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莲不同溶剂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

2012-01-07 02:18林小凤罗格莲许瑞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扭体浸膏正丁醇

林小凤 ,张 慧,隋 臻,罗格莲,许瑞安

(1.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福建 泉州 362021;2.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21;3.新疆医科大学 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4.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七叶莲(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七叶莲,别名小叶鸭脚木、汉桃叶、七叶烂、七叶藤、七加皮、狗脚蹄、没骨消等,产于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全年可采,以根、茎、叶入药[1]。本品性苦味甘,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各种癌症及手术后的疼痛等均有良好的疗效。《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对七叶莲有收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其药理作用,植物化学成分开展了大量研究[2-4]。为了明确七叶莲抗炎镇痛的活性部分,进一步开发利用福建地道药材七叶莲以及控制七叶莲的质量,本文对其用不同溶剂提取的提取物的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

1 材料

七叶莲,采自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经本研究所刘建福副教授鉴定为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七叶莲茎水提浸膏(“中侨水提浸膏”)由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公司馈赠。

二甲苯(批号:20100126,沈阳市新化试剂厂生产);角叉菜胶(批号:G1013-05G,Sigma公司产品);吲哚美辛(批号:840643,上海第十七制药厂);醋酸地塞米松(批号:091105,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小鼠足趾测定装置,根据毛细管放大法,用导管、活塞和移液管等自制而成。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体重20~22 g,购自福州市吴氏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2007000516322。喂食鼠颗粒饲料和自来水,给药前禁食12 h。

2 方法与结果

2.1 不同提取工艺七叶莲的抗炎镇痛作用比较

2.1.1 七叶莲叶挥发油提取与分离 取新鲜七叶莲叶15 kg,水蒸汽蒸馏取馏出液,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乙醚萃取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醚,用无水硫酸钠干燥24 h后,过滤,得到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油5.97 g(即“挥发油”组)。

2.1.2 七叶莲不同提取工艺浸膏 分别用95%乙醇回流提取、50%乙醇超声波提取、50%乙醇微波提取3次,每次1 h,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95%乙醇”组、“50%乙醇超声”组和“50%乙醇微波”组,真空冷冻干燥备用。

2.1.3 七叶莲茎水提浸膏不同提取部分 称取七叶莲茎水提浸膏真空冻干后粉末500 g,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索氏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滤液,得到石油醚部分(7.20 g)、氯仿部分(13.83 g)、乙酸乙酯部分(18.34 g)、正丁醇部分(49.04 g)及剩余部分(311.6 g)。各提取部分用2%吐温80定容至50 mL,稀释10倍为高剂量组:石油醚部分(14.4 mg/kg)、氯仿部分(27.6 mg/kg)、乙酸乙酯部分(36.6 mg/kg)、正丁醇部分(98 mg/kg)及剩余部分(623.2 mg/kg);高剂量组再稀释1倍为低剂量组:石油醚部分(7.2 mg/kg)、氯仿部分(13.8 mg/kg)、乙酸乙酯部分(18.3 mg/kg)、正丁醇部分(49.0 mg/kg)及剩余部分(311.6 mg/kg)。

2.1.4 醋酸扭体法镇痛试验 小鼠1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13组。阴性对照组给予2%吐温80溶液10 mL/kg,连续灌胃5 d;阳性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溶液0.4 mg/kg,第4天开始灌胃给药;样品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5 d。末次给药后0.5 h,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 mL,用相机录像(常规方法上改进,保证记录时间的平行性),观察并记录小鼠15 min的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扭体抑制率。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比较,中侨水提浸膏200和100 mg/kg组,挥发油16 mg/kg组均可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0.01)。

表1 不同提取工艺七叶莲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n=10,±s)Tab.1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processes on mouse twisting induced by acetic acid(n=10,±s)

表1 不同提取工艺七叶莲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n=10,±s)Tab.1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processes on mouse twisting induced by acetic acid(n=10,±s)

与阴性对照比较:1P<0.01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1P<0.01

组 别 剂量/(mg/kg)扭体次数/次抑制率/%阴性对照- 55.6±2.2 0阳性对照 0.4 28.3±4.81 49.1中侨水提浸膏 200 29.9±4.41 46.2中侨水提浸膏 100 38.8±3.11 30.2挥发油 16 27.0±4.21 51.4挥发油 8 40.1±3.5 27.9挥发油 4 42.8±3.7 23.0 95%乙醇 200 47.2±4,6 15.1 95%乙醇 100 47.9±5.8 13.8 50%乙醇超声 200 43.3±4.3 22.1 50%乙醇超声 100 52.9±5.8 4.9 50%乙醇微波 200 44.2±5.3 20.5 50%乙醇微波100 47.8±3.0 14.0

