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中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规划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2011-12-30 16:45潘昭文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物流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珠海城市群物流

潘昭文(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PAN Zhao-wen (Jiangmen Polytechnic,Jiangmen 529000,China)

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要 “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并进一步对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2009年3月31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明确提出 “打造珠中江经济圈,推进珠江西岸一体化”。4月17日,珠海、中山、江门三市正式签署了 《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从而正式提出 “珠中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框架。而如何组织好珠中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是当前珠中江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培育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1 珠中江城市群概况

珠中江城市群地区主要指珠海、中山、江门三个地级市行政上所辖的区域。本地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口西岸,濒临南海,紧邻港澳。三市市区之间彼此相连,呈直线分布,三市中心距离两两相距30~50公里。

从行政区划上看:包括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11个县级行政区,93个建制镇。珠海市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设有横琴、高新、高栏、万山、保税、航空产业园6个经济功能区。土地面积为1 711.2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4.74万人 (2010年末)。中山市下辖石岐、火炬等5个市辖区,19个镇,土地总面积1 800.14平方公里,人口312.09万人 (2010年末)。江门市下辖台山、开平、鹤山、恩平4个县级市及蓬江、江海、新会3个市辖区,土地面积9 259平方公里,人口444.88万人 (2010年末)。合计土地面积12 240.3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8%;2010年三市的总人口为861.71万人。

2 珠中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规划的基本思路

所谓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规划,就是根据城市群的外部环境、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功能定位,建立起一个适合城市群发展需要的有效率的城市群物流系统建设方案的过程。也就是说,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规划所设计出的这个城市群物流系统,是一个既适合并促进该城市群经济发展、又适合并促进大范围经济发展的物流系统。

珠中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规划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应是:充分发挥各市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进行建设、避免结构趋同、反对重复建设、注重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逐步调节城市群内各市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分工,从而形成等级规模结构层次分明、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分布合理的城市群结构。珠中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规划的基本思路是:

2.1 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的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

2.1.1 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与扩大城市群的规模

珠中江城市群区域范围是粤西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粤西地区重点建设的区域。促进珠中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城市群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扩大城市群的规模。要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力度,加快能源、交通、信息渠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扩大原有各市的规模,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小城镇。

2.1.2 快速提升龙头城市的实力,提高带动整合能力

珠中江经济一体化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 “龙头”,因此珠海的崛起至关重要。珠海处于粤西和珠江口西岸城市与港澳连接的中心点上,是港澳现代服务业和先进管理方式进入珠江口西岸地区和粤西的桥头堡。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珠海,必须尽快壮大经济实力,提高服务中山、江门,服务香港、澳门以及服务周边地区的能力。珠海必须加快核心城市建设步伐,通过提高服务功能来推进珠中江的紧密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快速发展。

2.1.3 巩固提高中等城市的规模与培育城市群内众多经济 “增长点”

中等城市的数量和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群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巩固和提高中等城市的规模,加快中等城市的发展水平是完善珠中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规划的关键所在。目前,珠中江城市群中等城市共有4个,集中在江门,这4个县级城市的发展水平都不太高,甚至还不如中山市的某些镇。这4个中等城市应进行重点发展,要依托于周边的大城市及自身拥有的诸多优势,接受上级城市的产业转移和人才、资金、信息的辐射,接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育成为城市群区域内众多的经济 “增长点”。

2.1.4 大力发展小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小城镇

产业分工合理的城市群应有数量众多和发展水平较高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构成其 “金字塔”型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基础。而且由于小城市和小城镇位于大城市与乡村的中间环节,直接的影响范围是广大农村地区,小城市数量规模偏小,势必影响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结构的完善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2 构建功能互补分工明确的城市群职能结构

