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2011-12-21 06:02张宏锦罗金玲杨春献郭书旺黄艳春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姜块病株株距

张宏锦,罗金玲,杨春献,郭书旺,黄艳春

(龙山县农业局,湖南 龙山 416800)

生姜既是人们常用的调味佳品,又是健胃驱风的中药材。生姜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是对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生姜是龙山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生姜产量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生姜一般产量为2 500~3 000 kg/667 m2,最高产量超过4 500 kg/667 m2,产值达8 000~10 000元/667 m2。2010年市场批发价7元/kg,产值可达2万元/667 m2以上。现将生姜无公害栽培获得优质高产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合理选地,注意轮作

生姜属地下块茎作物,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喜欢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pH值6~7的微酸性土壤。生姜既怕旱,又怕涝。因此,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种植,忌黄红土等粘性土壤。用来栽姜的土地还须深翻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发育。整地时,先撒石灰粉35~40 kg/667 m2,然后开厢种植。生姜喜荫,喜散射光,怕强光,要选择北坡背阴的丘块,且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前茬为粮田或大蒜田。生姜忌连作,应与其他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换栽培,以防 止姜瘟发生危害。要求地块周围3 km以内无“三废”污染源,姜田大气环境质量、灌溉水质、土壤均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质量标准。

2 精心选种,适时播种

2.1 种姜选择

品种宜选择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凤头姜为佳。种姜应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选择肥大、皮色鲜黄光亮、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芽眼饱满、节间粗壮的姜块作种。姜种要选冬至后收获的老熟姜,老熟的姜种出苗齐壮。病田姜不宜作留种用。

2.2 种姜处理

2.2.1 种姜消毒 可以用80%代森锌500倍液浸泡20min,或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0min,或高锰酸钾200倍液浸种10min,或等量式波尔多液浸种20min,或10%稻草灰水浸种10分钟。经上述任何一种方法消毒后,均需用清水把种姜洗净,并晾晒干水,防止腐烂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姜块,说明它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2.2.2 种姜催芽 播种前一星期,选晴天,将种块翻晒2~3天,注意晒种时不得让姜种在室外过夜,以防冻伤和姜皮变干发白,稍见皱皮即可。种姜经晒后再次剔除松软、变色(黑、紫、褐色)、干瘪、皱缩、无光泽的病弱姜块。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使其头朝内、脚朝外,一层层放好后,再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保持筐内湿润和20~30℃的温度,经过20天以上幼芽长1 cm左右取出即可播种。也可把种姜拌草木灰放入室内堆放催芽,姜堆下面垫一层厚10 cm的干稻草,四周及上面用草帘或塑膜覆盖,温度保持20~25℃,相对湿度70%~80%。待姜芽长至0.5~1.5 cm时即可播种。播种时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催芽全过程20~30天。

2.3 适时播种

露地栽培可在4月中下旬播种,保护地栽培可在3月上旬播种。种块的大小与产量关系较大,使用较大的姜块作种不但出苗早、加快生长发育、提早成熟,而且产量高。因此,每块种姜应以30~50 g为宜。若以50 cm×15 cm的田间栽培行株距计算,姜种用量为250~400 kg/667 m2。虽然用种量较多,但姜种以后还可以收回利用。

3 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3.1 施足基肥

生姜前期生长较缓慢,且植株较矮,只有适当密植,才能获得高产。基肥以优质土杂肥和人畜粪肥为主,施用量为土杂肥1 750~2 000 kg/667 m2(加过磷酸钙30~40 kg、菜枯50 kg堆沤)、草木灰100~120 kg/667 m2、锌肥2 kg/667 m2、硼肥1 kg/667 m2,混合均匀后施于沟内,然后下种覆土。垄沟上覆盖秸秆或油菜荚壳10 cm,以和防止杂草滋生保温保湿。

3.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丰产的重要措施,但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很复杂的,因为种植密度受土壤、肥水条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采用种埂子姜,即开沟筑姜埂,埂高40~50 cm,两侧倾斜呈三角形,三角形埂底宽50~55 cm,埂间沟宽18~20 cm,埂要踏实,防止雨水冲塌。种姜栽于沟中,株距16~17 cm,种植9 000株/667 m2左右。一般高肥水条件下,采用行距50 cm,株距19 cm,种植6 500株/667 m2左右;中等肥力田,采用行距50 cm,株距16~17 cm,种植8 000~8 500株/667 m2;肥力较低的姜田,采用行距48~50 cm,株距15 cm,种植9 000株/667 m2左右。

