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脑皮质荧光屏作用

2012-01-21 16:41车泽邦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痕迹皮质精神分裂症

车泽邦

贵州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职工医院,贵阳 550003

论大脑皮质荧光屏作用

车泽邦

贵州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职工医院,贵阳 550003

国内外对大脑皮质生理功能的研究,多偏重于对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过程中各功能活动的研究。殊不知这些功能活动,往往需要借助于皮质的另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重要功能,即是皮质荧光屏作用显现的影像来参与配合,才能完成整个心理活动。所谓的影像实际是记忆留下的形象痕迹通过荧光屏作用的再现。影像无时不随意识思维活动的需要而显现和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感受和体验,尤其在闭目回忆往事时,影像更为明显,这是不争和不可否认的事实。它的存在,还可为我们解开一些至今仍无法解释的重要生理现象,也能为我们解开某重要精神疾病的病因病机之谜。所以说荧光屏作用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皮质生理功能。

其实医学心理学早已提及“表象”问题,这和我们所说的影像是一回事,都是从形象的角度提出来的,但心理学只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而没有进一步的探究其实质和作用,毕竟这已超出心理学范畴。既然影像和表象都涉及形象(图像)的问题,那必然有其载体,载体就是大脑皮质的荧光屏作用,也就是说,有影像的显现,就必然有荧光屏作用的存在。

由于心理活动的需要,有关人和物的影像就会有意识的随时出现,姑且不说回忆往事,且说我们每需要认识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时候,何偿不是先从他们的外部形象入手,借助影像的出现来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研究,达到认识目的。也就是说大脑皮质荧光屏作用的功能与其他功能活动相辅相乘,共同来完成大脑皮质的各种心理活动,从而又被自身皮质感受和体验。这种皮质的内显现功能,并不能被别人从皮质外部获知看见。除非如前苏联科学家借助特殊仪器看到其影像[1],或如外电报导的具有特殊功能的人在大脑外膜上看见其显现的影像[2],上面的两种情况反过来又间接证实了皮质荧光屏作用的存在。

虽然皮质内显示的影像不如电视、电脑那样清晰,但也历历在目,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越专注,影像越清晰。闭目思考比睁眼时影像要清晰,这是因为闭目时没有任何外部刺激通过感觉器官眼晴使大脑皮质受到干扰和影响所致。眼睛感知的现实环境和各种人和物的形象,被大脑皮质的记忆功能贮存,贮存的这种形象痕迹应该说占整个记忆的绝大部份,这为皮质荧光屏作用的显现功能提供了充分内容。

在皮质正常生理浅抑制睡眠状态出现的梦,是以影像显现为基础的生理现象,更证明其载体大脑皮质荧光屏作用的存在。过去国内外对梦的解释,普遍认为在浅抑制状态下少数大脑皮质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这少数脑细胞的活动形成了梦。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少数正常的脑细胞就能造成与现实不符的胡思乱想,假若整个皮质细胞均处于兴奋状态时就会无法进行正常思维意识活动。即使这种解释能成立,单就梦中影像的出现,也能证明大脑皮质荧光屏作用的存在。