2.1.5 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雄性小鼠130只,随机分13组。阴性对照组给予2%吐温80溶液10 mL/kg,连续灌胃给药5 d;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溶液0.4 mg/kg,第4天开始灌胃给药;样品组连续灌胃5 d。末次给药后0.5 h,小鼠左耳正反面各注射二甲苯于10 μL致炎,15 min后脱臼致死,用直径为8 mm的打孔器沿左右耳片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左右耳的重量差作为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显著性。肿胀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对照组平均肿胀度×100%。结果见表2。与阴性对照比较,中侨水提浸膏200和100 mg/kg组,挥发油16,8和4 mg/kg组对二甲苯所致的急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且优于阳性对照组。

表2 不同提取工艺七叶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n=10,±s)Tab.2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processes on mouse swollen auricle induced by xylene(n=10,±s)

表2 不同提取工艺七叶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n=10,±s)Tab.2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processes on mouse swollen auricle induced by xylene(n=10,±s)

与阴性对照比较:1P<0.01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1P<0.01

组 别 剂量/(mg/kg)肿胀度/mg抑制率/%阴性对照- 13.4±0.7 0阳性对照 0.4 5.9±1.11 56.0中侨水提浸膏 200 4.9±1.11 63.4中侨水提浸膏 100 5.6±0.91 58.2挥发油 16 4.3±0.81 67.9挥发油 8 4.4±1.21 67.2挥发油 4 4.7±1.11 64.9 95%乙醇 200 9.7±0.8 27.6 95%乙醇 100 9.8±0.9 26.9 50%乙醇超声 200 10.0±0.9 25.4 50%乙醇超声 100 11.7±1.2 12.7 50%乙醇微波 200 12.7±1.2 5.2 50%乙醇微波100 12.9±1.1 3.7

2.2 七叶莲茎有效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

通过2.1项下七叶莲不同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初步筛选后,本研究取抗炎镇痛活性最显著、提取产率较高的七叶莲茎水提浸膏进一步提取石油醚部分、氯仿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剩余部分,进行研究。

2.2.1 醋酸扭体法镇痛试验 除了小鼠为120只,雌雄各半,分12组外,其余给药步骤同2.1.4项。结果见表3。与阴性对照比较,氯仿部分27.66和13.83 mg/kg组,正丁醇部分98和49 mg/kg组,乙酸乙酯部分36.6 mg/kg组均可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0.01),即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2.2.2 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除了雄性小鼠为120只,分12组,其余给药步骤同2.1.5项,结果见表4。与阴性对照比较,氯仿部分27.66和13.83 mg/kg组,正丁醇部分98和49 mg/kg组,乙酸乙酯部分36.6和18.3 mg/kg组对二甲苯所致的急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

2.2.3 角叉菜胶诱发小鼠足肿胀的影响 雄性小鼠120只,随机分12组。阴性对照组给予2%吐温80溶液10mL/kg,连续灌胃给药5 d;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溶液0.4 mg/kg,第4天开始灌胃给药,样品组连续灌胃给药5 d。各组末次给药1 h后,将1%角叉菜胶混悬液0.1 mL注入小鼠右后足跖腱膜下致炎,测量致炎后2 h小鼠右足趾体积。其值与致炎前右足趾体积差值为肿胀度。结果见表5。与阴性对照比较,氯仿部分27.66和13.83 mg/kg组,正丁醇部分98和49 mg/kg组,乙酸乙酯部分3 6.6和18.3 mg/kg组均对角叉菜胶的急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其中氯仿部分27.66 mg/kg组和正丁醇部分49 mg/kg组效果最好。

表3 七叶莲浸膏各部分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n=10,±s)Tab.3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n mouse twisting induced by acetic acid(n=10,±s)

表3 七叶莲浸膏各部分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n=10,±s)Tab.3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n mouse twisting induced by acetic acid(n=10,±s)

