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

2012-01-16 07:13
求学·素材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情绪化闯红灯交通规则

最近,一条有关“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引起热议:“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条微博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并且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给违法现象贴上“中国式”的标签,凸显出网络时代公民的一种另类表达风格,目的无非是通过这种“规律经验”总结式的调侃,对现实中较为普遍的集体闯红灯现象予以揭露。从正面意义看,这样的诙谐表达有助于引起公众对司空见惯的违法现象的关注,影响那些同样围观的违法者去改变自己。

网络时代,贴标签更多的是一种引人注目的传播策略,如此才能收到引爆网络的奇效。例如就有人循着这种思路,总结出“中国式跨栏”“中国式上车”等等。不过对于行人闯红灯现象,“中国式”的标签贴得有些过于情绪化,反映出一些网民在认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劣根性”问题上“崇洋媚外”的心态。与一些法治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闯红灯的现象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就是中国人所独有,像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一些城市,行人闯红灯也很普遍。

“中国式过马路”之所以引起热议,乃在于其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民众的心态,情绪化的表达将焦点集中在国人漠视交通规则的劣根性上,并产生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焦虑。相反,对于原本应该成为讨论主题的严格交通执法,却极可能被舆论所忽略。

【态度】公民良好出行习惯的养成,遵守交通规则文明操守的形成,虽然与个人的品德修養相关,但根本上依赖于严格执法塑造的公民社会环境。忽视这一点,在公共传播领域中动辄打上“中国式”的标签,极可能造成偏见性的误解,干扰公众对解决违法现象的信心与方向。

猜你喜欢
情绪化闯红灯交通规则
交通规则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各国行人闯红灯的处罚
“我不再闯红灯”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交通规则要遵守
闯红灯
任何时候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如何避免情绪化进食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