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生态小城镇建设

2011-12-31 06:51杨振宁焉宇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

杨振宁 焉宇成

【摘 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城镇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谈起,导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生态建设的原则,并强调小城镇建设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生态小城镇建设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引言

小城镇即规模最小的城市聚落,它不仅是农村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中心,而且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各级城市的桥梁与纽带。它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舞台,但同时也意味着对自然的远离和破坏。一直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就是“战胜自然”、“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突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经过20多年的惊恐和争论,终于在1992年,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达成共识。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应是认识、尊重,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当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呈现出新思路,生态城市、生态小城镇就应运而生。

2.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其内涵

2.1生态城市的概念

目前关于生态城市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对于城市而言,它是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人口居住地,是一个人口高度集中、经济高轻度开发的人工生态系统。而生态城市则可理解为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以生态原理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但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和谐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高效性、持久性、整体性的特点,其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2.2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虽然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方案,其发展的形式灵活,不拘一格,但是环境是其基础,生态文明是其灵魂。

3、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4.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小城镇建设应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城镇为载体,综合性研究和制定发展建设方案。”生态建设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而且生态环境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的发展。一方面,生态环境通过影响经济发展影响小城镇规模的大小。另一方而,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直接起到促进或阻碍小城镇发展的作用。随着小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后日趋复杂尖锐,不仅要考虑自然条件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人类对其改造的可能性,对小城镇的生态承载力有科学的认识,减少规划的盲目性。从规划者的角度而言,如今评判一个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与否越来越强调适宜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共赢,越来越强调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5. 生态小城镇建设原则

5.1以人为本,同时与环境相适应、平衡原则

作为小城镇主体的人,在改造改善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同时,又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近年来,小城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引起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调节能力失控,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故要特别注重人与环境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乡镇的工业布局、人口规模,不能超越环境提供的保证程度。

5.2特色原则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良好形象,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个性与特色”,小城镇景观要“小而精,小而特”,要综合运用生态、文化的观点去创造组织这此景观,形成“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也将避免“千城一面,万屋一统”的尴尬。

5.3合理布局乡镇工业

乡镇工业结构与布局实质上就决定了小城镇技术经济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同时又体现了小城镇的产业特色。因而乡镇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直接关系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和优美环境创建,是小城镇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核心。

5.4对现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原则

水、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小城镇居民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对它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结构的演变与优化。绝对不能把水土资源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使是土地扩展潜力大,水资源暂且充足的小城镇,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人均资源必然减少。

6. 结束语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为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受经济基础、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生态城镇的建设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又体现出地区差异性,所以小城镇发展也应呈现不同的空间模式和职能模式而不能千篇一律。建立适合地区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以科学的发展观推动生态城镇的建设,不断加强城镇居民的城镇生态观,使建设生态城镇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规划建设小城镇。

【参考文献】

① 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

② 沈清基.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划汇刊.1996,5

③ 伦海,徐敏.小城镇的生态建设.东北大学学报.2003,9

④ 张山岭,孙炳彦.小城镇环保工作的思考.小城镇建设.2002,6

⑤ 王强,王婷婷.建设生态小城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代建设,2003,6

⑥ 李迪华,李小凌.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小城镇建设2002,6

猜你喜欢
小城镇生态环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环境清洁工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漫观环境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