与阴性对照比较:1P<0.01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1P<0.01

组 别 剂量/(mg/kg)扭体次数/次抑制率/%阴性对照- 54.3±3.2 0阳性对照 0.4 29.8±2.11 45.1石油醚部分 14.4 45.3±2.9 16.6石油醚部分 7.2 49.4±3.4 9.0氯仿部分 27.6 30.1±2.91 44.6氯仿部分 13.8 33.6±3.31 38.1乙酸乙酯部分 36.6 27.8±3.11 48.8乙酸乙酯部分 18.3 39.6±2.8 27.1正丁醇部分 98.0 27.2±3.21 49.9正丁醇部分 49.0 24.6±3.61 54.7剩余部分 623.2 37.2±2.5 31.5剩余部分311.6 36.9±2.8 32.0

表4 七叶莲浸膏各部分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n=10,±s)Tab.4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n mouse swollen auricle induced by xylene(n=10,±s)

表4 七叶莲浸膏各部分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n=10,±s)Tab.4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n mouse swollen auricle induced by xylene(n=10,±s)

与阴性对照比较:1P<0.01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1P<0.01

组 别 剂量/(mg/kg)肿胀度/mg抑制率/%阴性对照 等容积12.7±1.0 0阳性对照 0.4 4.9±0.81 61.4石油醚部分 14.4 7.9±1.1 37.8石油醚部分 7.2 8.6±1.0 32.3氯仿部分 27.6 3.8±0.91 70.1氯仿部分 13.8 4.2±1.11 66.9乙酸乙酯部分 36.6 4.3±1.11 66.1乙酸乙酯部分 18.3 5.3±0.91 58.3正丁醇部分 98.0 5.1±1.21 59.8正丁醇部分 49.0 3.9±1.3 69.3剩余部分 623.2 10.6±1.1 16.5剩余部分311.6 9.6±0.9 24.4

表5 七叶莲浸膏各部分对角叉菜胶诱发小鼠足肿胀的影响(n=10,±s)Tab.5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n mouse swollen toes induced by carrageenan(n=10,±s)

表5 七叶莲浸膏各部分对角叉菜胶诱发小鼠足肿胀的影响(n=10,±s)Tab.5 Effects of S.arboricola extracts on mouse swollen toes induced by carrageenan(n=10,±s)

与阴性对照比较:1P<0.01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1P<0.01

组 别 剂量/(mg/kg)足肿胀度/μL抑制率/%阴性对照- 59.5±2.2 0阳性对照 0.4 24.4±3.01 59.0石油醚部分 14.4 41.3±3.8 30.6石油醚部分 7.2 44.7±2.9 24.9氯仿部分 27.6 14.5±3.51 75.6氯仿部分 13.8 36.0±2.11 39.5乙酸乙酯部分 36.6 25.9±2.81 56.5乙酸乙酯部分 18.3 28.4±3.31 52.3正丁醇部分 98.0 28.8±2.51 51.6正丁醇部分 49.0 20.1±2.81 66.2剩余部分 623.2 39.7±2.0 33.3剩余部分311.6 40.2±2.7 32.4

3 讨论

七叶莲抗炎镇痛作用发挥疗效的活性部分及活性成分未明确是制约七叶莲成为抗炎镇痛一线药物的瓶颈。本研究首次通过不同提取工艺抗炎镇痛作用对比,初步筛选出茎水提浸膏具有较高的抗炎镇痛作用和比较理想的提取工艺后,随后从不同极性部分进一步筛选出氯仿部分、正丁醇部分是其抗炎镇痛的有效部分,其发挥作用的单体或者混合物仍需进一步探索,从本质上讲,七叶莲抗炎镇痛作用的显著疗效是否有特殊的作用机理[5]或者巧妙的靶点在起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这也将成为抗炎镇痛领域最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一。

[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742.

[2] Zhao Zhimin,Matsunami K,Otsuka H,et al.Schefflerins A-G,New triterpene glucosides from the leaves of 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J].Chem Pharm Bull,2010,58(10):1343-1348.

[3] Meleka F R,Miyaseb T,Abdel Khalikc S M,et al.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Schefflera arboricola[J].Phytochemistry,2003(63):401-407.

[4] 王立业,贾 强,阎玺庆,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七叶莲中总皂苷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8,19(15):1175.

[5] 靳有才,魏立新,林蓉香,等.印度獐牙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6):431-434.

猜你喜欢
扭体浸膏正丁醇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香荚兰浸膏及增溶特性分析
蒙药阿给镇痛作用的研究
锦带花水提取物镇痛作用研究
眼镜蛇毒因子抑制小鼠疼痛反应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黑果枸杞正丁醇部位的酚性化合物
洋苷菊正丁醇提取物对哮喘模型小鼠的作用机理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正丁醇/煤油混合物非预混燃烧压力振荡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