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集约简的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分析

2011-12-29 01:03罗如学梁振东
关键词:机理对策

罗如学,梁振东

(1.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524094;2.漳州师范学院,福建漳州,363000;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

基于粗糙集约简的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分析

罗如学1,梁振东2,3

(1.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524094;2.漳州师范学院,福建漳州,363000;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

民办高校教师是我国普通高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科研的现实环境及现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专家的访谈意见,分析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机理,拟定出可能造成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指标,然后根据对部分民办高校管理者及教师的精确问卷,利用粗糙集约简的方法,得出民办高校科研倦怠指标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机理;对策

高校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科技全球化以及国内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科研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民办高校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446.14万人,其中本科生252.48万人,专科生193.66万人。民办普通高校数与普通高等学校数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普通高等学校校数(单位:所)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新的理论和形成产品,所以高校教师要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高校教师自我提升的需要。

一、问题提出

科研倦怠心理,一般来说,就是指高校教师在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之余所进行科研活动的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的科研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高校是国家重要的人才生产基地,而作为其中生产主体的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对培养人才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我们拨开“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等口号笼罩下的迷雾,近距离观察高校教师的生存状态,会发现他们和许多行业群体一样承受着超常的压力。高校教师在工作之余,一般都要自主地进行相应的科研活动。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在编教师人数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但是其又有别于公办高校的教师。相对于公办高校教师而言,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量更大,工作任务更为繁重,其科研活动更难得到相应的支持,所以便容易产生科研倦怠心理。

表2 民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分学科专任)教师数(单位:人)

在民办高校里,由于其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更为突出,使得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尤为严重。以下着重分析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倦怠的机理及其表现。

二、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机理

通过对专家的访谈意见,拟定出以下可能造成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的9条倦怠指标,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指标

(一)倦怠指标决策表

粗糙集(Rough Set)理论是波兰数学家Z.Pawla于1982年提出的,是一种新的处理含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工具。利用知识的简化和核的原理,构造出标准的信息与决策表进行指标分析。

粗糙集约简决策表对影响因素的描述一般为逻辑语言: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而不是数值。现在设定评价指标的逻辑语言等级描述采用4、3、2、1分别表示上述很好、较好、一般、较差的等级,并根据对部分民办高校管理者及教师进行精确问卷调查的数据,构造民办高校科研倦怠指标决策表如表3所示。

表3 民办高校科研倦怠指标决策

(二)指标的属性约简

属性约简分为两步:一是先寻找核属性,二是寻找最小约简。采用数据分析法,逐一去掉条件属性,看是否对正确分类产生影响,如果影响则为核属性,否则为非核属性。设条件属性集为C,决策属性集为D。

去掉冗余的属性Z1,Z2,Z6,Z8之后,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主要机理来自五个方面,即安全感低、学校因素、教学任务、科研环境及科研动力等因素导致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如图2所示。

图2 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机理

1.安全感低。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由于我国民办高校还在粗放型阶段,体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民办高校没有给教师提供安身立命之感。教师在民办高校里自我感觉不稳定,民办高校的薪酬水平不高,“五险一金”很少或根本不提,与公办院校存在很大差距。这就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难以让教师能够安心进行科研工作。因为科研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到成效的工作,当民办高校教师没有感觉到稳定的时候,必然会不断关注或往稳定的公办高校调靠,这就使得民办高校教师难以安心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进而产生倦怠情绪。

2.学校的重视不够。Andersson(1996)认为,工作场所是员工产生倦怠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当经济或附加的奖励经常被看作比员工的幸福感更重要时尤为显著。引发员工倦怠的因素包括:(1)商业环境特征:公司政策和实践缺乏一致性,不道德的行为和组织不承担社会责任;(2)组织特征:沟通不畅,管理层缺乏能力;(3)工作性质: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工作超载。在民办高校里,学院领导认为民办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学生的高校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教学任务安排好,完成好,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把课上好;至于科研,并不需要多考虑,因为科研成果对于其教学而言没有太多的帮助。

