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t以下起重吊装设备施工管理

2012-01-21 12:02霍亚邦王玉旭
中国核电 2012年1期
关键词:施工队吊车起重机

霍亚邦,王玉旭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24)

40t以下起重吊装设备施工管理

霍亚邦,王玉旭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24)

介绍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简称岭澳二期)核岛起重载荷小于40 t的所有起重吊装设备(EM10工作包)的安装工作范围、厂房分布、技术要求、接口管理、问题处理、经验反馈及与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对后续的CPR1000核电站EM10施工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设备安装;技术要求;经验反馈;NCR

EM10为核岛安装工作包反应堆起重载荷小于40 t的所有起重吊装设备的安装工作。岭澳二期核岛EM10起重设备共334台,其中起重电动吊车23台,手动吊车311台;吊环515个;EM10安装包总工程量为125 176点。

1 EM10吊车的简介

1.1 EM10起吊设备厂房分布

RX——反应堆厂房;

KX——燃料厂房;

NX——核辅助厂房;

WX——连接厂房;

LX——电气厂房;

DA/DB——柴油机厂房;

QA/QB——废液储存罐;

QT——库体废物长期储存厂房;

ET——停堆用更衣室。

1.2 EM10起重设备的安装类型及重要结构

1.2.1 吊车

核岛EM10起重设备由各种手动和电动起重设备及其支承轨道组成,起重量从0.25~13.5 t。吊车主要类型有:1)电动双梁桥式吊车;2)电动(手动)单梁悬挂吊车;3)电动(手动)双梁悬挂吊车;4)电动(手动)单轨吊车;5)悬臂吊车;6)带轨道的平板小车。起重设备吊车的图例如图1和图2所示,其名称和代号如下:

P:可拆卸轨道及其支承结构(活动梁);

PF:固定式轨道及其支承结构(固定梁);

2PF(2Rail):起重机轨道;

CPP:手动小车;

PM:手拉葫芦(手动葫芦);

CPE:带电动行走装置的电动葫芦(电动葫芦);

PE:电动葫芦;

PRE: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电动双梁悬挂起重机、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

PRM:手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J.C.:旋臂吊车;

Lorry:手动平板车。

1.2.2 专用吊架

阀门专用吊架包括下列几种基本型式:

(1)吊环

1)单吊环(见图3);

2)牛腿吊环(见图4);

3)悬臂吊环(见图5)。

(2)单轨吊架(见图6)

2 EM10 吊车安装主要技术要求

2.1 吊车轨道的安装

2.1.1 单轨梁

1)单轨吊车在2 m区间内,水平弯曲度≤1 mm;

2)轨道下翼缘水平度,任意两支点间的标高差ΔH≤L mm/1 000(L为两支点间距离),轨道全长范围内ΔH≤10 mm;

3)轨道横向不平度Δb≤b mm/100(b为工字钢下翼缘宽度)。

2.1.2 双轨梁

1)支承型轨道跨度S≤10 m时,ΔS=±3 mm,S>10 m时,ΔS=±[3+0.25(S-10)] mm;

2)悬挂型轨道跨度S≤10 m时,ΔS=±5 mm,10 m<S≤16 m时,ΔS=±6 mm;

3)轨道同一截面标高差Δh=S mm/1 000(S为起重机跨度);

4)同一侧轨道两支点标高差ΔH≤L mm/1 000,轨道全厂范围内ΔH≤10 mm(L为同一侧轨道相邻两支点间距,mm);

5)水平方向弯曲偏差ΔX≤1 mm(每2 m测量长度内),轨道全厂范围内ΔX≤10 mm;

6)横向不水平度Δb≤b mm/100(b为轨道塌面或轨道工字钢翼缘宽度,mm);

7)安放位置偏差Δt≤t/2(t为承轨梁腹板厚度,mm);

8)接缝处两轨道下翼缘高低差≤1 mm;

9)接缝处两轨道下翼缘横向位移差≤1 mm。

2.2 吊车及起重机的安装

2.2.1 手动葫芦、手动小车

手动小车轮缘与工字钢缘间隙C约为3 mm。2.2.2 电动葫芦

电动葫芦运行小车车轮缘与工字钢下缘间隙C在2~3 mm之间。

2.2.3 电动单梁起重机

1)起重机跨度变差ΔS:S≤10 m时,ΔS=±2 mm;S>10 m时,ΔS=±[2+0.1(S-10)] mm(S为跨度,mm);

