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

2012-01-02 05:05卢三妹朱石燕16
体育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访谈法胜任体育教师

卢三妹,朱石燕16

(华南农业大学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642)

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

卢三妹,朱石燕16

(华南农业大学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642)

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BEI)相结合,初步建立了我国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包括亲切耐心、沟通技能、积极关注与鼓励、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知识与技能、技能展示能力、尊重他人、公平公正、情绪健康、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爱岗敬业、责任心14项胜任特征,并将其划分为关爱与沟通、专业素质、个人特质、专业提升、职业偏好5大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群。发现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与其他岗位胜任力模型比较,包含了一些独特的胜任特征,通用型的教师胜任力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体育教师。

学校体育;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 20世纪初泰勒关于“时间-动作”的研究[1]。而真正引起人们重视是从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2]1973年发表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论文,提出用胜任力(胜任特征)测试来代替传统的测试方法开始的。文中指出:传统的运用智力测试、能力测试等都不能预测复杂工作和高层职位工作的绩效;他们发现了从根本影响个人绩效的可以称为胜任特征的指标,例如人际关系、成就动机、团队影响力等;同时提出进行胜任特征有效测验的6个原则;提出了根据人们正从事的具体工作来评估其能力大小的方法,即胜任力测评方法。此文的发表,掀起了各行各业对胜任力的研究热潮。目前,在企业与组织管理工作中,有关胜任力理论和模型的使用越来越多,并已经从当初识别培训需求的一个辅助工具,慢慢发展成为一个目标明确的开发性活动[3]。

由于有关胜任力的研究历史还很短暂,至今也没有一个被业界所普遍承认的权威性定义。在我国,研究者普遍都比较支持Spencer[4]在1993年提出的有关胜任力的概念,胜任力(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较常用的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职位角色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即针对该职位表现优异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5]。

通过中国知网的搜索,国内关于体育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文献只有几篇。潘高峰[6]借助已有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指出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低于教师整体水平,已有模型对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建议建立体育教师的胜任力模型。

张长城[7]采用文献与问卷调查方法确定了中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由综合能力特征、个性特征和必备知识3个维度构成。

周小敏[8]采用文献与问卷调查方法,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可包括自我认知、个人特质及成就特征3个维度,共13个条目,确立了胜任特征各指标评价权重。

祝大鹏[9]采用文献和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认为自信、责任心、专业技能、调动积极性、反思能力、终身学习、明确的发展目标、创造性、关注细节9个因素能够较好地解释高校体育教师信任力模型。

还有几位学者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教师胜任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如果胜任特征只是经验总结或综述他人经验得来,并非通过科学设计,经过实证研究获得,会使得研究结果缺乏科学论证支持[10-12]。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关于体育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非常匮乏,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亟需更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有研究都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等简单方法收集相关特征因素建构模型,缺乏行为事件访谈(BEI)等从教师的行为中挖掘胜任力特征的质性研究,而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与绩效相关联且可信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的方法[13]。大部分已有研究没有与工作绩效相结合,没有反映出优秀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整合型建模是胜任特征建模的新趋势[5]。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收集胜任力要素,希望建构更全面更合理的模型,对体育教师选聘、安置、绩效评估、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问卷调查、核检表初步建构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第 1,通过文献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体育教师胜任特征词汇:对体育教师和大学生进行调查,共收集到体育教师胜任特征词289个。调查对象共300名,其中包括广州3所高校、3所中学、3所小学的体育教师100名,3所高校学生200名,共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6.7%。

第2,编制《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核检表》:通过大量文献和咨询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等领域专家,对289个体育胜任特征词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得到70个描述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的词,并据此编制《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核检表》。

第3,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确定体育教师胜任特征:调查对象共1 200名,其中体育教师400名,涵盖男女教师、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大城市和乡镇教师;大学生800名,包括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 092份,有效率为91%。

2)通过行为事件访谈(BEI)建构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第 1,优秀绩效教师和普通绩效教师的界定。由体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根据要求确定优秀绩效教师的标准:(1)连续从事5年以上的体育教学工作;(2)近5年连续2次或非连续 2次以上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或获得其它荣誉称号;(3)学校体育教师中、小学不少于5人,高校不少于 20人;(4)完全满足以上3条的或者曾经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教师或其它荣誉称号。低于此标准的教师视为普通绩效者。

