子长出来啦
金铃子:我的内心是条奔腾的河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NIRS技术无损检测组织氧含量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