2)主梁上拱度ΔF=(1/1 000~1.4/1 000)S mm;

3)主梁的水平弯曲值f≤S mm/2 000;

4)桥架对角线差|E1-E2|≤5 mm;

5)着力点高度差Δh:S≤10 m时,Δh=±2 mm;10 m<S≤15 m时,Δh=±3 mm;15 m<S≤20 m时,Δh=±4 mm;20 m<S≤25 m时,Δh=±5 mm(S为跨度,mm);

6)起重机车轮轮缘内侧与轨道侧面间隙A应为8~12 mm,一般10 mm最佳。

2.2.4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电动双梁悬挂起重机

1)起重机跨度变差ΔS:S≤10 m时,ΔS=±4 mm;S>10 m时,ΔS=±5 mm(S为跨度,mm);

2)主梁上拱度ΔF=(1/1 000~1.4/1 000)S mm;

3)主梁的水平弯曲值f≤S mm/2 000;4)桥架对角线差|E1-E2|≤5 mm;

5)着力点高度差Δh:S≤10 m时,Δh=±3 mm;S>10 m时,ΔS=±4 mm;

6)对于双梁悬挂起重机,两主梁同一截面标高差ΔH≤2 mm;桥架轨距偏差ΔK≤3 mm;两主梁工字钢横向不水平度Δb≤b mm/100(b为轨道塌面或轨道工字钢翼缘宽度,mm);

7)车轮轮缘内表面与工字钢轨道下翼缘之间的间隙C应保证在4~5 mm之间。

2.2.5 手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1)起重机跨度变差ΔS:S≤10 m时,ΔS=±4 mm;S>10 m时,ΔS=±5 mm(S为跨度,mm);

2)主梁采用H型钢的起重机上拱度ΔF=(1/1 000~1.4/1 000)S mm;其他形式主梁起重机上拱度ΔF=S/(1 000±2)mm;

3)主梁的水平弯曲值f≤S mm/2 000;4)桥架对角线差|E1-E2|≤5 mm;

5)着力点高度差Δh:轨道与主动轮塌面不准有间隙;轨道与一个从动轮(或两个成对车轮)塌面之间无负荷时,间隙应不大于2 mm;

6)车轮轮缘内表面与工字钢轨道下翼缘之间的间隙C应保证在4~5 mm之间。

2.2.6 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和通用桥式起重机

1)起重机跨度变差ΔS:S≤10 m时,ΔS=±2 mm;S>10 m时,ΔS=±[2+0.1(S-10)](S为跨度,mm);

2)主梁上拱度ΔF≤S mm/1 000;

3)主梁的水平弯曲值f≤S mm/2 000;

4)桥架对角线差|E1-E2|≤5 mm;

5)着力点高度差Δh:S≤10 m时,Δh=±2 mm;10 m<S≤15 m时,Δh=±3 mm;15 m<S≤20 m时,Δh=±4 mm;20 m<S≤25 m时,Δh=±5 mm;25 m<S≤31.5 m时,Δh=± 6 mm(S为跨度,mm);

6)起重机车轮轮缘内侧与轨道侧面间隙A应为8~12 mm,一般10 mm最佳。

2.2.7 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

1)起重机跨度变差ΔS:S≤10 m时,ΔS=±6 mm;10 m<S≤26 m时,ΔS=±8 mm(S为跨度,mm);

2)主梁上拱度ΔF=(0.9/1 000~1.4/1 000)S mm;

3)主梁的水平弯曲值F1≤L3/2 000;

4)刚性支腿与主梁在跨度方向的垂直度ΔHo≤Homm/2 000;

5)支腿直线度:Δx≤1.5H1/1 000;Δy≤1.5H1/1 000;

6)车轮轮缘与轨道的侧隙一般为8~12 mm。

2.2.8 悬臂起重机

按设备图纸要求。

2.2.9 手动平板车

1)小车架对角线差|d1-d2|≤3 mm;

2)小轮轮距的极限偏差ΔW=±2 mm;

3)车轮着力点高度差Δh=±1 mm;