第 2,预访谈以及《体育教师胜任力编码词典》初稿的编写。预访谈旨在对关键事件访谈法进行练习,如实施访谈的技术、对录音文本进行编码等。选择 2名优秀绩效和3名普通绩效体育教师进行预访谈,并编写《体育教师胜任力编码词典》初稿。编码词典包括胜任力名称、定义、行为指标以及水平等级等。

第3,确定正式受访者。根据专家组确定的标准,确定正式受访者24名(优秀绩效组12名,普通绩效组12名)。包括男教师12名,女教师12名,平均年龄34.11岁;平均教龄12.83年(优秀组14.21年,普通组11.45年);硕士9人,本科12人,大专3人。受访者分属于哪个组事先要保密,属单盲设计。

第 4,行为事件访谈的实施。要求受访者分别讲述在教学工作中3件成功和3件遗憾的事件并进行录音。内容主要包括引起事件的原因、牵涉到哪些人、当时的想法和感觉如何、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等等。每人的访谈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第5,把访谈录音转录为文本。对录音经过转录、整理得出共计14.1万多字的24份访谈文本。

第 6,对胜任特征进行编码。依据预研究中形成的《体育教师胜任力编码词典》,分别找出每个事件中出现的胜任特征的行为指标,并进行归类和编码。

第7,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

第 8,建构模型。根据分析结果,建构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胜任特征核检表频次分析

运用自编的包括70项胜任特征的《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核检表》,请体育教师和大学生从核检表中选出教师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 20项胜任特征,频次统计结果,教师:(1)教学方法与手段、(2)组织管理能力、(3)爱岗敬业、(4)语言表达能力、(5)专业知识与技能、(6)技能展示能力、(7)终身学习意识、(8)创新意识、(9)沟通技能、(10)问题解决能力、(11)责任心、(12)公平公正、(13)情绪健康、(14)亲切耐心、(15)尊重他人、(16)团队合作与建设、(17)科研技能、(18)思想与行为引导、(19)积极关注与鼓励、(20)反思性思维。学生:(1)爱岗敬业、(2)亲切耐心、(3)组织管理能力、(4)教学方法与手段、(5)技能展示能力、(6)公平公正、(7)尊重他人、(8)积极关注与鼓励、(9)沟通技能、(10)情绪健康、(11)责任心、(12)平易近人、(13)专业知识与技能、(14)乐观与幽默、(15)创新意识、(16)宽容随和、(17)语言表达能力、(18)诚实守信、(19)思想与行为引导、(20)终身学习意识。

综合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初步认为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管理能力、爱岗敬业、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技能展示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沟通技能、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公平公正、情绪健康、亲切耐心、尊重他人、团队合作与建设、乐观与幽默、思想与行为引导、积极关注与鼓励、反思性思维20项胜任特征。

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的胜任特征很多时候是受访者认为“应该需要的”,但实际上“并不一定会去用之”;而核检表法只能在现有的结构要素中选择,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以此建构的模型显然有其局限性、不稳定性和不合理性[14]。行为事件访谈法是采用开放式的访谈,让受访者回顾在工作中发生的成功与失败的事件,通过分析访谈内容确定受访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可以较好弥补问卷调查法的缺陷。因此,我们将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进一步分析,以上20项特征将作为接下来的行为事件访谈中编码词典的基础。

2.2 行为事件访谈结果分析

通常用于行为事件访谈结果的统计分析指标有频次、等级分数、最高分数和总分数等。本研究对预编码的20项胜任特征采用上述4个分析指标,对优秀绩效与普通绩效组体育教师的访谈结果做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优秀绩效与普通绩效组体育教师胜任特征频次差异和平均等级分差异(±s)比较

