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

2012-01-22 03:00周聪贤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进出口商务英语

周聪贤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内向型经济的同时,也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作为新兴经济大省的河南,也积极发展独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外向型经济

(一)外向型经济的内涵

外向型经济是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的开放型经济运行机制,是可逆的双向循环,既有输出又有输入,又称双向型经济。广义上说,外向型经济指某国或地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生产要素,发挥本国或地区的资源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使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谋求发展。而狭义的外向型经济则指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以对外经济贸易、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商品出口和积极利用外资等经济活动达到出口创汇及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等目的而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其核心内容为出口贸易及利用外资。此外,它还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技术出口、对外投资和国际旅游业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外向型经济的类型

总体而言,世界各国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基本上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1.出口导向型

出口导向型指某国或地区优先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出口产业来积累外汇资金以促进经济发展,出口总值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重要比重。这一类型包括初级资源性产品(主要指不可再生的水、能源、矿产、土地四大类产品)出口导向型和深加工产品出口导向型两种。

2.资本贸易型

资本贸易型主要指资本国际化和商品国际化,其中资本更具优势,商品占据高端国际市场,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外生产总值(资本输出和跨国投资)占一定比重。

3.完全外向型

完全外向型指某国或地区的整个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贸易、外汇、金融完全国际化,基本上没有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货币可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

二、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河南省地处中原,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外向型经济发展有极大优势。总体而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大力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属狭义范围的经济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以出口替代为主,大力引进外资,努力扩大产品外销,重点发展第二产业。主要表现如下:

(一)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1.大幅提高的进出口量

近五年来,河南省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使河南省进出口总值达71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436亿美元,进口总值277亿美元,比“十五”期间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多了462、275、187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进出口、出口、进口值的2.8倍、2.7倍和3.1倍。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省出口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全省进出口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均保持较高增速。

2.迅速发展的一般贸易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是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方式。近年来,河南省一般贸易发展迅速,增长速度高于加工贸易。2005年,河南省一般贸易实现的进出口值占全省进出口值的65.5%,出口值占全省出口值的68.5%;加工贸易实现的进出口值占全省进出口值的30.5%,出口值占全省出口值的28.9%。到了2010年,一般贸易方式实现的进出口值占全省进出口值的 78.7%,出口值占全省出口值的76.8%,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进出口值占全省进出口值的17.7%,出口值占全省出口值的19.1%。

3.日益壮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加,逐渐成为促进全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其他各类型企业进出口额均呈现负增长态势,但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则一枝独秀,继续保持正增长的态势。2010年,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值达45.18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值的25.4%,比2005年提高了6%;实现出口值25.5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值的24.3%,比2005年提高了7.7%。

伴随着民营企业的日益壮大,其对外贸易比重也快速增加。“十一五”期间,除2009年增长速度低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其余四年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企业。2010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值为42.54亿美元,出口值为31.1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值和出口值的比重分别达到了23.9%和29.6%,与2005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6.7%和21.0%。

4.巩固发展中的贸易市场

长期以来,亚洲一直是河南主要的对外贸易市场。“十一五”期间,在巩固亚洲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河南省大力拓展其他贸易市场,使2010年全省超过1亿美元的进口市场达到15个,比2005年提高了近一倍;超过1亿美元的出口市场达到21个,是2005年的2.6倍。河南对南美洲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上升比重尤为明显,2010年,河南对南美洲市场进出口值达21.5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值的12.1%,比2005 年提高了 3.7%。

5.日渐增多的进出口企业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河南省积极推动出口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的建设,促进大企业进出口额不断增长,带动全省对外贸易的发展。2010年,有16家企业的进口额达到1亿美元以上,15家企业的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以上,分别比2005年进口、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多9家和7家。2005年,河南省仅有1家企业的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进口额超过2亿美元的企业为零;而在2010年,进口额和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的企业分别为9家和4家。