4)平板车车轮轮缘内侧与轨道的侧隙A应为8~12 mm,一般10 mm为最佳。

2.3 电气的安装

根据图纸和厂家、设计院文件规定执行。

3 EM10吊车的主要安装步骤及施工方法

EM10吊车安装主要分轨道安装和吊车安装两部分。其主要安装及验收的步骤:图纸和文件的准备→任务单开启→设备的接收检验→安装基础的检查和放线→轨道支架的安装(包括调整垫板和垫片的预制)→轨道的定位和尺寸检查→吊车的地面组装→吊车的安装调整→电气设备的安装(如有)→机械和电气设备(如有)安装检查→吊车载荷试验→尾项的处理→任务单关闭。

3.1 轨道安装施工方法

3.1.1 轨道放线及测量

轨道的放线主要以水准仪、钢卷尺、弹簧秤、经纬仪等工具进行测量放线。根据图纸确定轨道的基准点,用钢卷尺等拉出轨道的跨距尺寸以后,用经纬仪放出轨道的纵向坐标,用水准仪测量出轨道的安装标高,以便确定出轨道的安装位置。

3.1.2 轨道标高的调整

由于厂房内轨道安装基础的天花板及预埋板水平度偏差较大,以致吊车轨道或轨道支架组对后,轨道梁下翼缘各支点不在同一标高上,为了能使吊车轨道梁的下翼缘纵横向水平度处于规范要求内,施工时必须在轨道梁与预埋板或支架连接处加标高调整板进行轨道梁高度及水平度的调节,以达到轨道梁的安装技术要求。调整垫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起重量≤2 t,垫板厚度δ=18 mm;②2 t≤起重量≤5 t,垫板厚度δ=20 mm;③起重量>5 t,垫板厚度δ=22 mm。调整垫板尺寸须满足图7的尺寸要求。

3.2 吊车安装施工方法

吊车安装时,应先在地面上进行组对,测量两轮的跨距、对角线等。各部分尺寸是否符合安装技术要求及图纸文件要求,并检查各部位连接螺栓是否按要求紧固好。在检查无问题后,再进行吊车的吊装就位。

3.3 吊车载荷试验注意事项

1)建立警戒区,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

2)每天开工前必须对班组进行安全交底会,检查施工人员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授权,并具有国家专业资质,禁止非授权人员操作起重设备;

4)电动吊车必须在电气安装结束并调试合格后进行载荷试验;

5)严格按照程序及相关规范规定执行。

3.4 设备维护

3.4.1 设备的补漆

起重设备安装完成后,必须对油漆脱落处、焊接处、打磨处等地方进行补漆。

3.4.2 质量巡检

施工方必须建立现场巡检的组织机构,并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跟踪处理。

4 EM10现场施工管理

4.1 EM10技术准备工作

4.1.1 上游文件的接收及施工文件程序的审查

1)协助上游部门进行设计院及设备供应商(天津起重设备有限公司)的厂家规范的审查,对上游文件中与现场不符合的地方进行反馈,并提出意见;

2)对安装承包商编制的施工程序和主任务单进行审查;

3)对安装承包商编制的施工相关工作程序进行审查。

4.1.2 图纸及到货设备的清理

1)根据设备厂家发布的IED清单对EM10接收到的图纸进行清理,按照施工计划要求及时向上游部门反馈;

2)组织安装承包商对EM10到货设备及时进行检查和清理,及时整理设备缺件清单及整体未供货清单,以便准备向上游反馈信息。

4.2 施工组织与管理

4.2.1 EM10工作包整体分包情况介绍

EM10工作包为核岛小于40 t起重设备的安装。岭澳二期核岛安装由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二三公司)负责总体承包工作。在施工中,二三公司将EM10作为整包分包给广东火电,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岭澳核电分公司作为二三公司辅助施工队进行现场的具体施工工作,由二三公司综管部进行管理。这也是广核在核电建设上的首次将EMP工作包分包的尝试。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广东火电首次进行核岛的安装工作,对核电程序和制度体系上了解得不够深刻,在技术和人力上投入的不足,同时加上施工单位在EM10分包工作上,对辅助施工队培训、监督力度不到位,没有主动提供帮助,未起到主承包商的主导核心作用,导致辅助施工队出现违规施工,与其他部门间协作不顺畅、力度不强,处理问题迟钝、工作思路不清晰的情况,同时导致了EM10安装出现严重滞后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公司及时要求二三公司摆正位置、查找原因、落实解决现场问题,编制切合实际的赶工计划。

