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动机观察与创业收益代价研究——基于对安徽两所工科院校的调研分析

2012-01-15 14:42汪志刚孙超平韩恩恩
关键词:子项目被调查者代价

汪志刚, 孙超平, 韩恩恩

(1.铜陵上峰水泥有限公司,安徽铜陵 244000;2.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09)

大学生创业动机观察与创业收益代价研究
——基于对安徽两所工科院校的调研分析

汪志刚1, 孙超平2, 韩恩恩2

(1.铜陵上峰水泥有限公司,安徽铜陵 244000;2.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09)

以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得出了大学生创业的三维动机,即崇高追求、现实追求、精神追求;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创业的期望收益代价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文章从高校、社会、国家和家庭等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建议。

大学生创业;创业动机;创业支持体系;收益与代价

从2002年初开始,教育部在全国九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许多高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高校内部还没有形成成熟和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

研究旨在调查目前安徽不同经济区域高校大学生创业观念,充分挖掘大学生创业动机,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同时,通过研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看清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充分研究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观念的现状,进而提出更有益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一、问卷设计及分析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研究选取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90%。问卷共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个人背景调查,其他两部分分别为创业动机、创业收益代价观。

创业动机包括挑战自我、锻炼能力、享受过程、自我实现、学以致用、检测想法、增长经验、成就事业、为了面子、生存需要、赚钱和寻求刺激等子项目;创业收益代价观包括个人收益、社会收益、个人代价和社会代价等四个方面,其中个人收益包括提高个人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改变个人命运和增长人生经历等子项目,社会收益包括促进社会就业、技术产业化、发展新服务和推动社会进步等子项目,个人代价包括消耗个人时间、消耗个人资源、失去发展机会和影响个人情绪等子项目,社会代价包括消耗社会资源、资源效率低下、过度细分市场和带动盲目投资等子项目。其中创业动机和创业收益代价观部分各子项目均采用量表法对各层次指标进行具体的评分,即表示五种备选评语答案(如“很不同意”、“不同意”、“说不准”、“同意”、“非常同意”)。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五级量表形式,对量表中每项均给出表示态度积极程度的等级,将一份量表中各项得分累加后即可得出态度总分,它反映了被调查者对该主题的综合态度。量表总分越高,说明被访者对该主题的态度越积极。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求出各子项目的重要性,据此确定其权重[1]。量表法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一与态度有关的问题表达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用不同的数值来代表某种态度,让被调查者从选项中选取符合的答案。量表比较容易构建和操作,能够将非量化问题加以量化,便于数据的测量与处理。

(2)分析工具与方法 在数据处理上首先采用人工剔除漏答、错答及回答不符合逻辑的问卷,然后采用EXCEL和SPSS17.0进行数据的处理。其中数据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技术,它是一种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得到的综合指标之间彼此不相关,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始资源所提供的信息,每个综合指标反映事物的某个方面,却又是不可测的隐变量。所以因子分析具有凸显事物本质的优点,易使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2]。文章第四部分主要运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创业的期望收益代价进行综合评判。

二、被调查者背景的统计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编制Excel表,采用双份同时录入的方法,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调查本科生所占比例为98.48%,性别比例比较接近,男生(57.07%)稍多于女生(42.93%),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比例大约为2∶1,家庭是否经商的比例大约为1∶4,具体统计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个人背景描述性统计表

续表

经整理发现,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占总样本的55.56%,即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有创业打算,然而在参加社会实践与参加创业活动方面,仅有18.69%的被调查者经常参与社会实践,3.54%的被调查者经常参加创业活动。这说明大多数打算创业的同学怀有的仅仅是一个创业的梦想,他们并没有为此而进行充分的准备。因此,我们有理由担心这些同学一旦匆忙走向创业,可能会产生不容乐观的结局。

调查还发现,来自城镇的被调查者中只有41.79%的有创业打算,而来自农村的被调查者中这一比例高达62.60%。因此,我们推断农村大学生由于从小家庭生活环境比较艰辛,他们更有强烈的愿望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而选择在将来创业。

(2)家庭经商、社会实践、创业活动和创业打算的相关性分析 家庭经商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家庭氛围影响可能会有较强的创业欲望,参加社会实践多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他们的理想相对明确,可能会比其他同学更具创业欲望,参加创业活动的同学因为受到相关创业团体的熏陶和影响也会具有较强的创业倾向。

