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十堰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2011-12-09 13:25王远清吴爱军
养殖与饲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十堰市畜牧业畜牧

王远清 吴爱军 王 辉 李 璇

1.湖北省十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北十堰 442000;2.湖北省十堰市畜牧兽医局,湖北十堰 442000

畜牧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创举,是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十堰市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全市畜牧业产业化工作更是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桥梁、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最终目标,进一步加大畜牧业“产业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成效明显。

1 畜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

1.1 畜禽规模养殖实现新跨越

大力推广“165”养牛、“1235”养羊 、“150”养猪 、生物发酵床养猪以及“153”标准化蛋鸡等高效新型养殖模式,推动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2010年,十堰市建设国家级标准示范场3个,省级示范场7个,新增各类畜禽养殖小区109个,其中养猪小区35个、养羊小区22个、肉牛小区3个、肉鸡小区29个、蛋鸡小区20个。十堰市各类畜禽养殖小区达436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实现了新的突破。

1.2 特色畜禽养殖有了新增长

十堰市各地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大力发展山羊产业。房县大力发展以山羊为主的畜牧业,2010年新增“1235”养羊示范村20个、示范户287户,新培植10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75户,山羊饲养量达64.33万只,出栏37.38万只;郧西县积极推行马头山羊国家标准,大力发展以马头山羊为主的山羊产业,2010年山羊饲养量达48.17万只,出栏22.91万只。二是突出发展土鸡养殖。土鸡养殖已成为张湾区优势产业,2010年全区出笼土鸡120万只,土鸡蛋产量59 t,土鸡养殖业的收入占牧业收入的37%;竹溪县利用茶园、果园、荒地散养土鸡,万只以上的大户有55户,规模养殖量达100多万只,年出笼80多万只。

1.3 龙头企业建设有了新进展

丹江口市以发展肉鸡产业为突破口,积极建设种鸡场及肉鸡养殖小区,发展养禽合作社。2010年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肉鸡1 240万只;竹溪高山食品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签订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开发的柴火腊肉、霜风腊肉等系列产品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亲家母”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通过和农户签订单,年收购、加工、销售腊肉约1 000 t;郧西县天源名特畜产品开发中心进行羊肉深加工,并与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牛羊产品加工营销协议。现丹江口市以生猪养殖、肉鸡养殖、蛋鸡生产、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畜牧企业近30家,带动和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发展。

1.4 畜牧项目建设实现新目标

十堰市畜牧兽医部门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推进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加大畜牧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全市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扩建项目26个、省级畜牧板块基地项目6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个,并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3 300万元。

2 推动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目前,十堰市畜牧业虽然逐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要全面实现十堰畜牧产业化,“十二五”期间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推广新技术,提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一是优化良种组合。良种是畜牧业增产增效的第一技术要素,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生猪养殖小区(场)主推大约克、长白、杜洛克;武当有机猪开发示范区主推郧阳黑猪、太湖猪;山羊养殖小区主推马头山羊、波尔羊。二是推广黄牛冻配。引进夏洛莱、利木赞、西门塔尔、安格斯等良种公牛冻精,改良郧巴黄牛品质,提高生长速度和出栏率。三是推广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广“150”养猪模式、“500”养猪模式、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1235”养羊模式、百头牛场养殖模式、茶(果)园生态鸡养殖模式、优质肉鸡“452”模式 、“1638”优质蛋鸡高效饲养模式、万只鸡场养殖模式及“土鸡散养”模式等。四是开展畜牧兽医科技攻关。切实掌握畜牧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活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养殖水平,实现养殖增效、农民增收。

2.2 建基地上规模,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区域

要实现畜牧业工业化,必须依靠发展优势产业区域作保证。今后一个时期,十堰市畜牧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按区域建设高标准畜产品生产基地问题。一是各个县(市)区、乡镇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真正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产业带;二是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为动力,大力建设畜禽养殖小区,促进畜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是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在抓小区、大场、大户的同时,抓好庭院规模饲养,坚持按区域化发展的原则,抓好专业村、专业组,形成一村一业、一组一业,形成商品量规模;四是在推广“公司+农户”模式的同时,从几个重点龙头企业入手,抓一批“公司+基地”作为试点。

2.3 育龙头造航母,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是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力量,而畜牧加工龙头企业更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推动者。要以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为目标,培养、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重点引进生猪、牛羊加工知名企业进驻十堰市,开展畜产品深加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各企业和养殖户联为利益共同体,采取整合联合的形式,把现有的单一生产型企业组织起来,相互补充,增强驾驭市场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今后要逐步做到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特色产业,每个产业都有一个龙头拉动。

2.4 求质量创品牌,促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

品牌就是市场,就是效益。要打好“生态”、“绿色”两块金字招牌,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目的,实现重点产业及重点产品基地化、优质化、标准化,更多地创造畜牧业品牌。一是制定行业标准化和企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尽快颁布并实施;二是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保证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顺利进行;三是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以养殖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和加工企业的无公害产品认定认证工作。

2.5 争取资金大投入,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

国家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争取资金投入,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一是积极向国家和省主管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二是给当地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争取地方财政的投入,支持产业的发展;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民营资本投资畜牧产业;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用,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要严格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2.6 改圈舍保生态,全方位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要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思想转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一是各地要发挥当地草场优势,抓住国家发展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退耕种草、粮草间作、果草套种,大力推广“牧—沼—草—牧”和“牧—沼—果(菜、树、菌)”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以及经济适用的综合治理技术,鼓励粪污经处理后上山、下田、入塘、自行消纳或变废为宝;二是按照卫生环保的要求,切实抓好标准化畜禽栏圈建设,实现粪污处理与沼气建设相配套、畜牧业与农村能源协调发展;三是各地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认真做好易灾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做好项目的申报、立项、争取工作,确保完成项目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

猜你喜欢
十堰市畜牧业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先劝后罚”,该赞!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Eddie the Ea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