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猎户座-1”号摧毁外星人基地

2011-12-31 16:37傅民杰
飞碟探索 2011年9期
关键词:米纳猎户座特人

■ 傅民杰

自从美国政府将隐秘近半个世纪的震惊世界的“罗斯韦尔”事件真相公之于众以来,人们越来越坚信,有许多事实真相迄今仍对公众隐瞒。本文披露的事件就是其中一个震惊世界的例证。

非同寻常的发射

1970年秋,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边缘的一个军事试验场上,正准备一次非同寻常的发射:一个装有圆锥形整流罩的90米高的钛制圆柱体飞行器耸立在发射塔上,它直径30米,总重4000吨。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便会发现,这个非同寻常的飞行器比苏联和美国以往任何时候制造的所有火箭都先进很多。该飞行器的构造完全是全新设计,它根本不是用于将载有航天员的小型轨道舱送入近地轨道的运载火箭,而是飞向遥远宇宙空间,飞向其他行星乃至恒星的美国“猎户座-1”号星际战舰。

即将发射“猎户座-1”号的塞凯斯—弗莱兹试验场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更早的时候,这里曾进行过原子弹试验,所以继试验场的用途之后,该试验场在美国航天发射领域的地位依然保持至今。然而,很少有人冒险违反禁令闯入此地,因为这里随时都可能发生毁灭性的核爆炸。

“猎户座-1”号首飞的准备工作整整进行了7年,它此时此刻的宇宙使命比起它“祖辈”的重任更加复杂和更加值得骄傲。

这时,离发射只剩下几分钟了!试验场的全部设施,其中包括高大的垂直组装发射塔都撤离得空无一人。负责这次发射的军人和工程师全部隐蔽到离发射场1.6千米远的地下防护掩体中,他们透过镀铝望远镜观察着发射场上发生的一切。从扩音器中传出的一个军官发射前汇报的声音远远地回荡在内华达沙漠发射场上空。

“6……5……4……”发令官再次强调只剩下最后几秒,“3……2……1……0……发射!”

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使整个沙漠震撼了!许多观察者以紧张关注的神态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电视屏幕。

一团耀眼的闪光之后,一团团乌黑的尘埃云接踵而起,可是,白色的发射塔台却纹丝不动,因为缓冲装置发挥的作用缓慢,尚未把全部的脉冲能量传导给航天器。片刻后,又出现一道新的闪光,再次响起爆炸声。又过了一会儿,再次出现闪光和爆炸声……这时,偌大无比的“猎户座-1”号在蘑菇尘埃云的簇拥下徐徐升空,这时,地下观察室顿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一个接一个的连环式爆炸声的伴随下,“猎户座-1”号升得越来越高,飞得越来越快,转眼消失在内华达州晴朗的蓝天中。刚刚过了一会儿,还能隐约看见原子爆炸的强烈闪光。又过了几分钟,天空中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是在“猎户座-1”号穿越的天空中留下由朵朵灰云团组成的“项链”。这时,装备有核子脉冲发动机的“猎户座-1”号星际战舰已进入行星际空间。

“猎户座”计划

似乎对“猎户座-1”号星际战舰发射情景的描述很像是节选的一部科幻小说片段,不过,这次鲜为人知的发射就发生在1970年秋天。

“猎户座”计划是客观存在的,当时制订该计划是用于纯军事用的。然而,该计划的细节迄今仍处于保密状态。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计划的真正秘密必将大白于天下。

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就给自己提出一个制造火箭飞船的任务,这种火箭飞船应能运送可征服相当于1/3美国领土面积的超强热核当量的核燃料,其计算重量相当于10 000吨级TNT炸药当量的核燃料。这样一来,由布拉温为美国武器库研制的普通化学推进剂弹道导弹已派不上用场。

“猎户座”计划制订于1958年,由美国“塞内拉尔·阿托米克斯”公司承担研制和实施。该公司位于圣迭戈,是美国原子能专家弗雷德里克·霍井曼创始的,其目的是制造原子反应堆并对其进行商业化开发。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猎户座”计划的设计者之一还有乔多尔·泰勒,据说,他曾参与美国原子弹制造的“洛斯阿拉莫斯”计划。

根据乔多尔·泰勒的计算,这种设计方案能确保惊人巨大的比冲量和每秒100千米~10 000千米的射流速度。很显然,向助推发射台方向产生的爆炸能量是任何生物体都无法承受的。因此,有人建议在“猎户座-1”号与发射台之间安装一个缓冲装置,该装置能减缓冲击力,进而积蓄脉冲能以逐渐传输给“猎户座-1”号。

