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实证考察

2012-01-17 08:04张国志
银行家 2012年11期
关键词: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

张国志

随着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牧业产业链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农牧业产业链上不同的环节和主体金融需求各异,其资金需求也十分巨大。作为面向“三农”、城乡联动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拥有为农牧业产业链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的良好基础,金融服务范围涵盖了农牧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本文意在以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以下简称“内蒙分行”)为例研究探索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问题。

农牧业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主要进展和成效

完善信贷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近年来,内蒙分行根据农村牧区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符合“三农”和县域市场实际的信贷政策、管理制度和信贷产品,为开展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提供了政策、制度和技術支撑。一是不断完善信贷制度。出台了《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政策指引》,对“三农”信贷业务服务范围、信贷政策、业务流程及风险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开展产业链贷款业务扫清了制度障碍。加快了信贷审批制度改革,重心是在分类指导的前提下,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经营行的自主权。实行了网上作业和独立审批人制度,提高办贷效率。二是创新信贷产品。为做好农牧户金融服务,中国农业银行创新开发了专门服务于广大农牧户的“惠农卡”产品,不仅具有存取款、转账、代收代付结算等借记卡功能,还具有小额贷款功能,受到广大农牧户的欢迎。自2008年以来,内蒙分行累计发放惠农卡约达100多万张,累计发放农户贷款约近百亿元。内蒙分行针对全区“三农”集团客户和县域法人客户的特点,组织推出了奶源基地建设贷款、窖藏红酒抵押贷款、白毛绒存货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方案,提出了适应地区性、行业性特色的信贷模式、业务流程等细化措施,强化了农牧业产业链金融的服务路径。

优化服务模式,全面开展服务

内蒙分行根据农牧业产业链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增加农牧业信贷供给,全面开展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2011年末,全区“三农三牧”贷款余额395亿元,较年初增加57亿元,到2012年6月末,全区“三农三牧”贷款余额已达420.8亿元,已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1.7%。

一是对农牧业产业链上游基地的金融服务。内蒙分行紧紧围绕自治区乳、肉、绒、粮、薯、草六大农牧业主导产业和葵花、番茄等区域性特色产业上游基地开展金融服务。为有效支持乳产业基地建设,专门探索创新了乳业龙头企业上游奶源基地贷款业务品种,有效地满足了伊利、蒙牛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上游奶源基地企业的金融需求。充分挖掘产业链上游合作空间,依托符合准入条件的担保公司,对纳入规划、符合条件的养殖大户提供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和惠农信用卡等金融服务;对上游订单农牧业模式下的奶源基地农牧户发放惠农卡;积极支持养殖基地和奶站标准化建设,对符合贷款和担保条件的,提供融资服务。在支持肉产业发展上,积极支持了小肥羊、科尔沁牛业、塞飞亚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目前,农行对小肥羊授信1亿元,主要解决小肥羊锡盟养殖基地建设资金问题。支持科尔沁牛业面向养牛基地养殖户发放“三农”贷款,解决了科牛牛源问题。在支持塞飞亚集团鸭产业上游养鸭基地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贷款运作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银、农、企三赢。

二是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内蒙分行以“面向三农”为己任,坚持把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信贷支持“三农三牧”、带动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切入点,重点支持了一批产业集群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共向全区38家自治区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授信90.66亿元,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服务覆盖率分别达75.86%和50.19%,突出支持了伊利、小肥羊、巴彦淖尔羊绒产业集群等乳肉绒油等行业优势企业的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大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以伊利、蒙牛为例,探索创新了伊利、蒙牛集团“高层沟通+综合营销团队组合+产品条线一对一专业服务+经营接力营销维护”,全方位、差异化综合服务模式。组织了8个部门的负责人、四级行的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团队,多次深入蒙牛、伊利集团总部,重点针对奶源基地项目融资、现金管理、委托贷款、公司理财、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卡等16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一对一”的产品和服务对接,通过深化全方位服务模式,推进了银企双赢,巩固了战略合作关系,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对农牧业产业链下游经销商的金融服务。内蒙分行积极创新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客户“融信保”业务,有效地满足了优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下游产业链金融需求。该产品是根据《保险法》、《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法律法规及农行制度规定创新制定的。“融信保”业务是为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法人客户,在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办理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后,农行按保单承保金额的一定比例,向法人客户提供的仅用于满足其流动资金业务需求的本币融资业务。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下游集群客户,在国内贸易交易中以赊销等结算方式形成的应收账款,主要指的是销售环节的核心经销商对零售商的应收账款。其融资对象是在保险公司投保国内贸易信用险的、与农行AA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度关联的其核心经销商。

强化风险管理,实现持续发展

农牧业是弱势产业,农牧业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相对较大。在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过程中,内蒙分行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实现了“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和发展可持续”的目标。

一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架构。建立健全了全辖各级行风险控制组织机构,明确了各级行、相关部门风险控制职责,构建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采取了将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确定为风险控制的重点层级,针对“三农三牧”信贷业务,整合信贷、风险、审计部门的部分职能,在二级分行设立专门的“三农三牧”和县域信贷风险监管部门,在县级支行成立专业监管团队,实施对“三农三牧”和县域信贷业务的全过程监督。实行监管人员派驻制和监管报告双线制,实现了监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是加强关键环节风险管控。根据市场形势和农行的风险覆盖能力,适时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对象的准入标准,对主要目标市场实行客户名单制管理,严把准入关。通过业务培训、操守教育和机制约束,提高客户经理的评估能力和尽责意识,防范调查环节的能力和道德风险。以集团客户为重点,按照贷后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健全细化相应制度,认真执行银监会“三办法一指引”,切实履行贷后检查、在线监测、押品管理、风险预警等工作职责。