表1 优秀绩效与普通绩效组体育教师胜任特征频次差异和平均等级分差异(±s)比较

1)P<0.05;2)P<0.01

胜任特征 优秀组(12人) 普通组(12人) t检验 优秀组(12人) 普通组(12人) t检验胜任特征频次差异 胜任特征平均等级分数差异教学方法与手段 4.923±1.743 3.531±1.465 2.1181) 3.137±0.581 2.617±0.522 2.3061)组织管理能力 3.879±1.943 2.356±1.12 2.3521) 3.097±0.611 2.561±0.579 2.2061)爱岗敬业 2.786±1.562 1.212±0.781 3.1222) 2.985±0.561 2.451±0.546 2.3631)语言表达能力 2.998±1.056 2.675±1.021 0.762 2.674±0.487 2.582±0.497 0.458专业知识与技能 5.121±1.724 3.683±1.815 1.990 3.121±0.534 3.023±0.541 0.447技能展示能力 4.879±1.677 3.867±1.689 1.473 3.075±0.715 2.879±0.724 0.667终身学习意识 2.879±1.022 1.899±1.112 2.2481) 2.567±0.751 2.035±0.761 1.724创新意识 2.987±1.536 1.769±1.213 2.1561) 2.652±0.634 2.238±0.727 1.487沟通技能 4.198±1.365 3.215±1.451 1.709 3.019±0.567 2.658±0.579 1.543问题解决能力 2.431±0.892 2.426±0.785 0.015 2.477±0.567 2.135±0.658 1.364责任心 5.085±2.001 2.998±1.521 2.8762) 3.327±0.565 2.541±0.537 3.4932)公平公正 3.776±1.712 2.231±1.056 2.6611) 2.988±0.481 2.543±0.687 1.838情绪健康 2.986±1.003 1.982±1.011 2.4421) 2.885±0.512 2.469±0.532 1.952亲切耐心 3.799±1.723 2.039±1.597 2.5951) 3.347±0.598 2.445±0.587 3.7292)尊重他人 3.687±1.765 2.003±1.565 2.4731) 3.051±0.681 2.464±0.618 2.2111)团队合作与建设 2.896±1.657 2.431±1.912 0.637 2.514±0.492 2.211±0.524 1.460乐观与幽默 2.657±1.211 2.732±1.321 -0.145 2.598±0.569 2.617±0.571 -0.082思想与行为引导 2.324±0.978 1.831±0.987 1.229 2.118±0.785 1.892±0.759 0.717积极关注与鼓励 3.386±1.112 1.867±1.103 3.3602) 2.893±0.612 2.011±0.601 3.5622)反思性思维 2.132±1.237 1.698±1.211 0.868 2.432±0.731 2.101±0.754 1.092

表2 优秀绩效与普通绩效组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最高等级分数差异和总分差异(±s)比较

表2 优秀绩效与普通绩效组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最高等级分数差异和总分差异(±s)比较

1)P<0.05;2)P<0.01

胜任特征 优秀组(12人) 普通组(12人) t检验 优秀组(12人) 普通组(12人) t检验胜任特征最高等级分数差异 胜任特征总分差异教学方法与手段 3.879±0.879 3.374±0.873 1.412 13.257±4.515 9.417±4.521 2.0821)组织管理能力 4.128±0.815 3.347±0.984 2.1171) 14.015±4.672 9.852±4.663 2.1851)爱岗敬业 3.773±0.953 3.228±1.014 1.357 8.775±2.563 6.124±2.872 2.3861)语言表达能力 3.651±0.775 3.481±0.778 0.536 6.348±1.653 6.154±1.661 0.287专业知识与技能 3.772±0.763 3.412±0.678 1.222 11.237±2.435 8.674±2.551 2.5181)技能展示能力 3.595±0.569 3.261±0.602 1.397 10.873±2.334 8.711±2.228 2.3211)终身学习意识 3.056±0.972 2.197±0.999 2.1351) 5.469±1.325 3.241±1.568 3.7602)创新意识 3.291±0.873 2.538±1.005 1.959 4.357±1.212 2.995±1.315 2.6381)沟通技能 3.964±0.731 3.219±0.881 2.2541) 10.354±3.298 7.568±3.214 2.0961)问题解决能力 3.112±0.899 2.531±0.923 1.562 7.983±2.385 6.786±2.452 1.212责任心 4.763±1.235 3.285±1.204 2.9682) 9.561±3.354 4.876±3.459 3.3682)公平公正 3.719±0.767 2.954±0.885 2.2631) 8.659±2.762 5.018±2.783 3.2172)情绪健康 3.516±0.754 2.891±1.211 1.518 6.734±2.812 4.025±2.167 2.6431)亲切耐心 3.979±0.894 3.167±0.983 2.1171) 10.836±3.682 6.382±3.271 3.1332)尊重他人 4.583±1.057 3.156±1.089 3.2572) 11.019±3.392 8.268±3.051 2.0891)团队合作与建设 3.486±1.084 2.687±1.087 1.803 5.429±1.684 4.955±1.887 0.649乐观与幽默 3.214±0.982 3.223±0.897 -0.023 5.873±1.995 5.984±1.862 -0.141思想与行为引导 3.581±1.115 2.779±1.102 1.772 3.568±0.967 3.267±1.006 0.747积极关注与鼓励 4.054±1.128 3.008±1.251 2.1511) 9.617±2.889 6.223±2.535 3.0592)反思性思维 3.012±1.031 2.652±1.002 0.867 4.831±2.027 3.725±2.244 1.267