4.2.2 施工进度管理

(1)EM10进度计划

根据一般施工逻辑,EM10工作为每个房间最先开始的安装项目。由于吊车的安装都是在高空作业,并且安装后都要进行相应的载荷试验,存在高空落物及损坏周围设备的风险,所以,在施工计划安排上,应严格遵照施工逻辑,在厂房移交后的第一时间,立即安排EM10起重设备的安装。并且吊车安装完成后,可为下游设备的安装提供帮助并创造条件。例如8NCD570大厅的吊车安装完成后,可为EM3、EM4、EM5设备安装的吊装工作提供便利。

辅助施工队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核电的建设工作,对于计划的安排和控制没有概念,工程公司则通常阶段性将EM10施工计划做好发文至二三公司,要求其执行,并帮助其改善编制计划的能力。

(2)工程量(点数)

岭澳二期核岛EM10起重设备按照供货合同需要安装的设备统计共有125 176点,由于目前施工工作正在进行,会存在部分设计变更,导致个别设备增加或减少,EM10总点数不能最终确定,目前,岭澳二期EM10安装进度计划按照总点数126 900来进行控制。

(3)EM10 里程碑

EM10安装里程碑包括工程公司内部的二级里程碑及与承包商签订的区域完工里程碑和EESR里程碑。

4.2.3 安全质量管理

EM10安装人员的安排应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磨合,施工人员在现场安全、工作环境熟悉、施工的熟练程度、对程序及文件的应用上都能有较好的把握。但辅助施工队的施工人员变化比较频繁,给现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质保意识及技术管理力度,辅助施工队发生了打磨膨胀螺栓垫片违规事件,载荷试验时擦伤安注罐的安全事故等。

4.2.4 施工过程中的CR和NCR的处理

由于厂家图纸、设备供货、现场问题较多,岭澳二期EM10安装过程中共发生NCR报告100份左右,CR澄清400份左右,在问题的处理周期上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给工期正常进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压力。一般情况下,为了加快CR/ NCR流转速度,一般由施工方给出问题建议处理方案,再通过设备厂家代表的核实、确认,上游部门(ECE或设代)的批准,处理方案可以加快速度得以现场实施。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协调会的形式解决现场急需处理的问题。与此同时需要管理方认真审核图纸与现场情况,具备苦于钻研的精神,有攻克安装技术难题的能力和信心。

4.2.5 EM10吊车施工遇到的常见问题

(1)设计与现场不符

3DA/DB厂房的吊车安装时,施工人员发现吊车轨道梁与该房间管道干涉,后设计院重新对该房间吊车进行设计,设计变更处理后,使得DA202和DB232安装进度分别滞后110 d和120 d,严重影响了该房间起重设备的安装和柴油机的引入。

部分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吊车现场没有预埋板,设计变更为用膨胀螺栓固定连接板来代替预埋板,给现场施工增加了难度。

现场吊车安装实际标高由于土建原因,无法达到图纸中规定的要求。

现场吊车的安装与管道及其他设备干涉的问题较多。

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施工方在施工前应做好图纸审查和现场工作,在安装前将所有问题解决落实。如果准备工作不到位,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将问题的现场实际情况及建议方案通过CR/NCR向上游反馈,或快速组织多方开展协调会商讨,确定最终方案以便处理迅速、及时。

(2)图纸问题

图纸与现场不一致,设备厂家的图纸信息与设计院的信息不一致,例如卡轨预埋问题,厂家的图纸和供货与现场预埋的卡轨型号不一致。

设备厂家图纸与土建模板图不符地方较多。

设备到货后,设备与图纸不符。

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施工方在施工前应做好图纸审查和现场工作,将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3)设备供货问题

设备供货延缓,导致现场不能按计划施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如8NF265房间吊车计划2008年9月15日安装,截至2008年12月24日,该房间起重设备只有轨道梁到达现场。

设备到货质量不高,设备供货NCR情况较多,如起重设备8NF191a.b.c轨道梁下翼缘外缘斜度偏差过大,8ND253a.b.c绳卡和花母在载荷试验过程中断裂,8NCD570a.b.c的过轨器在未安装前损坏等。

设备缺件问题严重,设备到货后,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发现设备缺件问题较多,无法完成现场安装工作,导致工期受到影响。

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工程公司组织承包商编制整理了EM10现场安装实际缺件清单,清单中包括现场缺少的及到货质量不高的部件,及时向上游及厂家反馈,以便缺件及时补供,同时工程公司要求施工方定期更新缺件清单,保证现场缺件的准确性,满足现场安装的需要。

