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1-12-17 05:59李金成湘钦雷体南李新平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评价体系信息技术

李金 成湘钦 雷体南 李新平

摘要:在信息化教育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各地开展的层次深度不一,存在着很多问题与误区。基于此,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娄底市娄星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主要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环境、师生的整合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娄底市娄星区的整合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2-0007-04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利用到教学中,融合到学生的学习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对于改变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由于各地区经济条件、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各地区开展的层次深度不一,同时在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与误区。基于此,选择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城市娄底市娄星区,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希望通过调查找到和发现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思考,以及解决策略的探讨,从而促进此类中小城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环境、师生的整合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娄底市娄星区的整合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解决对策。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分析

此次选择调查的地区是娄底市娄星区,娄星区的经济发展飞速,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16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4558元。在教育方面,2002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课改实验区、全国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有7所学校跨入省、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行列,其中有6所学校实施了“校园网”的建设。从上可知,娄星区在经济和教育飞速发展的中小型城市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调查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运用SPASS13.0进行后期数据处理。由于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调查过程中采用整体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此次共调查了11所学校,其中包括6所高中,4所初中和1所小学。针对教师和学生,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教师卷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调查”学生卷。其中,教师卷141份,有效回收132份:学生卷156份,有效回收143份。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贴近事实,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对该地区的52名学生、42名教师和13名学校领导进行了访谈。

由此,我们主要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环境、师生的整合效果评价”三方面现状进行分析。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包括四个维度: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而我们主要从前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1)意识与态度

调查显示,关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因”,有21.7%的教师是因为觉得比较符合潮流。

对于“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了解程度”,只有0.8%的教师表示非常了解,31.8%的教师表示比较了解,而大部分教师(58.1%)了解程度一般,9.3%的教师表示不了解。(如图1)

关于“整合”的概念,有2.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时尚,具体是什么不清楚:42.6%的教师认为整合就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或一种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55.1%的教师认为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困难的原因”,27.1%的教师认为是不太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据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只是单纯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据访谈发现,有超过一半的领导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开展过程以及整合的层次并不了解,扮演的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他们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多大提高以及对于整个学校的升学率有多大提高等问题。仅有少数校长组织发动过教学软件业务学习。

(2)知识与技能

据统计数据,教师使用的教学辅助软件中,Word、PPT等office办公软件被普遍使用,而网页制作的相关软件Frontpage、Photoshop的使用率仅为8.50%、16.30%。(如图2)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困难的原因,53.5%的教师认为是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够:而31%的教师则认为是教学资源匮乏。对于“信息技术不能充分应用到教学中的原因”,44.7%的教师认为本身技术水平不足。

关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课件的来源”的问题,86.6%来源于网上下载,只有13.2%来源于学校专人制作和独立制作等渠道。其中某高中一位领导表示:“我们学校的教师具备修改课件的能力已经很不错了。”由此看来,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不高,这就需要学校、政府部门等各方面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素养不足,究其原因:①教师的年龄结构中40岁以上占51.2%,30-40岁占36,4%,20-30岁占12,4%,从以上数据发现教师年龄总体偏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惯性而在继续运作,这导致其对新的理念的快速接受存在一定的困难以及对整合的意识、实质存在认识不足与偏差;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够。3.1%的教师从未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95.3%的教师一年一次,仅1.6%的教师一年两次。③根据访谈了解到,没有一所学校对于教师利用整合理念教学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学校领导的整合意识仅停留基础硬件建设层次,这种导向作用致使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动力不足。

2.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我们从基础教育硬件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两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基础教育硬件建设

根据访谈,从2004年开始至今,在调查的娄星区城市中小学中,有5所高中、1所小学的每个教室都普及了多媒体设备,而剩余的4所初中、1所高中都有一间能容纳200多人的大型多媒体教室。硬件设施建设看上去似乎已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但即便是配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由于使用时间已达3年以上,设备较陈旧,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也并不高。另外,每所高中

的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人补助4000元。除此之外,每一所中小学至少都有一个计算机机房,多的学校有2-3个机房,有计算机150台左右。但是,由于这些设备近期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它们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使用需求。并且据访谈了解到:在娄底市娄星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每个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配置经费并不予以全部的经费资助。在每个教室普及了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平均每年要从每个学生收取远程教育费400元(这些学校都具备和湖南省教学示范学校进行远程教育通信条件,并且获得了政府相关收费文件)。而数据调查显示,38%的教师认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满意的原因是因为欠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从以上信息显示,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并不能满足学校教育的需求,且在项目经费的安排中只有硬件建设内容,没有资源开发与建设。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不应该仅涉及硬件设施的建设,还应包括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