2.3 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以问卷调查和核检表法初步确定的 20项胜任特征为基础,对行为事件访谈结果所做的差异检验分析可见,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与建设、乐观与幽默、思想与行为引导、反思性思维6项胜任特征在频次、等级分数、最高分数和总分数4项指标比较中,优秀绩效与普通绩效组教师间差异均不显著,在最终的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中可以舍弃,筛选出差异显著的 14项胜任特征作为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这14项胜任特征为亲切耐心、沟通技能、积极关注与鼓励、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知识与技能、技能展示能力、尊重他人、公平公正、情绪健康、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爱岗敬业、责任心。

对14个胜任特征采用组间联接法进行聚类分析,按照一定的分类要求将它们划分为5类胜任特征群,依次为关爱与沟通(亲切耐心、沟通技能、积极关注与鼓励)、专业素质(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知识与技能、技能展示能力)、个人特质(尊重他人、公平公正、情绪健康)、专业提升(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职业偏好(爱岗敬业、责任心)。这些胜任特征群和它们次一级的具体胜任特征,和修订完善后的《体育教师胜任力编码词典》中胜任特征的定义、行为指标描述以及水平等级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3 讨论

3.1 关于建模方法的运用

目前国内关于胜任力模型的实证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行为事件访谈法,是目前建模过程中得到公认且最有效的方法,该法可以通过开放灵活的追问,全面详细地收集信息,可是数据的收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较难收集到足够的样本;问卷调查法,以简单的形式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而且可以很好地进行定量分析,但是这种方法却不能为被调查者提供一种灵活回答的空间,会使信息收集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特尔菲-专家评价法,是专家小组的多轮评定,既保证了数据收集的科学严谨性,又使得组织者能够从中获取丰富的信息,但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类方法的广泛应用[15]。部分学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建模[14,16-17],这样,收集的信息和数据就更加科学、全面,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行为事件访谈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不同群体的问卷调查,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弥补行为事件访谈法样本量小的缺陷,而行为事件访谈法的运用,也弥补了问卷调查信息收集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的缺陷。综合型建模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3.2 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关键问题

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第一个前提条件是应该建立一个胜任力编码词典[13],本研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群体收集相关的胜任特征,并筛选出一定量的重要胜任特征作为胜任力编码词典的内容,为行为事件访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的3个关键技术是:效标样本的选择、研究者的要求以及行为事件访谈法技术信效度的保证[14]。在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模时,不管研究过程和内容如何,访谈过程和编码过程这两个环节都是决定胜任力建模成败的关键[18]。本研究中,为了保证访谈的质量,严格挑选思维敏捷、分析与归纳能力强的研究者主持访谈,并且经过反复培训与练习。在受访者选取上,首先成立了专家小组确定体育教师绩效优劣的标准,然后按标准取样,并尽量选取善于言谈的受访者。关于胜任特征统计指标,Hay公司的研究提出采用频次、等级分数、最高分数3个统计分析指标,其中平均等级分最优[4],这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证实[18-19]。还有学者增加了特征总分进行分析,认为4个指标综合运用来确定胜任特征的方法是可取和合理的[14],本研究也认为把4个指标综合运用来确定胜任特征更为合理。

