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1-12-09 13:25王春江李金岭刘传龙岳玉甫
养殖与饲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嗜血血清型周龄

王春江 李金岭 刘传龙 岳玉甫

1.黑龙江省讷河巿学田镇畜牧兽医站,黑龙江讷河 161300;2.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 150111;3.黑龙江省双城巿团结乡人民政府畜牧站,黑龙江双城 150123;4.黑龙江省铁路兽医卫生处绥化段,黑龙江绥化 152054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名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副猪嗜血杆菌是“猪高热病”的病原之一,近年来,已给很多规模化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菌早在1910年就被发现,但直到1992年确定其致病性以后,才发现该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发生与流行。近年来,由于早期断奶的推广应用以及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被国际公认为危害现代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美国、丹麦、西班牙、德国等将本病列为主要猪病之一,在中国也有广泛报道。

1 诊 断

1.1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是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丝状的菌体。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复杂多样,一般分为15种血清型,各血清型菌株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极大的差异。我国以血清4型和5型最为流行,其次为血清13型,而其他血清型的菌株只占较小比例。

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污染物传播。各种应激可诱发此病,如气温突变、空气严重污染、长途运输、混圈饲养、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足等。免疫抑制病(如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的存在,以及饲料中霉菌毒素引起猪群免疫力低下,也是导致此病发生的原因。在猪暴发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等)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病情的临床表现,即呈现继发或混合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病只发生于猪,从2周龄到4月龄的猪均易感,多见于5~8周龄的保育仔猪,尤其是断奶后10 d左右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死亡率可达50%。9周龄以后的猪感染此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在新发病的猪场,可能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年龄范围也显著增大。

1.2 症 状

急性病例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消瘦,被毛粗乱,反应迟钝,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疼痛尖叫,腕关节、跗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临死前侧卧。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

1.3 剖检变化

呈现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脑膜炎、胸膜炎、腹膜炎、心肌炎、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心包炎;病程较长时,形成“绒毛心”典型症状;全身淋巴结肿胀,尤以肺门淋巴结最严重,呈暗红色;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浆膜处脂肪黄染;脾脏肿大,边缘呈锯齿状;四肢关节腔内有黄色积液;喉头水肿,点状出血,有白色坏死灶;胃底部大面积出血。

1.4 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单个细长的球杆菌,无鞭毛,无芽孢;美兰染色呈两极着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可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血清学诊断: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技术等。

2 防 治

2.1 预 防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的使用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应用极为广泛。在我国,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已成功研制出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但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而且不同的血清型菌株之间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因此,主要用当地分离的菌株制备灭活苗。在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等传染病防疫注射的同时,要做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免疫注射工作。母猪接种后可使4周龄以内的仔猪获得被动性免疫保护,再用相同血清型的灭活菌苗激发仔猪产生主动性免疫,从而对断奶仔猪产生免疫保护。如果后备母猪和仔猪都接种疫苗,仔猪感染本病的可能性就很小。但如果后备母猪不免疫,则保护率不是很高,仔猪仍有可能发病。母源抗体对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的影响较小。

在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感染猪群中所有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要加强并发或继发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加大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减少或消除其他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对处于易感时期的仔猪,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是必要的,同时要提高舍内的空气质量,改善舍内的卫生条件。

2.2 治 疗

口服药物治疗对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无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注射治疗,并对整个猪群进行药物预防,而不要只对那些表现出症状的猪用药。大多数副猪嗜血杆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对红霉素、氨基糖苷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耐药性。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嗜血血清型周龄
柳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
白羽绿头鸭生长与产肉性能研究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住口
花脚蚊
褐壳蛋鸡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