4 加强田间管理

4.1 苗期管理

苗期要做好保温、清沟沥水、查苗补蔸和中耕除草工作。培土要求勤、浅、细、匀,保持土松草净。当生姜苗长出5~6叶、3~4个分蘖时取出姜娘。6月中下旬采用遮阳网或人工荫棚的方式遮阳,处暑后拆棚。采用遮阳网方式遮阳应在生姜种植前,按蔬菜简易大拱棚的结构打好木桩或水泥桩,中间最高处2 m左右,两侧稍矮些,这样的高度既不影响透风,又不妨碍后期网下作业,同时将几幅遮阳网按地宽缝接在一起,以4~5幅为宜。生姜播种后,便把遮阳网固定在木桩上面。小暑过后,每隔10天结合中耕进行培土,连续2次,在姜根茎膨大期要勤培土。在7~8月旱情严重时,早晨或傍晚应浇施稀粪水,保持姜地湿润,但切忌漫灌。

在生姜整个生育期用叶霸2号600~1 200倍液喷施叶面,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促长防病。

4.2 中耕培土

生姜根系浅,只宜浅耕,防伤根诱发病害。除草、培土同步进行。土层疏松的可以免耕,但要培土,防止姜块露出地面。免耕地除草可在杂草出土前用50%乙草胺乳油100 mL/667 m2对水50 kg喷洒地面,勿让药液喷到姜株上。

4.3 定期施肥

姜在生长期间,要结合培土分次分层进行培肥。应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结合培土除草进行,掌握先淡后浓的原则施用。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长,为使幼苗生长健壮,通常于苗高30 cm左右并具1~2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可施尿素5~10 kg/667 m2。立秋前后进行第二次追肥,这次追肥对促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起着重要作用。这次追肥要求将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可施饼肥50 kg/667 m2,或腐熟优质农家肥2 000 kg/667 m2,另加复合肥10~15 kg/667 m2。秋分前后再追施1次壮尾肥。施肥时注意不要淋到姜头上,以防伤根烂叶。切勿单施、偏施氮肥,以防诱发姜瘟。

5 综合防治病虫

5.1 病害防治

生姜病害主要是姜腐烂病,也称姜瘟。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7~8月是姜瘟发病高峰期,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甚至绝产,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是制约生姜发展的一大因素。生姜腐烂病的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防治较为困难,目前尚无理想的杀菌药剂,亦未发现抗病的生姜品种,因而在栽培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及蔓延。其主要措施如下:①合理轮作。因生姜腐烂病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菌的重要途径。种植生姜的前茬地应是新茬或粮食作物地块,而菜园地以葱蒜茬较好。种过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特别是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不宜种植生姜。②优选种姜。选用无病姜种,杜绝姜种传菌。③精心选地。姜田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整地时地面要平,姜沟不宜过长,厢宽以不超过2.4 m为宜,以防排水不畅,引发病害。④加强肥水管理。不可偏施氮肥,应注意磷、钾以及其他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保证营养全面,以增强植株抗性,减轻病害。种植生姜所用有机肥料,必须经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姜田浇水最好采用井水,防止水污染,严禁将病株向水渠或水井中乱扔。⑤加强病株处理。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四周0.5 m以内的健株,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为防止浇水时病菌向下传播,应使水流绕过发病地带。同时可用1∶1∶200波尔多液、敌克松1 0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5.2 虫害防治

生姜的虫害主要有猿叶虫、曲条跳甲、姜螟、蚜虫等,可用50%的敌百虫600倍液或杀虫王2 000~2 500倍液或滴得利2 500倍液喷雾防治。

[1] 肖运成. 无公害生姜采后产品标准化处理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5.

[2] 蒋学杰, 袁安友. 生姜无公害栽培 [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11):33.

[3] 麻进兴,刘相根. 南方山区生姜种植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0,(11):163-166.

猜你喜欢
姜块病株株距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怎样窖藏生姜
2009年新洲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