3.3 与其他模型的比较

与其他学者建构的通用教师胜任力模型[5,18]以及其他职位胜任力模型[19-21]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见表3)。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包含了一些独特的胜任特征,如亲切耐心、沟通技能、积极关注与鼓励、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技能展示能力、公平公正、情绪健康等。与其他文化课比较,体育课是即时表现、即时评价,与学生手把手零距离接触的课程,亲切耐心、沟通技能、积极关注与鼓励、情绪健康等对学生关爱与沟通的特征最为重要;体育课由始至终都处于运动的过程,是完全开放和闲散的,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上课出彩与否的条件;体育课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力和脑力、肌肉活动和大脑活动同时具备、同时表现的,技能展示是直接刺激和吸引学生的因素,是传递知识的桥梁;体育课是非试卷的即时评价,主观成分比例较大,所以,公平公正是优秀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胜任特征。

表3 体育教师与其他岗位胜任力模型比较

4 结论

1)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相结合,通过量和质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和分析,建构了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包括亲切耐心、沟通技能、积极关注与鼓励、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知识与技能、技能展示能力、尊重他人、公平公正、情绪健康、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爱岗敬业、责任心14项胜任特征;并将其划分为关爱与沟通、专业素质、个人特质、专业提升、职业偏好体育教师5大胜任特征群。上述特征在优秀绩效与普通绩效体育教师组间均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该模型能够甄别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

2)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模时,本研究认为把频次、等级分数、最高分数和总分数4个统计分析指标综合运用来确定胜任特征更为可取和合理。

3)体育教师与其他岗位胜任力模型比较,包含了一些独特的胜任特征,如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管理能力、技能展示能力、沟通技能、亲切耐心、积极关注与鼓励、公平公正、情绪健康等。体育教师与其他领域的胜任力模型差异很大,通用型的教师胜任力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体育教师。

4)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所建构的胜任力模型更加合理、科学。综合型建模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1] 仲理峰,时勘. 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 南开管理评论,2003(2):4-8.

[2] David C. 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 Psy,1973(28):1-14.

[3] Matthewman Jim.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competency frameworks[J]. Competency:The Journal of Performance Through People,1996(4):1.

[4] Spencer L M,Spe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93.

[5] 牛端.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6] 潘高峰. 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的调查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7] 张长城. 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及其现状的调查分析[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78-80.

[8] 周小敏.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及指标评价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94-95.

[9] 祝大鹏. 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构[J]. 体育学刊,2010,17(11):63-67.

[10] 方配素,徐淑斐. 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教育胜任素质的构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0):118-119.

[11] 黄瑞霞. 体育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0(2):41-42.

[12] 刘哲.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胜任特征[J]. 内江科技,2010(1):68-69.

[13] 刘泽文. 胜任力建模——人才选拔与考核实例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4] 童成寿. 熟手型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与测评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15] 宋倩. 论国内胜任力模型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8-30.

[16] 李英武. 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5-118.

[17] 陈万思.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企业实践[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40-42.

[18] 徐建平. 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19] 时勘. 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3):306-311.

[20] 刘銮. 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3):3-11.

[21] 童成寿. 中小学熟手型英语教师素质模型研究[J].基础英语教育,2009,11(3):83-88.

A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mpetency model

LU San-mei,ZHU Shi-y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By combin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behavior event interview (BEI), the author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a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mpetency model, which includes such 14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as friendliness and patience, communication skills, active attention and encour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kill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skills, skill showing ability, respecting others,fairness and justice, emotional health,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wareness of lifetime learning, post fondness and career devotion,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orted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such 5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 groups as caring and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makings, individual traits, professional enhancement, and occupational preference. The authors found that as compared with other post competency models,thi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mpetency model contains some unique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at general teacher competency models are not completely applicable 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competency model

G807

A

1006-7116(2012)02-0083-06

2011-08-22

200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sjyy009)。

卢三妹(1971-),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心理。

猜你喜欢
访谈法胜任体育教师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和定性访谈法探析张忠德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病临床特征与方药规律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我国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运用的问题探析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年俗文化的变迁及传承创新探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全科医生小词典
——访谈法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