(4)土建接口问题

部分设备需要在土建房间封顶前引入。

现场预埋的卡轨型号与土建模板图不一致。

预埋件埋错方向,如NF589房间EM10起重设备安装基础的预埋板埋反了方向。

土建梁的预留孔偏差过大问题。

膨胀螺栓钻孔遇到钢筋问题。

现场钢结构安装缓慢,导致EM10吊车安装严重滞后。

二次浇筑混凝土时间不及时。

房间移交进度缓慢,影响了EM10安装的进度。

为了解决土建影响EM10安装的各项问题,工程公司措施如下:

积极协调解决房间移交问题,编制整理了EM10安装需土建影响清单,清单中描述了要求土建部门配合尽快移交和钢结构及二次浇筑混凝土影响EM10安装的房间,以便与土建部门沟通、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EM10安装的进展。

同时对于预埋的卡轨型号与土建模板图不一致的情况,经过设计院和厂家确认,按照现场实际预埋的卡规安装。

预埋件埋错了方向的问题,则在需要安装基础的地方改为连接板用膨胀螺栓固定的方法实施。

土建梁预留孔偏差过大问题,在允许位置最终重新钻孔解决;或者在支架孔上将原孔堵住,在支架上需要钻孔的地方重新钻孔。

膨胀螺栓锚固板安装在土建天花板和立墙上钻孔遇到钢筋问题,解决方案为增加锚固连接板的尺寸,在没有钢筋的允许的地方钻孔。

4.2.6 施工过程中问题协调处理及跟踪

(1)已安装好吊车的使用

已经安装好的EM10吊车如有其他厂队或单位借用,则向二三公司工程部提出使用计划,如需使用电动吊车则由辅助施工队的司机操作。在EM10安装初期,已安装好EM10吊车使用比较混乱,工程公司组织二三公司开展EM10吊车使用专项协调会后,确定了已安装好EM10吊车的使用方案,尤其重要的为确定了8NCD570a.b.c起重设备使用机制。

(2)房间移交及土建问题

1)推动影响EM10未按时移交的房间尽快移交。

2)土建梁需要钻孔问题,需要工程公司推动上游设计和土建部门执行。例如3W227、3W229房间起重设备轨道梁固定连接架穿墙螺栓的土建梁预留孔偏差过大问题。

(3)其他问题的处理和跟踪

1)到货设备未按时入库情况,工程公司要求综管部和施工队加大力度核实到货实际情况,并更新EM10现场安装实际缺件清单。

2)辅助施工队施工计划的实施安排不合理,工程公司在加大现场监察力度的同时,对辅助施工队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纠正,一定程度上推动了EM10施工的进展。

3)辅助施工队现场施工协调及人员安排不当,辅助施工队对于现场问题的处理协调能力不足。现场施工过程中,辅助施工队在工作接口(EM2相关吊车的使用、土建问题的处理)协调和现场技术问题的处理方面比较迟钝和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公司督促二三公司综管部及辅助施工队,并在一定程度上“担当辅助施工队技术员”的角色帮助其协调现场工作及问题处理,推动了工作的进展。

现场施工人员安排不当。EM10起重设备的安装需要钳工、焊工、架子工、油漆工、起重工。EM10安装正常的施工工序为先搭设脚手架(需要架子工),然后进行轨道的安装(需要钳工和焊工),小车的安装(需要钳工),载荷试验(需要起重工),补漆(需要油漆工)。辅助施工队在焊工和架子工的安排上存在漏洞,往往是安排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公司要求二三公司综管部和辅助施工队加强现场工作的监督管理,合理安排现场的施工工作。

4)辅助施工队对文件程序和了解不够深刻,工作准备不足,对程序规定理解不够深刻。辅助施工队首份任务单发生5次开工前检查未通过情况(3W128房间起重设备)。

辅助施工队对安装合同的范围不够了解。设备厂家对处理起重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油漆脱落问题,供应了一定数量的EM10补漆用油漆。在EM10施工初期,辅助施工队将厂家已供的油漆使用完毕后,二三公司还发文向工程公司要求补供。核岛安装合同规定,现场补漆用油漆由安装承包商自行采购。

对现场施工工作程序不够了解。辅助施工队在CR/NCR/DEN处理流程,日工单管理,EESR管理等方面不够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加大力度对辅助施工队进行培训,避免辅助施工队走更多的弯路。