(2)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一切可以用来促进教学和优化教学的资源的总称。据统计,35.7%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满意的原因是因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同时也有45%的教师表示在整合过程中最担心的事情是没有足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就说明超过1/3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并不能满足现在的正常教学。此外,对于“教师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资源”。86.8%的教师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虽然一方面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开发课件等教学资源,但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因为大部分教师只会开发简单的PPT课件或者说还并不具备开发课件的能力。即便是有,也是用于参加国家的课件大赛或者其他论文大赛上。据访谈了解到,虽然大多学校在本校的网站上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但其更新速度慢,而且只是资源的简单堆积,并没有规范的分类,这就导致了利用率低,共享困难。

3.师生的整合效果评价

(1)教师对整合效果的评价

据调查数据显示,76.70%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而只有4.65%的教师则认为反而有所降低。而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89.90%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只有3.10%的教师认为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后,部分教师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进而直接否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有些甚至表示这样的教学会误导大部分学生。

(2)学生对整合效果的评价

据调查,关于“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影响”的问题。55.9%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成绩,而42.0%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只有2.1%的学生认为减少了。对于“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对自己学习兴趣的影响”,有32.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而67.1%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只有0.7%的学生认为反而降低了。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知,教师认为采用信息技术后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比例大约是3/4,而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比例接近1/2。而对于“是否提高学习兴趣”的问题。几乎90%的教师认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只有32.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矛盾,一部分原因是,评价的主体对象不同,各主体主观的需求不同,评价的出发点不同。更大的原因是,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没有同步变化,导致在整合教学效果的评价上出现很大的偏差。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对策

对策一: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完成基础教育硬件建设

要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面促进和推动教育的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经济不是很发达的中小城市。但是现状往往就是国家教育资金投入不能满足信息化教育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建设需求。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可以做好针对家长和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宣传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其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学校可以与校外合法企业合作,将学校内部的一些服务和功能暂时租让给有需要的企业,从中收取一定的经费。如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租让学校的体育馆或田径场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或家长经济支持等手段。总之,我们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和协调下,解决其资金投入问题,完成基础教育硬件建设。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好更快地发展。

对策二: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共享

资源利用率低,共享困难。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①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不高,不能熟练使用各种软件开发课件,导致课件开发所花费的时间代价大,效率低。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课件。③其他课件开发者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优化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等教学规律掌控不好,使得开发的教学资源可用性不高。④在资源的整体建设方面,没有对各资源进行规范的分类,导致资源的管理繁琐、检索混乱、建设重复,使其不能被有效共享。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否常常是矛盾的。从一方面来说,存在着资源不足的现象,这种不足体现在优质教学资源上,另一方面我们经常会需要从海量的教学资源中艰难地找到有用资源,这种海量折射出资源的浪费。

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实现教学资源的经济建设、合理利用与有效共享:①国家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可通过组织相关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例如:“国培计划”等活动。②给教师减负。让信息素养高的教师有时间、有精力从事教学研究和相关课程的课件开发。建设开发共享性高、可用率高的教学资源。③让教师与课件开发人员以“顶岗实习”的方式互派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学习。④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科学的资源分类模式下,建设便于实现资源集中、共享的数据库。以此来整合现有优质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使现有的优质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应用。

对策三:大力推进教师培训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教学工作的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教师利用信息化的环境与整合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呢?首先,需要让教师意识到整合是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教育技术专家实地考察指导、专题讲座,使教师对整合的实质、方向、目标有正确的认识;其次需要深刻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什么帮助,在这个基础上,适当规划培训内容,从技能或是教学观念和方法上,对于不同信息素养阶段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国培计划等);再

次注重在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师范生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都有所掌握,从业后可以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新生力量:最后,培养一批教育技术能力相对较强的青年骨干教师,除正常教学外,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课件和建设学习网站等,并带动其余的教师,使其学会使用或修改这些课件的能力。

对策四:构建“多元化”的整合效果评价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学结构、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也有相应的改变。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和呈现整合现状,需要对整合的质量水平进行检测与评估,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整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一是由专家或专业人士设计科学的评价量表。二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教师通过搜集、分析课堂教学后有关教学效果的数据和信息,对整合教学效果进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小组协作学习能力等提高与否对整合教学效果来进行评价;同行教师通过听公开课、开研讨会,对整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专业人士通过考察,对整合效果进行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总之,只有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才能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好的发展提供实效性的帮助。

结束语

通过对娄底市娄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城市整体的整合层次不高,仅停留在把信息技术当作学习内容呈现、演示和创建教学情境的工具阶段,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支持服务不够,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利用率低、共享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整合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课程整合的推广和深入发展。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与误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开展采取相应的对策,并结合实践作深层次的思考,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快速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S]2004

[2]杨威,马丽娟,当代青年学生网络素质的现状分析与培育途径之探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1)

[3]林婷,区域性大规模教师培训项目的推进与案例实证[J].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清华大学,2010年10月15日-2010年10月17日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评价体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