设计者曾制造出几个“猎户座”飞船助推器工作模型,并使用普通炸药对这些工作模型进行了耐冲击波和耐高温作用的强度试验,结果,大部分模型被毁掉了。到了1959年11月,才成功地发射了一艘高100米的飞船。这次成功发射的实践证明,采用脉冲式发动机使飞船保持长久飞行是可行的。

然而,重要的问题在于助推板的耐久性,未必有某种材料能耐受住几万摄氏度高温的作用。不过,这一技术上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工程技术人员研制出一种装置,借助该装置向助推板表面喷撒石墨粉。通过实验得以验证,只有铝或钢能耐受住短时的热负荷。

这时,“猎户座”计划的设计者才恍然大悟:没有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是不行的。于是,1958年4月,该计划的设计者们向美国国防部前景研究局求援。1958年7月,该局批准向“猎户座”计划每年拨款100万美元,但实质上这只是专门从事“航天器核脉冲发动机研究”课题的一个幌子。

泰勒和他的同行们坚信,布拉温在对待解决宇宙飞行难题的态度上是错误的,并认为化学火箭造价十分昂贵,且有效载荷量有限,因此这种火箭不能确保行星际或恒星际飞行。因此,“猎户座”计划的设计者渴望研制出一种造价低廉、构造简单的宇宙飞船,其飞行速度应接近光速。

“猎户座”宇宙飞船的第一个实验样机的发射场计划建在内华达州的塞凯斯—弗莱兹试验场。据计算,飞船的起飞重量应约为10 000吨,在这种情况下,这一起飞重量的大部分都是有效载荷。能量为1000吨的原子电荷最初应以每秒一个电荷的速度爆炸,然后,当飞船的高度和速度增大时,爆炸频率可以下降。在飞船升空时,它应该按照绝对垂直的轨迹飞行,以使放射性污染面积降到最低限度。

与此同时,美国研制“水星”计划的活动已达到白热化,“猎户座”计划的研制者正在制订飞向太阳系行星和其他恒星的遥远考察计划。宇宙考察计划的参与设计者之一弗里曼·戴逊回忆说:“我们的座右铭是:1965年飞向火星,1970年飞向土星。”

实际上,还有一个问题尚不清楚,即这种飞船是怎样在行星上着陆的?不过,泰勒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研制出可多次使用的性能可靠的火箭助推飞机。

“猎户座”计划的发展计划预计12年,设计造价240亿美元,这与“阿波罗”计划的投资预算相当。

重要的是,设计人员计划要在这艘飞船的基地建造一艘重50万吨的真正最大的星际战舰。据计算,这艘核脉冲星际战舰要飞抵人马座与α星座需要130年时间。

不过,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年轻的美国航空航天局自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拒绝批准核发动机火箭计划,便将这类计划推迟后期研究。结果,就在美国远景研究局拒绝对“猎户座”计划继续拨款的1959年底,该计划完全终止。

来自尼比鲁行星的阿努纳克人

然而,还有些权威人士确认和证实,“猎户座”计划从未停止过,“猎户座-1”号星际战舰不仅建造成功,并于1970年秋进行了载人发射。

要回答“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把关于这一人类航天史上最杰出成就的消息向全世界隐瞒”的问题,必须重返飞碟学史研究一番。

几年前,扎哈利亚·希勒出版了二本著名的飞碟学专著《第十二大行星》和《重归现实》。作者希勒在这二本书中讲述了他对40万年地球人类史的观点,他提出的推论是建筑在如下假说的基础之上。该假说认为,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还有另一颗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希勒把这颗行星称为“尼比鲁行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苏美尔人的编年史中,把这颗行星称为“第十二大行星”。

要知道,在该假说中,没有半点科幻之虚或脱离现实之处。问题在于,由于“寒冷的”小恒星极难被发现,所以天文学家把这种恒星又称之“褐矮星”,这样给它们起名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颜色的缘故,而是因为这类恒星即便使用现代化的天文望远镜也不可能发现它们。同时,还有一种双星系流,在这种双星系统中,有一颗伴星是褐矮星,它沿椭圆轨道运行,这种褐矮星相当普遍。迄今,地球人类已发现20个这种伴星是褐矮星的恒星系,这种恒星系也有自己的行星和卫星。