6.不断优化的进出口结构

多年来,河南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使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省初级商品的进口比例占全省进口商品的64.5%,工业制品的出口比例占全省出口商品的91.2%,与2005年相比,分别提高了6.4%和3.5%。此外,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也不断增大,2010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25.7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值的24.5%,比2005年提高了6.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1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值的5.8%,比2005年提高了4.1%。

(二)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近年来,河南省利用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这在利用外资的数额、利用外资的方式及利用外资的范围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1.外商投资方式由合资、合作向独资转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投资政策不够完善,外商在河南的投资方式主要是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利用外资的环境日臻完善,独资经营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以2010年为例,全年以独资经营形式实现的利用外资为36.68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58.7%,分别比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商投资股份制等经营形式实现的利用外资比重高28.1%、49.3%和57.4%。

2.外商投资领域向多行业拓宽,分布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商在河南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1991年,在合同利用外资的 1.27亿美元中,工业占98.9%,农、林、牧、渔业占 0.4%;2007 年,工业占合同利用外资的比重已下降至60.1%,农、林、牧、渔业比重为 2.4%,服务业比重上升至 33.5%。2010年,制造业新签的项目个数、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5.0%、57.9%和52.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16.7%。农、林、牧、渔业新签的项目个数、合同利用外资比重分别达到了10.5%和7.9%。由此可见,虽然第二产业仍是河南省利用外资最多的产业,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明显提高,行业分布结构逐步优化。

3.外商投资来源地和数额不断扩大

河南省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外商投资额日渐增加。1985年,外商直接投资不足0.06亿美元;但近5年来,全省共签订项目2013项,合同利用外资累计249.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99.85亿美元。此外,河南省的外资来源地已由原来的港、澳、台逐步扩大到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来河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达到68家和128家。河南省利用外资速度的加快,促进了经济转型,拓展了全省经济的发展空间。

(三)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

对外经济合作是一国或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合作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河南省对外经济合作形式主要有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三种。

1.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扩大

“十五”以来,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进入迅猛发展阶段,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而且分布地域广阔。如2005年,在稳站亚洲、非洲市场的同时,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队伍开始进军欧洲和拉美市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遍布世界五大洲的83个国家和地区,具备了同世界强手竞争的实力。

在劳务合作方面,河南省合作地域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合作领域也向多元化发展,从原来传统的外派渔工逐渐延伸到外派农业研修生、外派海员及包括建筑业、道路桥梁业、电子加工业、制造业、缝纫业、石油开采业、水利电力业、水产加工业和远洋渔业等行业人员。

2.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省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上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河南省各类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投资额、项目规模、投资领域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36826万美元,同比增长95.7%,是1991年投资额的1390倍。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及跨国经营的境外资源开发等。投资地域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非洲及北美洲,涉及约70个国家和地区。

(四)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

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经济的增长点之一。目前,全省共建设了郑州、开封、鹤壁、漯河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7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2家,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许继、宇通进入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行列。全省逐步形成了以郑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众多省级开发区为基础,其它各级各类开发区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对商务英语的需求分析

商务英语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一门以英语语言学为主体,以商务活动为中心,以服务经济、实现国际交流为目的,融合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实用性、专业性和针对性。河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势给商务英语带来巨大的需求市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对商务活动专业知识的要求

以商务基础为背景的扎实的英语功底(较高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丰富的商业知识是一切涉外商务活动成败的根本。涉外商务活动既需要必备的商务专用词汇、术语和在合同、谈判、信函等商务环节的英语运用技巧,更需要娴熟的商务运作能力。丰富的商业知识是商务英语能力的基础,这些商业知识涉及管理、经济、贸易、法律、财会、投资、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多个方面。

(二)对涉外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

成功的商务活动离不开对涉外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务活动是一种涉外文化活动,它涉及到跨文化环境中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习惯等。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尊重他方文化,是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素质。所以,在交易磋商中,先了解买卖双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是签订合同的基础,是整个业务的关键。比如,英美虽然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但在商务信函的体例上却存在一定差异,信头、称呼、书信格式、遣词、结尾客套语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对河南省涉外经济市场如亚洲、非洲、欧盟、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地的文化的了解将有助于增加对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有助于进一步开拓河南的海外市场。

