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笔译学习的策略选择

2011-12-13 01:03梁真惠陈卫国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母语学习策略少数民族

梁真惠 陈卫国

(1,2.昌吉学院外语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笔译学习的策略选择

梁真惠1陈卫国2

(1,2.昌吉学院外语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方面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除了自己的母语和第二语言汉语之外,英语成为第三种语言。在语言学习的五项技能中,英汉翻译对他们来说尤为复杂,因为这不仅涉及到英语的理解,还涉及到汉语的表达。本研究运用实证的方法,调查了新疆三所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英汉翻译情况,探讨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以及他们的汉语水平与翻译学习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译汉;学习策略

一、引 言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方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除了自己的母语之外,要学习第二语言——汉语(一般少数民族大学生都要经过为期一年的集中汉语学习的预科阶段才正式进入专业学习)。进入专业学习之后,大多数学校会为学生提供英语课程的学习。三种语言的交织碰撞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至少目前看来,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翻译一般被认为是比较困难的一项学习活动,因为它不但涉及到语言的理解还涉及到语言的表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英汉翻译的过程尤其复杂,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母语始终在场。那么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做英汉翻译时都采取了哪些学习策略?他们的汉语水平是否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

二、学习策略理论与以往研究

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者文秋芳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观念和方法两个子系统,方法又分为管理方法和学习方法两种,换句话说,“英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观念、管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总称(1996:5-6)。程晓堂指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它既包括了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个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而采取的微观策略,也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计划、调控、评估等而采取的宏观策略以及学习者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一些认识”(2002:18-19)。综上所述,如果给学习策略下一个简单定义,那就是“为有效学习而采取的措施”(文秋芳2002:191)。

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多数学者都同意O’Malley和Chamot的方法,即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察、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用于监督、调节和自我调整语言行为。认知策略与具体的语言任务有关,是学习者赖以获得知识和概念的策略。而社会/情感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外语,以及学习者在学习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等(2001:44-45)。文秋芳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管理策略与语言学习过程的管理有关,而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有直接的关系。语言学习策略可进一步分为传统策略和非传统策略,传统学习策略包括形式操练策略、准确性策略和依赖母语策略,非传统学习策略包括功能操练策略、流利度策略和回避母语策略(2002:195-197)。

两种分类方法进行一下比较,我们发现,后者的管理策略包括了前者的元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后者的语言学习策略则相当于前者的认知策略,但后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层次更加清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翻译策略”和“翻译学习策略”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属于翻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术语,包括异化策略(译文向原文作者靠拢)和归化策略(译文向译入语读者靠拢)。而翻译学习策略则指学习者在句子或者语篇翻译过程中为取得更优化的译文所采取的做法或方法。本研究依据文秋芳的分类,将翻译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包括依赖母语策略)。由于翻译不同于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翻译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至少包括准备、理解、表达和修改四个阶段。因此,笔者认为,就翻译而言,上述语言学习策略也就相应地包括准备策略、理解策略、表达策略和修改策略。除准备策略之外,其他三种策略又进一步细分为侧重形式策略或侧重意义策略两个方面。

在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大多侧重英语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以及写作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程晓堂、郑敏(2002)的《英语学习策略》一书除学习策略理论之外就比较详细地探讨了以上各门课程的学习策略。胡郑辉(2006)的《英语学习策略》更注重探讨微观层面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这些探讨涉及词汇、语音、听写、听力、口语、阅读以及写作各个方面。此外,在实证研究方面,马广惠、文秋芳的“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马广惠2007:2-15),王初明等的“外语听力策略个案研究”(文秋芳,王立非2003:165-181),王文宇的“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等论文从写作、听力、词汇的不同方面对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探讨(同上:337-346)。迄今为止,国内外鲜有研究者对翻译学习策略进行研究。文秋芳和王立非编著的《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一书,收集整理了有关实证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论文,但是没有一篇跟翻译有关。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此项研究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做英汉翻译时主要运用哪些翻译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如何?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否会影响他们对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换句话说,汉语水平高的学生与汉语水平低的学生在翻译学习策略上是否存在差异?