希勒认为,这颗由尼比鲁行星伴行的恒星绕我们太阳的整个运转周期为3600年。目前已搞清,这二颗恒星每次接近时都会导致行星上的大悲剧,因此,第二颗恒星往往又被称为“温莫吉达”,它是用罪恶复仇之神的名字命名的。实际上,天文学家认为,假设中的“温莫吉达”恒星的运转周期不少于3000万年,它从未“光顾”过太阳系。不过,这二颗恒星的接近能促进和建立二个行星系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小型宇宙飞船完成跨越二个星系间的星系际飞行创造了条件。

早在40万年前,被称为“阿努纳克人”的尼比鲁行星的居民首次访问地球。关于这些外星人出现的原因还一无所知。不过,扎哈利亚确认,尼比鲁行星上的阿努纳克人需要黄金,它们很可能把黄金这种贵金属用作能源。又经过20万年艰辛细致的努力,来自尼比鲁行星的采金者们终于决定创造地球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南非最古老的矿井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智人人种”的骨骼和耶稣诞生前早在5万年前兴起的人工制品。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南非的采金业早在相当远古时期之前就已兴起,阿努纳克人早在30万年前创造了我们地球人,等到这二个星系下次远离后,阿努纳克人便在海王星的背后建起一个观察基地,从这个“海后”基地实现同个别地球人的接触,它们试图以这种方式控制我们地球人的演化和进步。

在同阿努纳克人经常保持联系的那些个别地球人当中就有叶琳娜·布拉娃茨卡娅和阿道夫·希特勒。

然而,我们地球人的编造者——阿努纳克人所从事的这些活动却偏偏碰到了来自伊柳米纳特人秘密组织的严厉抵抗。实际上,到了20世纪中期,伊柳米纳特人就已经掌握了对地球的全部统治权。伊柳米纳特人把阿努纳克人视为敌人并准备挑起星球大战将其消灭。

伊柳米纳特人先发制人,借助美国中断研究的“猎户座”计划,进而向阿努纳克人的“海后”基地发射了“猎户座-1”号星际战舰。今天才真正搞清,阿努纳克人的“海后”基地实际上是被天文学家命名为“克瓦瓦尔”的天体。

“猎户座-1”号的凯旋

这个被天文学家命名为“克瓦瓦尔”的天体编号为“LM60”,其直径为1250千米,是早在20世纪50年代被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的。尽管这是天文学上一项轰动世界的最新发现,但是,“LM60”天体并未列入天体目录中。

当加州理工学院的切德·特鲁里奥和迈克·布拉温再次发现“克瓦瓦尔”天体时是2002年6月。使天文学家可以宣布他们的发现的事实能说明许多问题:这便意味着伊柳米纳特人再也不把“克瓦瓦尔”视为它们的威胁了。为什么?因为很可能“猎户座-1”号的使命已圆满完成。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伊柳米纳特人理事会就已确定阿努纳克人“海后”基地所处的方位,并开始考虑如何摧毁它。然而,当时有人回忆起“猎户座”计划并认为,液体火箭无法飞抵“海后”基地。

从那以后,“猎户座”计划便被严格地保密起来,而公之于众的消息似乎是因为计划没有前途而被中止。

然而,秘密终究不会成为永久的秘密。有一次,参与“猎户座”计划的雷达专家阿尔杜尔·克拉克突发奇想:他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试图在长篇小说《2001年:太空历险记》中揭开关于阿努纳克人和“猎户座”计划的事实真相。可是,克拉克却没能如愿以偿,他的这部长篇小说经审查后决定压缩发表,克拉克对此提出严重警告。

1970年秋,“猎户座-1”号星际战舰成功发射,并飞向太阳系边缘,经过长途“跋涉”终于飞抵阿努纳克人的“海后”基地,并对其发起核攻击,摧毁了“海后”基地。现在,“猎户座-1”号已踏上凯旋的归途,很可能不久前发现的一个半人马座小行星(木星轨道外围的一群小行星被称为半人马座小行星)正是伊柳米纳特人凯旋的星际战舰。

地球人在这场星球大战的第一回合中终于战胜了阿努纳克人……

猜你喜欢
米纳猎户座特人
诺贝尔奖得主斯万特·佩博发现人类基因中存在着尼安德特人基因
最后的尼安德特人
不吃蔬菜的因纽特人 北极圈
尼安德特人的鹰骨饰物
陶尔米纳小剧场
P-3C“猎户座”反潜机
收获丰厚的“猎户座”首飞
“猎户座”飞船研制迎来关键年
3D打印“猎户座”飞船模型
一个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