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政府共同给力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实选择

2012-01-22 03:00宋海霞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创新性知识产权

宋海霞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郑州450007)

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整个价值链条中,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获取了超额利润,我国处于价值链的末端。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OEM来获取利润。我们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些都有赖于企业的自主创新。

目前,中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自主创新已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基础,也是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创造了GDP的55.6%。据统计,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但是,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并不顺利,我们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实现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

关于自主创新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傅家骥(1998)教授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突破关键技术,攻克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商业化,以实现其市场价值的创新行为。姚晓霞(2005)认为,自主创新是企业主要依靠自我力量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并将其投入商业化生产,使企业获取核心技术、占领新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董必龙(2006)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

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对自主创新的内涵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从本文的研究角度来看,自主创新是指主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整合企业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创造性活动。

按照自主创新的层次来划分,可把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原始创新:在没有参照物的基础上进行根本性的突破,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等,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2)集成创新:把各种现存的技术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产品或新观念,以获取更大的效益。(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首先引进先进的技术,我们学习、掌握这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

按照自主创新的对象划分,可分为技术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等。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是自主创新的灵魂,其他创新是围绕技术创新展开的,并能有效的保障和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与大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是在大企业的夹缝中生存,稍有差池,就会被大企业吞并,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发展压力,迫切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更大,主动性更强。其次,中小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运行机制更灵活、决策更迅速,船小好调头,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能够表现出比大企业更高的效率。

然而,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二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到位。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缺乏真正有创新意识、远见卓识、锐意进取的大才——优秀企业家。我们都知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者和实现者,培育一批像秦孝公一样力挽狂澜、坚忍不拔、有勇有略、变法图强的优秀企业家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许多学者认为中小企业要自主创新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缺少创新性的技术人才,然而笔者认为,只有优秀的企业家才能使创新性的技术人才有用武之地,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我们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孝公初年,秦国是七国中最弱小的国家,面临被六国瓜分的危险,商鞅本不是秦国人,有富国强兵的良策(创新性的技术人才),希望得到君王(企业家)的重用,他先后去了魏国、齐国和韩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最后来到了又穷又弱、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秦国,秦孝公(优秀的企业家)重用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大增强,由原来的最弱小的国家,变成了最强大的国家,为之后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可见,优秀的企业家是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首要条件。当然,创新性的技术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商鞅这样创新性的技术人才,秦国的变法也是一纸空谈。所以说创新性的技术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性的科技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因素。为什么会缺乏创新性的技术人才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中小企业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用优厚的待遇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重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二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有限,资金有限,无法与大企业竞争人才。

2.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到位

我们知道,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工程;自主创新也不是企业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首先,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政府对中小企业在财政拨款、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上远远没有对大企业的力度大。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政府不应该漠视这一点。其次,中小企业的研发力量比较薄弱,而研发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却由于离市场太远,他们的科研成果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政府在这个环节中,更倾向于为大企业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对中小企业问津甚少。希望政府不要嫌贫爱富,能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切切实实为中小企业着想,办实事,办正事。再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非常不完善。我们知道,中国朗科公司才是U盘的全球第一个发明者,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正式授权,该专利填补了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但是,朗科公司自发明U盘开始,就走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到目前为止,全球生产U盘的厂家不计其数,但是很少有企业主动向朗科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既使未支付专利使用费的企业也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朗科公司为这项发明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这项劳动成果却被别的企业不付出任何代价所窃取,这对朗科公司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朗科公司的自主创新成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长此以往,这个企业渐渐失去了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而其他企业不费任何代价就能得到好处,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就萎缩了,其结果必然是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日趋衰退。

三、企业和政府共同给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实选择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应该是自主创新环境的缔造者,高校、科研机构应该是自主创新的技术合作伙伴。要增强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克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必须有效发挥“三位一体”的作用,联合三个不同的主体,发挥各自不同的效用,应对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企业自主创新顺利进行。根据我们前面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问题的归类分析,我们应根据不同的主体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作为解决自主创新障碍主角的企业与政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企业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

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管理和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中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最紧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人才。而人才中最紧缺的不是技术人才,而是善于经营管理的大才——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培育大批优秀企业家,是中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前提。其次,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激励等多种形式,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再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选派有潜力的科技人才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国外高薪聘请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为我所用。

2.企业应加强产学研合作

中小企业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可以弥补自身在自主创新资源缺乏方面的缺陷。在我国,创新人才、技术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但这些机构远离市场,缺乏资金支持,而中小企业既有资金,又离市场最近,却面临着技术人才不足,技术缺乏的局面。中小企业和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正好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缺陷,中小企业吸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先进成果,投入生产,获取超额利润,而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可以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获得研发的资金。所以,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是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

3.政府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政府在自主创新体系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既是自主创新环境的缔造者,又是自主创新的引导者。政府要从自己的角色出发,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财政方面,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加大财政拨款,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其次,在税收方面,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的优惠政策,比如凡是用于科技创新的研发费用,可以200%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再次,在金融方面,可以由政府出面组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政府还可以采取对用于科技创新的贷款进行贴息等措施,缓解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不足的困境。最后,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政府应出面牵线搭桥,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顺利进行,弥补中小企业科技人才缺乏、科研力量薄弱的缺陷。

4.政府要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从朗科U盘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既打击了自主创新企业的积极性,也助长了侵权企业的不正之风,长此以往,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萎缩了。因此,中国急需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行。首先,政府要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增强其操作性和时效性,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威慑力。其次,在执法过程中,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要积极的相互配合,不能相互推诿,切实保证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效果。最后,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高大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中小企业要顺利实现自主创新,不能只靠企业一方的力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是自主创新环境的缔造者,也是自主创新的引导者,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两者的共赢。企业实现了自主创新,国家和民族就实现了自主创新,政府和企业就能从自主创新中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姚晓霞.企业技术创新的立足点是自主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5(5).

[3]董必龙.提升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4).

[4]李好好,刘雯颖.制度创新是中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之根本[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2).

[5]鲍洋.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2).

[6]郑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因素及其能力提升对策:浙江省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创新性知识产权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逆行者的武汉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