5)辅助施工队对核电文化理念和质保意识需要加强。

辅助施工队曾发生过违反质保规定的情况,例如3W227房间起重设备安装过程中私自打磨膨胀螺栓的事件。

辅助施工队曾拿广东火电常规岛标定的力矩扳手到核岛EM10安装使用,被工程公司相关人员及时发现。

3RX245、246的T形螺栓连接的轨道梁在拧紧压板螺栓时,多次(20个左右)出现止动垫圈折断的现象,属于野蛮施工。

施工文件记录不及时(开工初期,在关闭任务单后,辅助施工队将葫芦摘下,没有文件记录;膨胀螺栓安装墙体钻孔后,没有及时做好打孔记录,例如8NC241房间支架安装)。

4.2.7 组织设计、供货、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生问题的协调会

在EM10安装一段时间后,与上游设计、供货部门建立了专项问题处理协调机制,定期举行协调会,以缓解了EM10因供货设备缺陷、安装房间与设备安装接口不符等问题带来的工程拖期压力和影响。其中包括PKE与ECE赴制造厂家开展工作,组织协调会,处理现场供货技术问题的同时,将现场急需的部件带回岭澳二期工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场安装紧张的局面。

4.2.8 EM10赶工

为了扭转EM10施工进度严重滞后的局面,工程公司积极协调解决房间移交以及上游及时供货、补供缺件等问题,组织EM10厂代和设代解决现场的各项问题,努力为二三公司创造充分、有利的施工条件,要求二三公司整理了EM10设备现场安装缺件清单、现场CR/NCR/DEN及问题处理清单,编制了EM10电动吊车取证专项计划和EM10赶工专项计划。

5 案例分析及经验反馈

5.1 EM10现场事故案例

5.1.1 辅助施工队3W227房间起重设备安装违规事件

2008年1月15日,公司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辅助施工队相关人员在3号机组W227房间EM10起重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违规操作,未按技术要求施工,擅自打磨膨胀螺栓头压紧端面及垫圈,导致膨胀螺栓报废。

该事件的发生,性质严重,违反了核电建设要求和质保体系中的相关规定,同时也暴露了施工单位管理和技术上的不足,辅助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未按程序规定执行。

工程公司要求二三公司高度关注并落实有效措施:

1)重视核电建设质保体系,严格按质保大纲中相关规定执行。

2)加强管理,明确内部责任。3)增强对工作的热心、积极主动投入工作。4)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将准备工作做足、做细。

5.1.2 辅助施工队在3R231a.b.c载荷试验中试重块碰撞3RIS003BA事件

2008年7月3日,辅助施工队进行EM10设备3R231a.b.c动载试验时,移动试重块(重2.2 t)过程中发生晃动与3RIS003BA发生碰撞事件。事件发生后,工程公司现场监督员立即要求二三公司组织机械队、HSE、QA、QC对该设备表面检查,发现范围为:30 mm×10 mm×0.1 mm轻度划痕,同时要求二三公司辅助施工队开出安全事件24 h通告单和相应NCR。

此事件暴露施工单位在EM10施工中管理不善,施工风险评估不足,施工准备不充分,责任心不够,质保意识薄弱,辅助施工队与贵司其他施工队接口不畅的漏洞。

针对该事件,工程公司要求二三公司加大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增强现场设备保护意识,把现场施工风险分析做足做细,加强现场施工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全体员工核安全文化教育,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1.3 EM10起重设备8NC570d.e.f吊钩安装损坏事件

2008年11月14日15:00左右,辅助施工队在进行EM10起重设备8NC570d.e.f的调试过程中,由于现场缺乏统一指挥,非授权人员擅自操作该起重设备,造成吊钩与卷筒下部外壳横梁相碰。起重设备8NC570d.e.f受损情况如下:

1)卷筒电机下部外壳与滑轮组外壳紧密咬死,且变形严重,挤压处油漆脱落;

2)吊钩滑轮组外壳已变形,紧固螺栓已扭曲;

3)卷筒电机集油盘近卷筒端已严重变形;

4)卷筒上限位撞尺已严重弯曲,且撞尺螺钉紧固螺纹被旋出一部分;