2.研究对象

此项研究选取了新疆三所本科院校的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共212名参加本次调查,具体人数如下:新疆大学57人、新疆师范大学50人、新疆医科大学105人。值得说明的是,本问卷之所以选择二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原因是经过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大学学习,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此外,选择不同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目的是使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以便使研究结果能基本反映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笔译策略的使用情况。

3.研究工具

本研究涉及到的研究工具有两种:访谈和问卷表。为了更加合理地设计问卷题目,笔者找了12位学生进行面谈。选择面谈人的标准为:4位成绩较好,4位成绩一般,4位成绩较差。面谈是单个分别进行的,主要了解学生在做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想法和做法。

问卷设计题目来自以下几部分:自己的翻译经验,与学生面谈得到的启发,以及借鉴了其他一些有关写作和阅读学习策略的问卷表。整个问卷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简况(信息),其中包括反映学生汉语水平的汉语高考成绩和HSK(汉语水平考试)成绩。第二部分是由五级量表构成的问卷题,一共设计了46道题目,涉及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和依赖母语策略。其中认知策略还包括准备策略、理解策略、表达策略和修改策略,如此归类主要是基于翻译的过程:理解和表达。但是翻译前的准备和翻译后的校核是翻译时必不可少的两个步骤,因此增加了这两个策略。理解、表达和修改策略下面又可分两个类别:注重形式策略或者注重意义策略。问卷还涉及两道开放式问题,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课后学习翻译的途径和方法。

4.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研究回收问卷共计212份,其中一张为空白卷,因此有效问卷为211份。所有的问卷都是在教室里随堂进行的,环境安静、时间充裕,学生填写认真。新疆师范大学的问卷调查是由笔者亲自完成的。而医科大学和新大则是委托课题组其他成员完成。问卷发放前,均由课题组成员为学生们做详细说明,故回收问卷的信度比较高。

学生填写完调查问卷后,笔者运用SPSS13.0 (Statistic Package for Sciences)对问卷所有的题目进行了数据分析。值得一提的是,问卷中有57处空白,占整个问卷的0.6%,符合研究的要求(一般认为空白不得超过3%),统计时使用了平均数3代替。数据收集后笔者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Alpha值的信度分析。删除了与类别不一致的4道题目,其中包括2道管理策略和2道母语策略题目。最后问卷剩下42道题目,这些题目归类后Alpha值均达到了统计上的要求。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翻译策略使用频率

从下表可以看出,除了准备策略使用的频率较低以外,其他各项策略的使用都趋向经常使用。其中精确理解内容策略的平均值最高,约为3.58,接近经常使用的程度。大致理解内容策略平均值约为3.20,低于精确理解内容策略。在表达策略方面,侧重形式和侧重意义有些微小的差距。而在修改策略方面,关注形式和关注意义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所有策略中,准备策略的平均值最低为2.91。而管理策略和依赖母语策略的分值都在3.20左右,不算低。从整个情况来看,除了精确理解内容策略使用比较突出之外,其他策略的使用频率比较接近,没有太大的差距。下表是关于各项策略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一 翻译策略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很显然,少数民族学生在做英汉翻译时倾向于经常使用精确理解内容策略,即倾向于理解每一个单词和每一个句子的意思。笔者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与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有关系。这些学生在入学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英语,而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使他们的英语水平仍然处于入门阶段。我们知道,对于外语初学者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单词和语法。单词量的匮乏使学生顾不上去探究句子的深意,没有能力去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不会去关注文章的整体意义。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现象在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身上还是比较严重的。这点也可以从面谈结果得以证明,学生认为他们翻译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只理解单词的字典意义而非语境意义。此外,英语语法也是学生的一个弱项,碰到不理解的句子时,他们经常需要拆分句子来分析其语法结构。

在表达策略和修改策略方面,侧重形式和侧重意义差别不大。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专门开设翻译课程,学生还不懂什么翻译技巧,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翻译。我们知道,翻译的各类技巧是针对翻译过程的第二阶段——表达阶段而言的。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怎样使译文的语言流畅通顺,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而不是费解难懂的欧化汉语,尤其是文学翻译还要考虑语言表达的修辞性和优美性。这正是翻译技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翻译的难点所在。此外,学生没有进行多少翻译实践,从中体会和总结的翻译经验很少。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译者一般要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才能体会其中的翻译规律,掌握翻译技巧。众所周知,许多的翻译大师没有学习过多少翻译理论,也没有接受过多少翻译技巧的培训,但是他们的翻译做得相当成功,这与他们丰富的翻译实践分不开。

