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2011-12-22 00:51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彩度通感肌理

张 怡

(中原工学院 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通感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张 怡

(中原工学院 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标志设计是由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用来表达某种特定含义的视觉传达符号.通过分析通感在点状标志、线状标志、标志的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运用,揭示出将通感运用于标志设计中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地激活受众的各路感觉神经;可以使受众与标志设计作品间建立全新的体验.

通感;标志设计;形态;色彩;肌理

在通常的研究领域中,通感一词被用于心理学或文学的范畴,被称为一种心理现象或修辞手法.钱钟书先生在其著作《通感》里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如颜色可以有温度,声音可以有形象,冷暖可以有重量,气味可以有锋芒[1].”通感一词英译为 synaesthesia,其中 syn-指“同时的、联合的”;-aesthesia即 aistheesis,意为sensation,指“感觉”.在艺术设计领域,通感是指客观事物在一定媒介的刺激下,由一种感观的感知引起另一种或多种感官的知觉兴奋.正如著名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认为:平面设计作品传达信息的手段不单单是视觉的,而是充分运用了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设计信息传达模式,以愉悦刺激的方式激发受众未曾感知的信息[2].

标志是由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的,用来表达某种特定含义的视觉传达符号.标志以图形简洁醒目、个性独特,具有强烈的指示性和象征性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将通感应用于标志设计中,不仅可以打通消费者不同感觉间的壁垒,激发消费者的想象力和关注度,还可以增强标志传达商家信息,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的目的.

1 通感在点状标志中的运用

点是构成所有形状的起源.它形态简洁饱满、圆润流动.点可以用其最醒目的形态,将视觉张力快速积聚在视觉中心,此时人们的眼球会迅速被吸引.所以在视觉上,点极富张力.在《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点的张力总是向心的——即便在它处在离心状态下仍然如此,而这种离心与向心是以一种单调的声音传播开去[3].”如果点呈现出排列态势,无论是等大等距排列还是异大异距排列,都将打破单调的声音而形成和谐的曲调或是抑扬顿挫的韵律.因此,点的大小、疏密能够使图形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和性格.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会呼吸的标志,可谓是通感在标志设计运用中的杰作.由奎恩工作室设计的这个作品是以点作大小的量变,产生出似星云般流动渐变的效果,给人以和谐的韵律感.而且它能根据不同场合,在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与色彩,像一种难以捕捉的现象,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由著名设计师组成的国际评审组织认为:这个外观看似有机生物结构的,极富动感的造型象征了一种永恒的能量.它包涵了运动和活力的元素,是一个会呼吸、有生命的标志.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会呼吸标志的通感设计,不论在内涵还是技术上,与传统静止的平面印刷标志产生强烈的反差,使标志设计的技术运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使受众的接纳度与欣赏程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可以说它引领了世界标志设计的新潮流.

2 通感在线状标志中的运用

线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它能以简洁的形式表现出无限的感情,让受众的视觉心理也随之跌宕起伏.学者陈育德告诉我们:“线是经过审美情感净化了的,虽静尤动,富于节奏感、韵律感,与音乐无形的、声音的流水线有着心理动力学上的相似性[4].”直线冷峻、硬朗、有力、速度感强;曲线温和、柔软、活跃、极富人情味;垂直线挺拔、积极、有向上生长或向下延伸的感觉;折线给人机械、尖锐、痛苦的感觉…….如果以不同线的长短粗细变化来构形,排列中又有线的移动,错位变化,那将不仅会展现出强烈的运动感和空间感,还会演奏出不同凡响的听觉盛宴.如上海图书馆新馆标志就是线形标志运用通感设计的一个典型实例(见图 1).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文化信息和文献交流的机构,不仅要满足社会公众获取文化知识的需要,还要以快捷高效的文献传输速度及现代科学化的管理来树立其良好的文化形象.上海图书馆新馆标志整体采用直线横排的效果,仿佛是一条条畅通无阻的高速信息通道,展现了上海图书馆极富现代感的崭新形象.标志中的横线采取形状错位的方式,表现出如同书本翻页的动感和空间感,象一首交响乐的高潮响起,拨动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联想.