5)上极限限位及极限限位拨杆已被人为取下。

该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施工单位EM10吊车安装施工中管理不到位,现场施工组织混乱,导致非授权人员违规操作。辅助施工队现场施工人员组织混乱,在事故发生后,没有立即停止工作积极主动向工程公司汇报,企图私自处理。针对该事故的发生,工程公司要求二三公司加大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增强现场设备保护意识,把现场施工风险分析做足做细,将施工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加强现场施工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核电质量意识、核安全文化教育,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2 EM10经验反馈

5.2.1 加大对主承包商对EM10吊车安装的

监督管理力度

二三公司作为有经验的核岛安装承包商,已成功实施岭澳一期的EM10设备安装工作。作为核岛安装的主承包商,应对EM10设备安装工作进行充分准备,尽早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辅助施工队在EM10设备安装技术准备工作不充分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帮助,并有效的组织辅助施工队进行现场施工。

5.2.2 要求辅助施工队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及加强管理培训及加强核安全意识

在辅助施工队施工过程中的违规事件,表明了技术力量的薄弱程度决定了现场施工能达到的精度和技术要求的能力。施工前交底要全面,现场施工风险分析要做足做细,将施工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加强现场施工监管力度,提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核电质量意识、核安全文化教育,用技术的方式解决现场问题。辅助施工队第一次从事核岛安装相关工作的施工,在核安全文化、核电质保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比较欠缺,需要加大力度学习并执行到位。

5.2.3 诚实守信是检验质量的关键

质量管理是掌握控制成败的关键。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人是组织之本,只有每个人的充分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诚实守信,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质疑,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核电建设带来最大的利益。对所有从事质量活动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质量保证基本知识和岭澳二期核电站核岛安装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教育培训,目的是让“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核电建设方针深入人心,以此来提高每名员工的核安全意识、质量意识。

6 改进及建议

6.1 施工联合体机构的设想

岭澳二期在EM10小吊车的施工过程中,现场诸多问题如设计与现场不符、图纸错误、设备供货缺陷、施工操作不当等,严重影响并制约了现场的施工质量和进度。为有效并快速解决这些问题,在后续的CPR1000项目核电站核岛EM10施工过程中,需考虑将设备供应商的技术和部分施工人员聘用到现场施工承包商中,成立设备供应商和施工承包商联合施工队,由业主公司及监理公司同时监督和管理,以便现场问题及时有效处理。

6.2 吊环可现场设计制造

岭澳二期的吊环全部由设备供应商在厂家制造生产并运至岭澳二期现场,并且有部分吊环的制造与现场不符,并且需要临时增加的吊环需要重新委托加工,供货进度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岭澳二期进度。在后续的CPR1000项目核岛EM10吊环的施工过程中,建议将吊环的制造放在现场进行,设计院和厂家确定吊环的功能及定位位置,由供应商出版吊环制造生产图,由现场进行加工、生产,由业主方、监理公司、供应商进行监督制造,这样可以解决供货质量缺陷和进度延迟的问题。

7 结束语

岭澳二期小于40 t小吊车起重设备(EM10工作包)的安装,从土建房间移交起,至设备完工移交,施工周期跨度长,涉及系统设备和房间较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为后续的CPR1000项目核电站EM10安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核电厂的核岛施工管理工作日趋成熟。

[1] 刘锦华,等.岭澳核电工程实践与创新[M].设备安装卷.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LIU Jinhua, et a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in Ling Ao Nuclear Power Project [M]. Equipment Installation Volume.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 2003.)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or Lifting Equipment under 40 Tons

HUO Ya-bang,WANG Yu-xu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of Guangdong Prov. 518124, China)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cope of installation work, plant layou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terface management, problem treatment, experience feedback an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etc. for all lifting equipment of nuclear island of Ling Ao phase II with less than 40-ton lifting load (EM10 package) . And for the EM10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or follow-up CPR1000 nuclear power plant, relevant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equipment installation;technical requirements;experience feedback;NCR

TL37 Article character:A Article ID:1674-1617(2012)01-0030-10

TL37

A

1674-1617(2012)01-0030-10

2011-04-25

霍亚邦(1974—),男,河南人,工程师,本科,从事核电站核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施工队吊车起重机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锻造新时代管党治党的专业“施工队”
加入伦敦施工队
炼钢厂吊车啃轨原因调查与分析
拆错房子
起重机接地问题整改方式的探讨
骄傲的大吊车
大型起重机集中润滑的研究与改善
惊蛰
特雷克斯 拓能Powerlift 3000履带式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