3.教学任务比较重。民办高校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对于科研活动的开展有些教师认为那是一本或二本院校的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有些民办高校的教师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但苦于民办高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往往比较高,往往不堪重负,没有精力来从事科研活动。这导致了民办高校普遍科研水平低,科研成果少。从长远来看,这对民办高校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4.科研环境差。民办高校的师资来源,除少部分来自高等院校的退休教授、副教授,绝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而博士研究生和年富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骨干教师少之又少。加之工作量太高,待遇偏低,流动性比较大。往往是高水平的教师流动走了,低水平的教师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的摸爬滚打,专业水平上去了,通过考硕、考博和其他途径也流动走了。民办院校成了名副其实的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班、流动站。在民办高校内难以形成科研梯队和团队,个别教师只能单干,写几篇小论文,难以作为团队申请到各级的科研项目和形成相应的科研成果。

5.科研动力不足。由于在民办高校里,学校考试只与上课评价有关,没有把科研作为教师综合评价的指标,这使得教师科研只是作为个人一项需要或爱好,科研竞争压力低甚至没有竞争压力;民办高校的学生层次较低,而且民办高校都是以应用型为主,学生的需求很少,更不会有对科研理论前沿了解的需要,这也形成了教师科研的动力不足;再加上民办高新里没有形成科研梯队和团队,难以申请到科研项目。以上因素逐渐使得教师科研动力不足。

三、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倦怠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思想观念决定行动,科研观念,孕育着科研成果。首先要充分认识民办高校教育的特点,进而深刻理解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对拓展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发展民办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要加强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科研的内涵、作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学校领导到广大教师都应正确对待科研,积极参与科研。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最了解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和理论上存在的困惑之处。把广大教师发动起来搞科研,一方面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实际,研究对象更具有普遍性、示范性和针对性,研究成果也更具有推广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做好参与推广工作,对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为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外请专家学者到校给教师做理论讲座和科研报告。

(二)学校重视

学校搞科研,领导的理念和决心是关键中的关键。学校的领导者要引导教师真正认识“科研是教师的动力源和生命力”。一方面,科研是民办高校在种类评估时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个人提高及职称评定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上,学生在学校除了获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获取如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能力,而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来源于实践。教师只有参与科研工作的实践,才能不断总结出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才能理出解决科研实际问题的思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科研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思想、方法和体会教给学生,给学生以启迪,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

民办高校是以教学为主的大学,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重,特别是民办高校师资成本的限制及招生规模扩大,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为繁重。在此情况下,教师科研工作的时间如何保证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科研管理部门要考虑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融通的问题。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融通是指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折算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这样就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抽出一部分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同时又保证了教学工作。

(三)形成科研梯队

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老教授的科研能力,组成学术梯队,合理选择课题,积极申请各级科研课题立项,并相应给予资助。通过申请科研立项,激发民办高校教师科研热情。梯队内成员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避免科研倦怠,同时可以整体上提高民办高校教师专业水平,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梯队,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科研工作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先导,是推进学校现代化的动力,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激发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热情,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1] 王志威.优化高校科研和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89-93.

[2] 吴时明,周菁.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9):57-60.

[3] Anderson L M,Bateman T S.Cynicismin the Workplace:Some Causes and Effect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1997,18(5).

[4] Pawlak Z.Rough s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1982,11(5):341-356.

[5] 蒋昕,单昭祥.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2010(7):154-156.

[6] 邹霞.重视科研是高职院校兴校的必由之路[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0(4):2-3.

[7] 李良儿,等.教学型大学也应重视科研工作[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85-87.

G645

A

福建省教育厅研究项目“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机制与对策研究”(JBS09095)

罗如学(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决策与控制研究。

猜你喜欢
机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对策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雾霾机理之问
球形ADN的吸湿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