2.2.1 强化核心城市主导职能作用

从城市群职能结构的有序发展理论来看,城市群职能结构体系中必须有一强大的核心,它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群区域各城市的创新和拓展以及该区域职能结构体系在更高层次中的地位。珠海市作为经济特区和珠中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毋庸置疑应承担主导城市群职能结构的作用。因此,谋求全国层次区域职能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将是珠海发展的首要任务。强化珠海核心城市的主导职能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壮大珠海的经济中心职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城市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和规模,借助国内国外双向都加大开放力度的良好机遇,增强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重点发展外资、外贸型企业,大力发展和建设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各类主导功能区的建设步伐。(2)提高珠海在物资流通、商贸金融、市场网络、信息服务、立体交通网络、旅游、法律、投资咨询等领域的中心服务能力。(3)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技术进步;扩大城市规模,搞好城市建设,把珠海建设成为全国市容整洁、生活舒适的明星城市。最终使珠海在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带动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2.2.2 推动中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如果中小城市的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会导致其对城市群区域内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缺乏应有的带动作用,进而影响城市群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推动其产业结构的重点调整并使其尽快升级,具体包括以下调整内容。(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必然有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脱离出来,中小城市应成为吸纳这些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主要载体之一。(2)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作为农村和市场及大城市的对接口,应成为为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主要场所,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点。(3)相邻城市职能要趋异和互补。一般来讲相邻城市经济结构的总体差异越大,越有利于产业互补和聚集效益的发挥。因此,相邻中小城市的发展必须强调互补互促,从而形成区域发展综合优势。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相邻的具有较密切经济联系的数个城市统一规划,综合布局,进而实施一体化建设,以发挥互补效益和节约基础投资。

2.2.3 重新定位各市产业结构

随着珠中江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必定会产生新的城市群产业结构需求,为了适应这种新的需求,城市群各市应根据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状况、资金、技术、经济地位与作用等,结合政治、经济和地方文化特色等条件,对未来的各自的产业结构优化要有意识地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避免结构趋同,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明确城市群产业结构,使珠中江城市群朝着既各具特色,又内部联系紧密的方向发展。

2.3 遵循 “一二二四”的模式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

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目的是要加快推进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进程。根据珠中江城市群各市的空间分布和地理分布特征,依据 “点—轴”系统理论,作者认为珠中江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应该遵循 “一二二四”的模式来进行优化。具体表述如下。

“一”是指一个中心,即珠海。珠海是整个珠中江城市群空间结构中的极核,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壮大此中心极核的人口规模,包括降低甚至取消人口流动的门槛、吸引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流入等,实行务实的政策,加强对内对外经济联系协作,积极发展工业、商业、贸易、旅游业的优势行业,提升珠海的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第一个 “二”是指二个副中心,即中山市和江门市。拥有两个与城市群核心城市距离相近,联系紧密,两者自身综合经济实力旗鼓相当的副中心,这是珠中江城市群空间结构最大的特点所在。

第二个 “二”是指两个经济圈。以珠海为中心,以珠海、中山、江门为主节点,以三市周边的卫星城镇位次节点,形成珠中江都市经济圈,此圈又可称为内圈;以珠中江三市为中心,以各主要交通干线为依托,以城市群各市及各主要城镇为节点,形成珠中江城市群经济圈,此圈又可称为外圈。

“四”是指四条主要的发展轴。以京珠高速、中江高速、中珠高速以及西部沿海高速四条高速公路为主线,以西江水系为辅线,以各市镇为节点的四条发展轴。

以一个中心和两个副中心,依托四条主要的发展轴为通道,沟通城市群两个经济圈层之间的联系,形成分布合理、发展轴线清晰的珠中江城市群 “井”字形空间结构。

3 珠中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规划的政策建议

3.1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模式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管理机构

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群与大都市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1)松散、单一组织的大都市区管理模式。纽约大都市区是实施这种管理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它展现的是一种松散无统一的行政主体,通过各种共同建立的专门机构去处理区域问题,而不是建立明确的政府机构,缺点是区域调控缺乏有效性。 (2)统一组织的大都市区管理模式。华盛顿大都市区是实施这种管理模式的典型地区,它虽无执法权,但它能较好地解决区域问题并为成员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3)完全单层大都市管理模式。杰克森维尔大都市区是实施这种管理模式的典型地区,主要做法是合并市县,产生了长期的规模经济,降低了政府的运行成本。(4)双层制大都市管理模式。以迈阿密地区为典型例子,县域内非城市地区的所有服务由上层政府提供,而自治市的公民接受上层和下层政府的双层服务,是西方大都市地区普遍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珠中江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矛盾,应尽快建立一个城市群有效发展协调的管理机构。笔者提出建立超越市域界限的 “珠中江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的设想,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以城市群共同发展为目标,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构建城市群包括规划、交通、通信等在内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格局。

