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探讨

2011-12-21 06:02刘秋琼李巧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湘阴县湘江流域

刘秋琼,李巧云,胡 田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湘江流域是湘江流经主要县域城市如湘阴县等赖以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湘阴县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为彻底改善湘阴县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湘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健康安全,有必要对湘阴县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行系统的研究。

1 基本情况

湘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湘江水域集饮用、灌溉、渔业、航运、工业用水、纳污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湘江流域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的保障,也是主要县域城市如湘阴县等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沿江县城,湘阴县的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对象的资源生产和资源初加工产业成为湘阴县湘江流域产业的主体和主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造就了湘阴县湘江流域众多的资源型产业。目前,湘阴县湘江流域主要有建材、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这些工业的成长与发展促进了湘阴县的综合发展,但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及破坏了部分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湘阴县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湘阴县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湘阴县湘江流域陆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干扰与破坏、水生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湘江流域的总体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同时,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湘江水位近年枯水频率增多,作为沿江县城的湘阴县的供水、航运、工农业生产等均受到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湘阴县政府高度重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多年来已做了大量的流域生态治理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环境污染严重

湘阴县湘江流域产业发展以食品加工、饲料、造纸、纺织、建材等产业为主导,其工业增加值占全湘阴县规模工业的90%以上,其中,食品和造纸等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随着湘阴县经济的发展,各类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等污染对湘阴县湘江流域的水污染日益严重化。据统计,工业源、生活源和垃圾处理场等三大污染源年产生废水1 321.6吨,排放1 216.6吨;化学需氧量年产生9 487.99吨,排放8 671.69吨;生化需氧量年产生3 105.6吨,排放2 824.6吨;动植物油年产生271.6吨,排放262.3吨;氨氮年产生824.84吨,排放792.2吨;石油类年产生6.6吨,排放6.6吨;总磷年产生45.7吨,排放41.5吨;氰化物年产生662.2 kg,排放662.2 kg;砷、铅、总铬、镉、汞五项指标均有少量的产生及排放,主要来源于垃圾处理场渗滤废水。从数据汇总统计来看,湖南省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生活源废水占湘阴县废水排放量的51%,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占总量的49.8%。

《湘江流域水污染源调查报告》统计结果显示(表1、表2),湘江流域污染物的排放量很高,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2.2 生态资源破坏严重

湘阴县湘江流域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组成的次生植物类型、湿地植被以及竹林、竹丛等。湘阴县湘江流域的鱼类资源,从捕捞渔获物种类组成来看,以鲤、鲫、黄颡鱼、鲶等定居性鱼类为主,占绝对优势,达50%以上,青、草、鲢、鳙、鳡等江河半洄游性鱼类比例较小;从捕捞渔获物年龄组成来看,主要经济鱼类虽有一定的年龄梯度,但仍以低龄鱼为主。随着湘江流域特别是湘江干流的梯级开发,鱼类洄游通道建设不足,导致湘阴县湘江流域内中华鲟等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鲥鱼几近灭绝。究其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大大超过自然因素,过度开发及超标排污打破了水域生态平衡,造成资源衰退。

表1 2005~2006年湘江区域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量

表2 2005~2006年湘江区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表

2.3 防洪排涝能力亟待提高

湘阴县湘江流域地势低平,人口较多,受湘江流域地形条件限制,无法修建控制性的防洪水库。经过多年的建设,湘阴县湘江流域防洪工程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防洪水库规模小等问佳。而目前流域内已建的以防洪为主要开发目标的高标准水库很少,县城及大片农田、民垸主要靠堤防保护,因而每到汛期,洪灾频繁发生。据统计,流域内发生较大洪水的年份有1976、1983、1994、1995、1996、1998年,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3 措施与建议

2011年3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有规划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计划用5~10 年的时间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湘阴县对湘江流域污染治理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建成了一些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如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取缔、关闭非法企业15家,其中有污染较严重的炼铅企业、镀锌企业、炼矾企业等。但是,治理工作还要继续加强与改进。湘阴县湘江流域段是整个湘江流域污染的重点地区之一,对于污染治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建议县委、县政府把湘阴县湘江流域段的生态环境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事关流域和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各乡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班子,形成治理合力,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的制度与机制,形成“谁管辖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制,落实责任主体,分解治理任务,发动各级组织,包括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共同防治环境污染,引导各种要素向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域聚集。

3.2 全面统筹,重点治理

湘阴县湘江流域污染源的特点,是以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为主。工业源以食品加工、饲料、造纸、纺织、建材等产业为主。解决工业源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靠科技手段改善工艺技术和装备设施条件,提升全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降低能耗和排放系数;其次,要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对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造纸、纺织、建材等企业,要加大环保投入,建立减排净化设施,同时在规划布局上,尽可能远离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水源,禁止废水排量大、对湘江流域水质威胁大的造纸厂等企业直接向重要水源排放;第三,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把行业准入关,严格限制耗能高、污染大、技术落后的生产企业,采取行政、经济和资源控制等多种手段,关闭、淘汰和整合排量严重超标、生态破坏严重、群众反映较大的企业。对于生活污染源,主要通过转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解决。完善城镇社区和农村生活配套的基础设施,加强群众生活污染物的统一规划管理,生活污染物由专门组织机构集中净化处理;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培养人民群众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发动人民群众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3 着眼长远,标本兼治

湘阴县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一个需要使长劲、下大力、用实功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既要发展当地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又要加强源头治理;既要重视污染源的治理,又要加强对污染的环境和退化的生态进行修复、恢复和塑造。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促进产能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资源初加工为主是今后湘阴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必须实现高碳化向低碳化演进,大力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结构创新和消费方式创新,在科学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中,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的全新局面,促进湘阴县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

[1] 董小蓉. 防治重金属列为头等大事[J]. 中国环境科学,2010,(2):268.

[2] 冯建军,朱燕含. 中小河流综合整治研究——以东江支流小金河为例[J].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3,(S1):118-119.

[3] 卢伯生.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探索[J]. 江苏水利,2004,(6):12-15.

[4] 张振发,吴志文. 松柏山水库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J]. 中国园艺文摘,2010,(7):63-65.

[5] 余光辉,陶建军,李博超. 湖南省湘江流域环境污染的安全性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5):9-12.

[6] 雷 鸣,秦普丰,铁柏清. 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分析[J]. 环境管理,2010,(2):62-65.

猜你喜欢
湘阴县湘江流域
心之所至,静水流深
——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掠影
压油沟小流域
湘江渡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悠然湘江上
推进湘阴县三井头旧城区改造的对策思考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邵阳县和湘阴县不同规模耕地经济效益比较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