我们抛开梦的内容不谈,单就梦的梦面来说,是什么机制形成如此丰富、但脱离现实、与现实不符的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人和物的形和意的梦?在浅抑制状态下,大脑皮质不可能出现正常思维意识活动,所做的梦只可能是各种活跃形象痕迹的组合再现,大脑皮质的荧光屏作用为形象痕迹的再现提供了一个显现平台,应该说在浅抑制时,大脑皮质荧光屏作用这种功能更为突出。由于浅抑制睡眠状态时,各皮质下中枢亦处于抑制状态,排除了外界对大脑皮质的任何干扰途径,所以使梦显得那样的清晰可见。梦是一个以自我感受为主的封闭式心理活动,梦中的你自已实际是通过你自身存在的固有潜在意识在荧光屏作用中产生的自我存在的虚幻感觉,通过简单联想把其他显现的形象痕迹联系在一起,从中获取了梦的自我感受。如你在梦中看见狗的痕迹,联想到它要咬你,吓得你到处躲,从而感受了梦中的惊吓和紧张。梦中的你自已,不能正视梦的虚构性,也不能正视梦中你自已的虚幻性和不现实性。梦是痕迹的显现,故不能体现出它的时间性。感觉中枢的抑制,更不要说感受外界刺激。这种特殊封闭式的虚构心理感受形式与正常思维意识活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活动方式,但都同属于正常生理性心理活动方式。由于显现的痕迹不可选择,所以梦并不都是美好的,实际上大多数梦给你的内心感受是困惑、紧张、忧虑,甚至恐惧害怕。由于显现的组合痕迹的不可选择性和不可控性,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重复梦。由于是痕迹的再现,不可能留下新的记忆,所以梦随做随忘,能记起的也只是临醒前最后一个浅抑制睡眠周期做的梦,并且是醒后经过反复回忆的结果。正是由于大脑皮质荧光屏作用这种特殊功能,使梦得以形成,形象痕迹的积累,使梦丰富多彩。大脑皮质荧光屏作用在病理状态下,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太专注思考问题时,脑中影像,也即是形象痕迹的画面占据了整个大脑、走错路也不知道,甚至有时撞着障碍物才回过神来,这是在正常思维意识活动控制下产生的情况。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在病理状态,荧光屏作用显现的形象痕迹,不受正常意识思维活动控制支配,那结果将会不堪设想。在现实生活中,恰恰就有这种情况发生。当人们受到强精神刺激(打击)时,往往大脑一片空白,恍恍惚惚,什么也反应不出来,这就是巴甫洛夫学说所认为的超限抑制状态,大多数人经过一小段时间后,慢慢恢复常态,极少数人继续发展而成为精神分裂症。为什么极少数人会形成精神分裂症?这当中到底发生什么样的特殊生理反应,从而产生质的变化。这两者的不同,其实在于具有精神分裂素质的人,由于皮质精神压力弹性脆弱,当受到强精神刺激后,皮质精神压力弹性失去其弹性,失去其恢复正常皮质兴奋状态的能力,使超限抑制得以惰性出现,为进一步的病理变化创造了条件,形成一个特殊的与梦相同的内环境,产生强荧光屏作用,形象痕迹的不断涌现,使自我存在的固有潜在意识通过荧光屏作用产生的自我感受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而产生的病理心理活动代替了正常的思维意识活动。与梦机制相同,必然由此而产生出一系列相类似的病理症状。没有正视客观现实的能力(认知障碍),没有客观正视自己的能力(自知力缺失),由于注意集中在病理变化中,故不能正确感知外界各种客观刺激(感知障碍),组合痕迹的显现必然不具有时间性(时间定向障碍),组合痕迹的荧光屏显现,存在组合的无规律性和偶然性,故表现出的书写文字和言语,不可能按照正常思维规律而有正常的逻辑性和正常联想规律,内容的虚构性又是产生妄想的根源。同时病理心理活动所产生的病理内心感受支配着情感、行为和言语。使表露出来的情感、行为和言语脱离现实,与现实不相吻合。这六大症状群同时出现的特异性精神疾病,只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这就是极少数人形成精神分裂症的必然结果。如果说模拟试验是最好的验证方式,那人类大脑皮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在具有相似的内环境和具备相同条件时,早已对精神分裂症进行了模拟演示。也即是在生理性浅抑制睡眠期,在运动中枢和视觉中枢脱抑制的特殊条件下出现的梦游,正是这种模拟试验的结果。梦游时,没有时间性,没有正视客观现实的能力,没有客观正视自已的能力,整个过程都沉浸在半封闭的心理活动中,醒后一切都记不起来,这和精神分裂症有何不同?如果语言中枢也能在此时脱抑制的话,就可以等同于精神分裂症的再现。梦游时,一切行为都受梦境所支配,这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极其相似。这与梦不同的是,一个处于生理性正常浅抑制睡眠状态,一个处于病理性超限抑制的觉醒状态。总之,荧光屏作用无处不在,在正常皮质兴奋状态,这种特殊功能参与完成大脑皮质的各种正常心理活动。在浅抑制睡眠状态,它的出现形成了梦,在病理状态下产生的荧光屏作用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至于精神分裂症发生后所引起的代谢和内分泌等变化,不在此文中讨论。

[1]肖柏.苏用仪器在大脑皮质上看到物体形象[N].贵州日报,1985-03-08(4).

[2]阳兴伟.“电视脑”人[N].贵州广播电视报,1993-07-14.

2012-03-06)

10.3969/j.issn.1674-4616.2012.03.018

猜你喜欢
痕迹皮质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暗香浮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生命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