因此,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家庭经商对大学生创业打算具有正面影响。

H2:参加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打算具有正面影响。

H3:参加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打算具有正面影响。

将这四项的调查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所示。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仅有社会实践这一项与创业打算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家庭经商及参加创业活动与创业打算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假设H1不成立,假设H2成立,即参加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打算具有正面影响。我们也发现参加社会实践与参加活动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由此我们推测,并非创业活动对创业打算没有正向影响,而是学校组织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机会很少,甚至很多同学都没有接触过。所以我们对H3的假设暂不做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表2 家庭经商、社会实践、创业活动和创业打算的相关性

三、对创业动机的因子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测量大学生创业动机的12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于个性特征变量,KMO检验值为0.799,相关性较强,适于做因子分析。其中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3个,故提取3个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得到因子矩阵,见表3所示。由此,最终的大学生创业动机由3个维度12个题项组成。因子1到因子3累积解释方差比例分别为35.364%、48.905%和59.920%。

统计结果显示,第一个因子包含“挑战自我”、“锻炼能力”、“享受拼搏过程”、“自我实现”、“学以致用”、“检测创业想法”、“增长人生经验”、“成就事业”等八个项目。这些项目反映了大学生创业来自于崇高的个人理想、崇高的社会理想及崇高的个人追求。因此,文章将这一因子命名为“崇高追求”。第二个因子包含“为了面子”、“生存需要”、“赚很多钱”三个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反映了创业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需求及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章将这一因子命名为“现实追求”。第三个因子仅包含“寻求刺激”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创业者在精神上的另类享受,文章将此因子命名为“精神追求”,具体参见表3。经过因子分析,最终得到大学生创业的三维动机,即崇高追求、现实追求和精神追求。

表3 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因子分析

四、大学生创业的期望收益代价比分析

对大学生创业的期望收益代价进行综合评判,旨在了解大学生创业的期望收益与期望代价的比值,若大于1,则大学生创业是乐观的,反之亦然。

首先确定因素集F={B11提高个人素质、B12实现自我价值、B13改变个人命运、B14增长人生经历、B21促进社会就业、B22使技术产业化、B23发展新服务、B24推动社会进步、B31消耗个人时间、B32消耗个人资源、B33失去发展机会、B34影响个人情绪、B41消耗社会资源、B42资源效率低下、B43过度细分市场、B44带动盲目投资},评语集E={非常高(100)、较高(75)、一般(50)、较低(25)、非常低(0)}。然后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来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具体计算过程同创业政策支持体系部分,具体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创业收益的综合得分为43.332 9,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应当归于“一般”的评价,创业代价的综合得分是19.805 9,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应当归属于“较低”评价。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大学生创业的行为,大学生对此的期望是创业收益大于创业代价,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打算创业。

从表4还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对于个人收益的期望大于对社会收益的期望,对于个人代价的期望大于对社会代价的期望个人收益大于个人代价,社会收益大于社会代价,所以对于大学生创业,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创业者个人而言,都是利大于弊。换而言之,创业的倾向是积极的。

表4 大学生创业的期望收益代价分析

经调查分析,形成以下结论:首先,参加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打算具有正面影响;其次,大学生创业的三维动机分别为崇高追求、现实追求和精神追求;第三,大学生对创业的整体期望收益大于期望代价,且个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均有期望收益大于期望代价。因此,社会应当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价值取向,即鼓励大学生因为自身的崇高追求而选择创业,但不应鼓励大学生们因为现实的追求选择创业,动机不正的创业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走向歧途。

[1]孙超平,杨善林.战略SWOT决策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3):868-872.

[2]陈韶元,扈长茂,黄留玉.科技人员分类考核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科研管理,1999,(2):88-92.

Exploration into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Motives and Corresponding Benefit and Cost Analysis-A Case Analysis of Two Colleges of Engineering in Anhui Province

WANG Zhi-gang1, SUN Chao-ping2, HAN En-en2
(1.Tongling Shangfeng Cement Co.,Ltd.,Tongling 244000,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This paper,taki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udies their three-dimensional entrepreneurial motives like the noble pursuit,the reality pursuit,and the spiritual pursuit by mak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Then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expected entrepreneurial benefits and costs is conducted.On theses bases,the paper proposes relevant advices of supporting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from four points of view including family,college,society,and nation.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motive;entrepreneurial supporting system;benefit and cost

G646

A

1008-3634(2012)01-0156-05

2011-05-30;

2011-08-04

合肥工业大学2010-2011年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85224);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00099)

汪志刚(1969-),男,安徽滁州人,硕士生。

(责任编辑 蒋涛涌)

猜你喜欢
子项目被调查者代价
服务进程中消费者对子项目顺序的遵从性研究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活性炭为中心综合项目总体布局
爱的代价
基于案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的设计
代价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成熟的代价
中国经济改革促进与能力加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