图1 上海图书馆标志

3 通感在标志色彩中的运用

因为色相的倾向性能借助印象、象征等因素影响受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所以从色彩的质感来说,明度高、彩度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柔弱、温和、谦逊,像一位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明度低、彩度高的色彩,坚强、硬朗、像一位智勇双全的大丈夫;从色彩的轻重感来说,明度越高感觉越轻,明度越低感觉越重.彩度越高或越轻时,感觉越重.相比之下,中彩度感觉较轻.暖色系色彩比冷色系色彩感觉重,色块对比强的感觉重,对比弱的感觉轻;从色彩的音感来说,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彩度对比越强,音感就越高.比如用浓艳的红色来表示雄壮昂扬、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斗牛士之歌《卡门》再合适不过了.正如康定斯基所说:“强烈的黄色给人的感觉,就像尖锐的小喇叭声音,浅蓝色的感觉像长笛,深蓝色随着浓度的增加,就像低音提琴的音效[3]71.”从色彩的味觉感来说,绿色使人联想到酸,橙色使人联想到甜,低明度、低彩度和带灰的浊色使人联想到苦,红色使人联想到辣;从色彩的嗅觉感来说,黄色等淡雅的色彩让人感觉芳香,暗的、不明朗的色彩让人感觉恶臭.

色彩是标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会主动出击在7秒的时间里迅速捕捉受众的注意力,影响受众的情绪.2004年雅典奥运会会徽,以其返朴归真的造型,明亮纯净的色彩,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手牵手环绕成象征冠军荣耀和和平的橄榄枝桂冠,那象征爱琴海——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充满诗意的梦幻蓝色,让人们在2004年回归到奥林匹克的故乡,在承载起橄榄枝花冠的爱琴海涛声中,细细品味奥林匹克的真谛.

4 通感在标志肌理中的运用

肌理本意是指材料表面的各种纵横穿插、高低起伏、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它是物象表层的肌肤纹理.在艺术设计中,肌理指的是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各种质感和纹理,它有一种触觉般的视觉效果.自然材质以肌理的真实感、节奏感、随性和谐感和天然原始感,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当今设计师怀着对自然的尊重和自由发展个性的需要,将肌理纳入到各种设计中去,使肌理这种表现形式有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

肌理拥有视觉和触觉两方面综合的感官刺激,不同大小、形状、颜色和疏密的肌理,给受众带来精细、粗糙、温凉、质朴、华丽等不同的视觉美感.设计师根据设计主题,利用人们的联想,对肌理加以组织和再创造,将社会属性结合肌理原有的自然属性,使其承载一定的情感色彩,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将真实而自然的肌理烙上了特定的情感因素,成为准确表达情感的典型符号之一.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标志是以“初”的字形结构为创意点,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印章来进行设计的.整体标志将“初”字分左右两部分,左边代表的是一位老师,他饱含经书,正侧着头把手伸向求知的学生;右边的学生低头伸手,虚心求教.标志传达出传承和育人的寓意(见图 2).中国传统印章以图形或文字为设计元素,以石材、金属、骨质等为材质,以刻、铸等手段制作,最后是以所刻印章的印蜕来展示作品.古人刻印,力艰功深,刻刀所行之处,石屑纷披,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该标志大量运用印章雕刻的切刀刀法,切刀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顿挫有致,展现出石花凹凸肌理的体量效果,给人以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感受.当凝视该标志,耳畔仿佛回响着悠远而回环的校园钟声,置身於杭州初等教育学院那悠久深厚的百年历史中.综上所述,通感能使视觉的形象化感觉巧妙地转移到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感知上.将通感纳入标志设计的创意及技法表现当中,可以使标志设计的创意达到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完美构筑;可以使标志设计的技法表现在新技术、新材料和动态影像的引领下全方位、多渠道地激活受众的各路感觉神经;可以使受众与标志设计作品间建立全新的体验,在细细品味眼前的作品中,完成对设计的重新诠释.

图2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标志

[1] 钱钟书.七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65.

[2]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71-72.

[3]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71.

[4]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2):188-194.

The Application of Synaesthesia to Logo Art Design

ZHANG Y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Business,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6, China)

The logo art design, consists of characters and figures that are designed particularly, is a visual symbol to express some specific implications. 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of synaesthesia to dot matrix logo, linear logo, logo’s color and texture, the article reveal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ynaesthesia could arouse spectators’ all kinds of sensory nerves and build up a new experience between the spectators and the design works.

synaesthesia; logo art design; form; color; texture

J50-05

A

1673-2065(2011)04-0116-03

2011-02-23

张 怡(1976-),女,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教师,设计艺术学硕士.

(责任编校:李建明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彩度通感肌理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茶叶构成的色彩图
老年人彩度对比敏感度函数研究及滤波应用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Cartoon淘气小妹 卡通撞色
基于“通感”理念的沉浸式幼儿玩教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