(三)对涉外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的准确互译是商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河南外向型经济涉及领域较广,专业知识迥异,商务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准确翻译和传达这些专业知识。以农业为例,河南主要的出口品种是畜产品、园艺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准确翻译这些农产品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在中国,很多食品中包含了丰富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和西方饮食文化有着很大区别,河南烩面就是一个例子。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在河南烩面中,面、菜、肉、药、汤俱全,犹如古代治国讲究的君臣佐使,何者为君,何者为臣,相互的关系与比例要恰到好处。一碗烩面中包含着和而不同的诸多营养,色香味俱全,再加上配菜、用具、环境、氛围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烩面文化。所以,如果想在他国异域成功推广河南烩面,就必须清晰地向外国人传达河南烩面中包含的浓厚文化底蕴。这一切都对商务英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河南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对策

随着河南逐步走向世界和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河南寻求发展机会,商务英语在外向型经济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出来。所以,为满足河南经济发展需要,本文认为河南高校应采取以下对策来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立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社会需求变了,教育必须随之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在涉外接待、日常交流、商务洽谈、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使用机会日渐增加。因此,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河南高校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熟练掌握系统的商务知识,熟悉文秘工作,并能娴熟地运用现代办公设备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以职业能力为本,构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人才规格准确定位的基础,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准则,以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和办公设备操作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1.理论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块化体系,具体课程由以下五个模块组成:(1)语言类课程模块;(2)商务类课程模块;(3)办公技能类课程模块;(4)公共类课程模块;(5)专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

上述五个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有系统性,又有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人文素质、职业意识和国际意识,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能力结构。

2.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是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从而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根据以上目标,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可分为:(1)英语技能类实践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以强化学生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如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口笔译、英语写作、英语综合训练等。(2)商务类实践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如进出口业务函电、进出口业务洽谈、进出口业务模拟谈判、进出口单证制作、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资格实训、社交礼仪等。(3)综合实践类课程。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商务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如职业资格证书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等。

(三)多渠道构建培养河南省商务英语人才的支撑体系

河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商务英语人才,仅靠高校单一的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工学结合式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可视为一种便捷途径。工学结合式教育实质上是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和职业岗位群需求的职业素质、能力、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其基本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订单培养式

订单培养式指用人单位根据社会和职业岗位群对职业素质、能力、技能的需求,和学校签订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及培养期限的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学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2.校企融合式

校企融合式是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理论学习、职业技能训练与企业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有三大特点:(1)校企融合紧密,工作中有学习,学习中有工作;(2)教室与工作地点一体化,两种场所不能截然分开;(3)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具有一致性,行动导向重于理论传授。

3.学工交替式

学工交替式指把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分段交替进行,突出培养应用技术能力。这一模式的优点是满足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对“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需求,企业得到所需人才,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一定的经济资助,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4.项目驱动式

项目驱动式指校企双方通过具体的项目作为媒介进行合作,来调整相关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完成教学培养工作。

5.双证融通式

双证融通式指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圳内容与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相互融合沟通,发挥产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束语

从宏观上来看,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配套的软性基础设施。除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政策外,商务英语体系构建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也是极其重要的软性基础条件。只有科学合理地界定商务英语的基本内涵,构建完整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并通过高效有序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为河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王浩.对外开放对河南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8).

[2]任晓莉,朱杰堂.提高河南经济外向度的对策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

[3]梁丹,郭宝华,等.河南对外开放的区域格局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

[4]秦秀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J].外语界,2006(1).

[5]咸修斌,唐文龙.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J].高教探索,2005(2).

[6]张炳阳.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N].光明日报,2007-03-02.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进出口商务英语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