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清场”令人惊

2011-12-23 10:45李秋生
中华魂 2011年3期
关键词:汶川县清场小杨

文/李秋生

动辄“清场”令人惊

文/李秋生

媒体报道,2010年10月16日下午,怀着痛惜之情,北京律师周泽一行在汶川凭吊映秀中学遗址,然而他们发现,遗址被铁皮围栏围住了,大门紧闭,只能从外面看到部分受地震破坏的教学楼。正在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跑过来一个人,对开门的人说:“县长他们马上过来了。”现场警员立即进行清场。

县长出行需清场,周泽的同伴小杨出于好奇未及时离开,她还拍摄了现场照片。发现这个情况的警员立马喝令小杨删除照片。小杨说:“这是公共场所,又没有禁止拍照,凭什么删?”周泽也上前为同伴争辩了几句。他们突遭警员袭击,几个警员一拥而上,摁头的摁头,扭胳膊的扭胳膊,用毛巾捂住周泽的嘴,并用手铐将其铐住后拖离了现场。

事后得知,执行“清场”任务的是该县公安局“处理突发事件大队”的警员。惊魂未定的周泽在微博上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发微博大约三小时后,周泽称收到了汶川县公安局局长的致歉电话,并强调会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

应当说,如有特殊需要,公安部门实施清场未尝不可。比如有重要外宾来访,或者国家领导人到某地视察,为安全计,是可以清场的,同胞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虽然天下太平,毕竟还有不安全因素。但是,至于县一级领导,三百六十日基本上就在基层,经常要和老百姓打交道,到自己的辖区内例行检查工作,也需要清场吗?这是令人十分可疑的。从传统的古装戏上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县令——七品芝麻官到哪里均未清场,虽然衙役们扛着“肃静”、“回避”的牌子吆喝,也只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势而已,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回避,草民可以拦轿喊冤告状。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和“开仓放粮赈灾”的郑板桥这样的县令就更不用说了。而我们今日某些县级领导和旧时县令级别差不多,且是口口声声“与人民心连心”公仆,居然要摆清场的谱,发老爷的威,这究竟是何道理?

汶川清场,这是一次被网络曝光的清场,没有被曝光的类似清场知多少?

周泽是有身份地位且能言善辩的都城律师,倘若是一位普通百姓,汶川县这位公安局长还会低头致歉吗?

动辄清场,危害极大。首先是影响了执政党的形象。你说你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可你唯恐与群众距离太近,搞得神神秘秘,代表这样,代表那样,都被一“清”了之;其次是伤害了群众情感,用实际行动把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再者是挫伤了广大群众参与改革,投身开放的积极性,甚至是催化了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为什么一些地方近些年来不稳定因素增长,能说与地方上一些官员“清场”意识太浓没有关系吗?可以说,一些“突发事件”就是被一些“处理突发事件大队”处理出来的。

官员出巡,任意清场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要从认识上解决问题。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变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电视上,说一套,做一套,说明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什么时候该清场,什么时候不该清场,要由制度来规范、不能无章可循,变成少数人要怎么办就怎么办的游戏,酒足饭饱,兴趣上来,随意过把“天子出朝,地动山摇”的瘾。同时,对制订的制度要严加监督,拿制度当儿戏的要问责,要查处。要从改革上解决问题。谁喜好“清场”,就把谁清除出场,不让他们在政治舞台上为所欲为。这就要把好“入口关”,努力加大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入推行公推公选,竞争上岗,既要程序上规划,又要技术上科学,把真心实意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领导者选拔上各级领导岗位,这样才不致时常出现“清场”闹剧。

猜你喜欢
汶川县清场小杨
在『缺憾 』中寻找美
靶场全地形快速观测清场车系统
清场
汶川县2013年慢病普查情况分析报告
小杨的外卖
小杨的外卖
另类的庆贺
清场周年又闹场
华盛顿“占领”者被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