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2012-01-03 01:11任燕华文艳玲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年龄段流行病学

任燕华, 文艳玲

当今社会交通伤害问题日益严重,道路交通伤 害(road traffic injury,RTI)已成为“世界第一公害”。据WHO统计,全球每年因车祸死亡约有126万人、受伤1 500万人,道路交通伤害成为全球疾病和伤害负担的第9大原因[1]。WHO预测,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将成为全球第3位疾病负担。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动化程度迅速上升,道路交通伤害也随之不断上升。研究显示,我国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超过290人,为世界首位 ,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其所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高居各种伤害之首[2~4]。因此,了解和掌握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交通伤害,对降低其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新华医院外科病房2007年1月~2011年12月5年内收治的所有道路交通伤害患者,共1 679例。

1.2 研究方法

对该医院外科病房5年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抽取所有道路交通伤害患者的病历记录,根据课题设计提取所要研究的信息建立数据库,主要提取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时的交通方式以及受伤部位等。事故发生时间包括年、月以及具体的时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对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道路交通伤害的人群分布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1 679例交通伤害患者的病历信息,其中男性有1 153人,占68.67%,女性有526人,占31.33%。交通事故以中青年为主,21~51岁年龄段占了69.92%,在这部分人中又以31~41岁年龄段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6.8%。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达到9.35%,见表1。

表1 道路交通伤害患者年龄分布 n,%

在道路交通事故的伤亡人员中,摩托车手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32.76%,其次为汽车司机和步行者,分别占17.93%和16.74%。摩托乘员所占的比例也较高,有13.58%,汽车乘客所占比例最低,为8.7%,道路交通伤害的交通方式分布见表2。

表2 道路交通伤害患者的交通方式分布 n,%

从2007~2011年道路交通伤害伤亡人数有递增的趋势,5年内的伤亡人数分别为290,307,319,365和398,分别占17.27%、18.28%、19.00%、21.74%以及23.70%。

一年12个月中,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频率有明显的高发期,分别为1月、5月、10月和12月,在本次研究中,这几个月份交通伤害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2%、9.23%、10.37%和9.29%。3月和11月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频率较低,分别占6.08%和7.21%。每日交通伤害有3个高发时段,分别为8:00~9:00、12:00~14:00以及18:00~21:00,共占交通伤害总数的46.42%。低峰在0:00~6:00之间,期间每小时伤害数占总数的比例在3%左右。

2.3 道路交通伤害受伤部位分析

交通事故中伤害好发部位主要为下肢和头部,分别占伤害总数的32.6%和31.27%;其次为上肢部位和胸腹部,分别占14.14%和8.28%。见表3。

表3 交通伤害者伤害的躯体部位分布情况 n,%

3 讨论

3.1 道路交通伤害的人群分布特点

本研究认为,男性交通伤害发生率远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9∶1,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5]。其原因可能与男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冒险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特征有关,另外也和其与交通伤害高危环境频繁接触等因素有关。交通伤害多发于中青年人群,21~51岁年龄段占了伤害总数的69.92%。其主要原因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的社会特点有关,这部分人群正处于工作阶段,外出活动频繁,司乘人员及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人员主要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其更容易暴露于交通高危环境[6]。另外,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交通伤害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这是因为老年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从而使老年人成为发生交通伤害的另一高危人群[7]。

道路交通伤害人群分布的另一个特点是摩托车手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汽车司机和步行者,摩托乘者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这与其他有关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较一致[3]。但是与其他研究相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差异,即在该伤害研究中,摩托车手所占的比例过高,竟达总数的1/3。这与摩托车手常常无证驾驶,交通安全意识较淡薄有关。另外,本次研究中摩托车手所占的比例过高也与武汉市近几年的道路交通特点有关,由于在进行城市改建以及地铁修建工程,武汉市目前的交通比较阻塞,这催生了一批市民以经营摩托车载客为生,导致道路交通中摩托车激增,并且由于这部分摩托车手以载客赚钱为目的,更注重时间与速度,加之安全意识淡薄,所以其更容易违反交通规则,从而易发生交通事故。

3.2 道路交通伤害的时间分布特点

首先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人数逐年递增,这与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有关。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繁荣发展,我国机动车数量也激增。研究显示,我国1999年汽车与摩托车数量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9倍和251.3倍,这一增加速度世界罕见[8],并且近几年经济进一步发展,机动车数量增速更明显。机动车辆数的迅速增加使车祸数和交通事故伤亡数也相应增加。

本研究发现,一年中交通伤害以1月、5月、10月和12月多见,这可能与这几个月份含有节假日如春节、五一和十一有关。另外五月和十月天气较好,适合外出,这些因素都导致人员流动增加,道路交通繁忙,更容易发生违章超载等,从而增加交通伤害的发生。每日交通伤害有3个高发时段,分别是8:00~9:00、12:00~14:00以及18:00~21:00,这与国内其他报道相类似[9]。从交通伤害24小时分布图可以看出,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与人和车的活动时间范围相一致,也与人的生物节律有关。首先这几个时间段以上下班时间为主,车辆和行人较多;其次在下班时间里,人们活动一天后身心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情绪还会比较急躁[3];另外这也与晚餐后酒后驾车而致恶性事故有关。这些因素导致了在这3个时间段交通伤害所占的比例较高。

3.3 道路交通伤害的躯体分布特点

交通事故中躯体受伤部位最常见于头部和下肢,其次为上肢和胸腹部,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10]。交通伤害躯体分布特点对机动车辆的安全防护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机动车辆在进行防护设计时考虑到交通伤害的常见损伤部位,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最有效地减轻伤害的发生。

[1] WHO.World report on road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R].Geneva:WHO,2004.

[2] 覃世龙,贾翠平,孙奕.国内外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比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2):93-95.

[3] 谭天林,欧兵玺,廖代安,等.成都市新都区2006~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流行病学研究[J].华西医学,2008,23(4):761-765.

[4] 金会庆.中国车祸流行病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90-192.

[5] 朱保锋,陈建荣,王芳,等.2079例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04-2-6.

[6] Janicak CA.Differences in relative riaks for fatal occupational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ccidents[J].J Safety Res,2003,34(5):539-545.

[7] 李晓枫,张翠丽,高晓虹,等.大连市2000年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168-1169.

[8] 王正国.道路交通伤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1):2-5.

[9] 童建菁,陈尔真,史以珏,等.上海市2003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0):738-741.

[10] 黄强,廖建坤,李乐云,等.交通伤害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4,4(2):204-205.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年龄段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