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农场”真实版

2011-12-20 01:03
今日重庆 2011年6期
关键词:南岸区兄弟俩三进

□文/本刊记者 熊 怡

“开心农场”真实版

Authentic “Happy Farm”

□文/本刊记者 熊 怡

南岸区迎龙镇清油洞村下湾5村社,两个聋哑村民每天都欢天喜地的干着农活,他们忙的是一份比较时尚的产业—“开心农场”。

49岁的刘才明先天聋哑,弟弟刘才伟也是聋哑人。两兄弟所有的家当就是父辈留下来的5间土墙房和7分自留地。守着这点土地,他们平时种点水稻和蔬菜自给自足,农闲的时候,给人编棕垫、打零工赚点小钱,年收入不过1000元。

但这一切在2010年3月发生了变化。南岸区地税局党支部到油洞乡开展“结穷亲”活动,帮扶方式很新鲜:到村里租土地,聘请“穷亲”打理。“不买种子、不买化肥,光种种地还能有工资发!”这事让两兄弟十分兴奋,双手不停地比划着。

兄弟俩只要把自家的自留地交出来,通过“土地流转”就能让他俩拿到每年1000元的租金,同时,他俩又被聘为了护地员,种庄稼每月还有700元工资拿。

刘才明掰着指头算了算账,每年1000元的租金,再加上每月700元的工资,两人一年的净收入增加了好几千元。当年,村里18户农民都与区里来的党员干部组成了“结穷亲”的对子,集中出租了闲置土地32.7亩,签订了5年租赁合同。

农户们发现农场开启后,种植起了很大变化。首先是种的东西不同了,南岸区地税局带来了美人椒、紫番茄、金瓜等高档无公害蔬菜,种植方式也不同了,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传递进来。

自“三进三同”开展以来,南岸区地税局在结对帮扶的迎龙镇清油洞村建起以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为主体的“帮扶实践基地”,成功实现了帮扶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主城机关帮穷致富新途径。因此,基地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地税开心农场”。

刘才明兄弟俩不知道这块菜地被命名为“开心农场”。不过每次城里“亲戚”登门,兄弟俩都会开心得手舞足蹈,把水灵灵的小金瓜一个劲儿地往“亲戚”手里塞。

南岸区地税局还帮助村委会成立了“三进”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三同”牌商标。并借鉴市场化运作模式,把基地产出的蔬菜推向市场,打造具有特色鲜明的“三进三同”“结穷亲”帮扶品牌。同时,扩大规模惠群众。目前基地110余亩,仅涉及农民70余户200余人,规模效应还不明显。他们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基地面积扩大到300亩近200户,同时带动更多机关部门和社会单位参与,形成1000亩、500户村民的规模,惠及更多群众。

南岸区地税局副局长曾佑国说,“结穷亲”后,到菜地劳动、探望“穷亲”就成了各支部及工会开展组织活动的主要方式。常常与农民群众接触,使干群重温鱼水深情,干部艰苦朴素的作风也明显增强。下一步,他们将增加养猪场、养鸡场等项目,还要建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金瓜收成好

南岸区地税机关干部在“开心农场”帮扶基地与“穷亲”一起劳动 摄影/王维刚

猜你喜欢
南岸区兄弟俩三进
兄弟俩
好吃的冰粉
棋乐
藏垢纳污
米和厘米兄弟俩
2017年读者评刊表展示墙
博弈名谱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
喝聪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