3.2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轨迹来看,正是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才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此有人称工业化是城市化的 “发动机”。研究产业集群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波特教授,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紧密联系的企业以及相互支撑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持续、强劲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区域经济的主流模式,也是世界各国加速工业化进程的主要载体之一。珠中江城市群正处于全力推进工业化从而带动城市化的重要时期,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不失为一条好的选择途径。在进一步明确基本思路的前提下,避免以往传统的以乡镇企业为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的工业化道路,而是要加快航空产业、海洋产业、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集群的形成,培育和发展多层次产业集群体系;实施优惠政策,进行制度创新,改善区域软硬环境,积极引导分散企业逐步向产业集群集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家素质;营造分工协作、勇于创新、诚信经营的产业集群文化,形成城市群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最终带动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

3.3 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城市群市场体系

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既是城市群经济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加速城市群工业化进程与提高城市化质量的基础条件,只有在完全开放的市场化条件下才能优化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形成城市群合理的职能结构。城市群经济联系不仅表现为在单个城市内部分工基础上的商品贸易流动,而且也表现为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甚至城市群内外之间复杂的要素流动。目前珠中江城市群在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与城市群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构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拥有一个统一开放完善与区域内外接轨的市场体系,并借此提高城市群自身积累与引进发展资金的能力,是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构建并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各市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根除以往 “诸侯经济”现象;实行各市之间相互通行的政策,解决各市、各部门、各行业政策不一致的突出问题;加强市场法制体系建设,尽快建立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群区域信用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优化市场文化环境,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培养市场主体强烈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推动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的建成。

3.4 加快珠中江内部交通网络的连接

建议三市尽快贯通珠中江三市交通快速通道,加快实施和推进现有的规划项目。包括:东联深 (圳)南(沙),启动深圳—中山跨珠江口工程和中江高速东延线,解决珠中江地区路网东向出口不足的问题;拓宽中江高速,为深中通道建成后可能大幅增长的车流提前做好准备;尽快建设西部沿海高速延伸段,提前建设珠海—南沙线、南沙—中山港线,提高中山港、神湾港的辐射带动能力。西接江门,提前实施中山—新会联络线建设,打通古神公路与珠海的通道,加强中山大涌、南区、五桂山等镇区与新会、珠海的联系,形成 “新会—中山西部—珠海高栏港”的三市西部联系通道。南连珠海,加快实施神湾—珠海线 (中山横五线)、板芙—斗门线 (中山加七线)、坦洲—斗门线 (中山加九线)等道路的建设,加强中山南部组团各镇间联系,以及与珠海道路的衔接。

3.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会造成城市群的结构优化的诸多障碍。在今后城市群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珠中江城市群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区域环境规划,并开始重点实施生态绿地建设工程,同时也要做好以下工作:调整整个城市群内部产业和能源结构,尽力控制大气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清洁工业和环保产业,建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高效循环生态经济系统;建立包含自然资源和环境等内容在内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 “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代替传统的核算方法;加强以城市绿地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绿地建设用地;树立资源的系统观、辩证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实施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城市群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刘联辉.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89-96.

[2]薛辉,欧国立.基于谱系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协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8(7):1-3.

[3]陈赶年.珠中江一体化:障碍在哪里,未来在何方?[EB/OL].(2009-06-03)[2011-07-22].http://www.tieku.org/195675/l.html.

[4]郭建科,等.中国城市群物流研究述评[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1):51-54.

[5]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Z].2009.

[6]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Z].2009.

[7]江门市人民政府.江门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Z].2009.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Z].2008.

猜你喜欢
珠海城市群物流
珠海开放大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珠海之旅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