三是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方法。制定了科学的风险控制流程和标准,确定风险控制管理的主管部门,明确各级行、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规定了明晰的风险报告路径和风险处置的程序,制定了风险控制的质量标准,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加强员工的合规和尽职管理,规范基层员工的操作行为,实现了风险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有效处置,解决了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

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存在的問题

有些行部在思想观念上认识不足,对农牧业产业链金融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的认识上的提高,但一些行部仍然存在对农牧业产业链金融及其发展影响缺乏足够认识的问题,对如何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改进经营管理、有效支持农牧业产业链发展,还缺乏足够的深入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金融产品服务层次偏低,服务渠道相对狭窄。目前,传统单一的信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于国家和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业务发展多元化、金融需求高端化的发展需要。突破单一、传统的贷款服务,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全面深入的综合金融服务亟待进一步提高。

金融营销的实效及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尚需加强。在营销过程中,存在一些基层行重业务数量、轻收益,重产品形式、轻价值的现象。各二级分行相关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管理行、经营行的职责还需进一步明晰,上下协调动作、横向跨部门联动营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地发展不平衡加之产业化程度总体不高的问题也制约有效的金融服务。从总体上看,全区各地发展不平衡,农牧业产业化程度还亟待提高。尤其是造成农牧业产业链成员之间依存度不高,联系较为松散,银行在贷款中难以把握整个产业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贷供给的延伸放大,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产业化企业同样面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多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存在规模小、可供抵押物少、财务不健全、资金周转慢、缺乏资金的战略管理等问题,导致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有关立法相对滞后。农村牧区一些地方信用环境还比较差,订单履约率不高,不仅制约了订单农牧业的发展,而且也构成了农牧业产业链信贷支持的障碍。同时,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对信用捆绑、质押物监管、资产处置、交易文本的确定等诸多方面涉及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还很难完全覆盖,这会给产业链融资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农牧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方向和措施

面向市场,合理确定农牧业产业链金融重点支持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则,扎实有效开展农牧业产业链融资服务。广泛深入农村牧区,详细了解地区产业特征,围绕自治区乳、肉、绒、粮、薯、草六大农牧业主导产业和葵花、番茄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合理确定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发展路径,把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纳入产业链融资服务项目库。同时,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支持搭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连接桥梁,适应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整体发展的需要,抓住产业链关键环节,充分发挥银行产品、网络、科技等优势,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辐射其产业链的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流程、一揽子金融服务。

开展多方合作,畅通农牧业产业链融资渠道。产业链融资最重要的是确保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对于银行来说,资金流是最重要的。因此,农业银行需要注重通过利益链接机制与核心企业、合作组织、物流或保险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核心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商业网络优势,丰富金融服务渠道;依托农民合作组织管理分散农户,降低管理成本;借助物流公司、担保公司作为第三方监管,掌握客户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积极加强与区域银行间的金融合作,扩大产业链金融发展的资金来源,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建立健全专业化营销体系,做强做大农牧业产业链金融业务。要建立分工明确、协同有力的联动营销机制。要加强城乡联动、公私联动、上下联动和内外联动,协同营销一批横跨城乡的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不断扩大营销成果。对核心客户要以落实综合服务方案、授信方案、贷后管理方案等三大方案为核心,强化营销、管理和维护。要加强行业营销指导,加强对辖内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研究,从区域经济、特色经济角度,加强对经营行营销工作的指导。要建立专业化市场营销体系,强化集约管理,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满足农业产业链全融发展需求。

完善考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产业链金融业务快速发展。要建立专门的产业链金融专项营销考核激励制度,定期监测实施进度和效果。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重点,要按照业务发展、绩效贡献、结构调整和风险管理等指标进行考核;对小额农贷业务要严格实行“三包一挂”(包放、包管、包收,与绩效收入挂钩)制度。要通过实施客户经理日志制度、每月客户经理营销业绩报告制度、每季营销业绩点评及考核制度等常态化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风险管理,切实保障农牧业产业链金融资金安全。按照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原则、严密性和弹性相结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创新性原则,加强农行农牧业产业链资金风险管理工作。一方面,将业务拓展与风险管控相结合,规范操作流程。在项目选择和办理信贷服务过程中重点审查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信状况;同时规范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流程中对产业链融资的监控及核查,将风险管控融入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完善资信核实制度、管理制度、信用分级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在产业链运营过程中及时跟踪评估其经营状况,对现金流、单笔业务的交易背景、交易过程和交易记录等全方位的信息予以监控。此外,积极探索由政府牵头建立产业链农牧业的风险补偿机制,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形成的损失。逐步建立完善的农牧业保险体系,将农牧业保险纳入到农业产业链贷款之中,解决农户、龙头企业和银行的后顾之忧。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农牧业产业链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三化”同步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全区经济市场化进程,努力培育全区市场经济氛围,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环境,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实力。建立和完善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整合银行和有关部门的信用资源,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数据体系。加快信用立法进程,以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规范的社会信用秩序。加快开发农村牧区信用评级系统,与政府部门联合建立农牧户、企业信用档案,并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选工作,构建有效激励保障机制。与各级地方党政、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以及金融同业通力配合,培养客户信用意识,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农村产业金融部)

猜你喜欢
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新常态下农牧业品牌化的现实意义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