准备策略的平均值最低为2.91。一般来说,这一策略最能反映出翻译经验的丰富程度。越是有经验的翻译者,越是注重这一策略,因为这是把握篇章整体意义的一个必要环节。而少数民族学生不可能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这可以充分解释准备策略使用较低的原因。根据上表,依赖母语策略虽然处于中间值3左右,但相对于其他策略而言属于使用频率偏低的,这与预测的恰好相反。究其原因,很可能与学生的汉语水平有关。虽然是民考民学生,但由于语言环境和个人努力,不少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高。换句话说,学生的汉语水平总体而言较高,因而对母语的依赖程度降低,这正吻合了学生的面谈内容。在面谈时,学生提到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理解过程是直接从英语到汉语转换,只有在碰到无法理解的英语难句时才借助于母语。

2.汉语水平与翻译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否会影响他们对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换句话说,汉语水平高的学生与汉语水平低的学生在翻译学习策略上是否存在差异?与汉族学生不同,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少数民族学生时时面临着母语的干扰。对他们来说,英汉翻译的过程更加复杂,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汉语和母语三种语言在交织碰撞。这三种语言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相互转换的关系?本研究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即维语或者哈语在翻译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起促进作用还是妨碍作用?假设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会影响他们对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即汉语好的学生更容易摆脱对母语的依赖,而且更经常使用大致理解内容策略以及表达时更关注意义策略。下面是对这一假设的验证过程。

首先要确定学生的汉语水平。问卷刚好包括了能反映这一水平的两个变量:高考汉语成绩和入校以后参加的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HSK考试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的最具权威的汉语水平考试,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汉语水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考汉语成绩高的学生HSK成绩就一定高吗?笔者为此进行了高考汉语入学成绩和汉语水平考试成绩的相关性检验。从下表的结果来看,两者的相关系数很高,P值为.000。说明高考汉语成绩越高,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就越好,相应地汉语水平就越高。

表二 Correlations

按照高考汉语入学成绩把学生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test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高分组和低分组除了在依赖母语策略上的差异比较显著(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意义外,在其余各项策略上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而且两者之间呈现较高的负相关,t值约为-2.68,即汉语水平越高,对母语的依赖就越低,这和面谈结果相一致。汉语水平不高的学生翻译时感觉母语始终在场,尤其在理解比较难的复杂句子时母语使用得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母语对翻译不仅不会妨碍,反而起到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依赖母语策略的标准差在所有策略中是最大的,说明汉语好的学生母语干扰相对要小,而汉语不好的学生更常依赖母语。此外,精确理解内容策略、修改关注意义策略的标准差也达到了.84,仅次于依赖母语策略,说明汉语水平好和不好的学生在这两个策略上的差异也很明显。

表三 高分组和低分组在使用各种策略上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点,笔者又对依赖母语策略和高考汉语入学成绩的相关性作了检验,两者呈现较高的负相关(见下表),显著性差异很大。

表四 Correlations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现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1)少数民族学生在做英汉翻译时倾向于经常使用精确理解内容策略,该项策略的平均值最高。他们侧重理解每一个单词和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较少关注文章的整体意义。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更加关注语言形式而非语言功能。

(2)依赖母语策略在几项策略中属于使用频率偏低的。但其标准差值在所有策略中是最高的,说明母语的干扰与汉语水平的高低有关。汉语好的学生母语干扰相对要小,而汉语不好的学生更常使用依赖母语策略。

(3)在表达策略和修改策略方面,平均值比较接近,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表达侧重形式策略和修改关注意义策略的标准差值较高。由于这两项策略能反映出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水平,说明受测学生的汉语水平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汉语水平会影响这两项策略的选择。

以上研究结果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2.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目前只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笔译策略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调查,例如他们在做英汉翻译时更倾向于使用什么学习策略,汉语水平的高低是否影响他们对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研究做到这还远远不够,更有价值的相关研究是对学生进行笔译的测试,然后验证翻译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在翻译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这种研究很重要,可以给翻译教学提供有用的信息,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翻译学习策略,以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

G420

A

1671-6469(2011)05-0072-06

2011-09-21

昌吉学院研究生科研启动基金(2010SSQD007)

梁真惠(1970-),昌吉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化与翻译学研究。

(责任编辑:马海燕)

猜你喜欢
母语学习策略少数民族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母语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母语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