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2-01-22 03:00杜华民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办学学校

杜华民

(中州大学后勤服务中心,郑州450044)

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要适应两个规律,一是外部规律,即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要,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的前进而前进,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规律;二是自身内部规律,即教育过程要符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等内在规律。这两个规律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教育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外部规律,同时又能严格按照内部运行规律办事,才能不断前进和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符合市场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才能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相协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主动的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促进自身的发展,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者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市场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运行的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以下要求。

市场经济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在教育发展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担负着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控制着教育结构的合理布局,监管着教育体制的规范运行,维护着教育市场公平稳定,确保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教育的宏观管理由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管理部门应该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相协调的职能(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那一套职能),要充分注意加强教育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制定教育运行的内外部规则,纠正教育市场调节的偏差,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保障教育公平竞争。如果没有高等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与市场经济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适应就无从谈起。

市场经济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必须与之相协调。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资源配置,就是按照市场规律将资源有效地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中去,产生最佳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运行需求。那么,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一定要符合其基本规律。教育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科研成果的配置也一定要受到市场的调节。因此,要建立一套符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源配置体系,使普通与重点、专科与综合、国家与地方等各类不同高校,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平衡,创造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的条件。

市场经济要求高校内部运行必须与之相一致。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单位,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内部管理诸方面,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但其在运行过程中,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就必须市场运行规律相一致,也就是说,高等学校的社会存在形态、内部运行体系、市场沟通模式、生存发展命运等都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相一致。

市场经济要求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与之需求关系相吻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紧密相连,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一致,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问题。当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某种专业人才需要但供给不足时,用人单位就会采用各种优惠办法,吸引和招聘所需人才,就直接刺激了这类人才的供给。反之,当某种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时,这类人才的竞争优势就马上下降。因此,高校的一切工作目标都要围绕社会需要、市场需要来制定,以此确定自己的生存空间,这就要求高校认真研究社会需要什么,自己有能力提供(培养的人才、研究的成果)什么,准确的找到需求之间的结合点,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

二、高等职业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引导性适应

高等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科研功能,就有其积极主动地的引导市场发展的作用。也就是它在适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同时,又能通过发挥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导向文化的功效,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营造文化氛围、培养实用人才、提供科学技术,这就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引导性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在这种主动服务的过程中,哪些应肯定、哪些应维护、哪些应提倡、哪些应批判,它都有非常明确的观点,体现出对市场经济适应过程中的超越性引导作用。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充实和完善。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首开先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还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根据运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进行理论完善和创新,并利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将经济发展引向深入,高等职业教育既是理论的阵地又是实践的前沿,自然肩负着此项使命,为市场经济发展起到理论导航作用。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文化精神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职能就在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促进文化进步,因此,它在服务市场的过程中,把握文化导向,提供精神食粮,优化社会意识环境,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来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其三,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对市场经济活动中人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市场经济是追逐最大利益的经济。受利益驱动,人们会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丧失伦理道德等,对经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受到不健康思想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有效的引导功能,培养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成为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其四,高等职业教育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市场经济有市场机制来降低经济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市场中的各个运行体有最强烈的愿望,并创造充分的条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利润收益,而高校也最有条件为这类对象提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而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三、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要求的距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改革的步子还十分缓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管理体制方面。高教管理,还缺乏与市场经济的密切联系,对教育发展战略、教育结构布局、教育运行体制、教育市场形成及教育环境优化等重要问题,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能,不能对教育改革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缺少教育运行所必须的内外部规则、法律保障,没有营造出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调节教育与市场的不适应显得软弱无力,难以保障教育公平竞争。

对于高校管理体制,目前还没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大框架,仍然是垂直领导,主管部门管什么,学校管什么,职责不够明确。高校的领导权、控制权、发展权等都由主管部门掌握,主管部门想管什么都可以管,但该管的事却没人管。管理方法普遍实行控制经费、控制专业、控制招生等控制限权法,在人事安排权,专业设置权,职称评定权等方面实行上级审批制,学校自主权很小,不可能与市场经济接轨,学校缺乏活力,发挥不出潜力,自我封闭,知识老化,更新缓慢,脱离实际;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没有社会责任感、危机感,这与市场运行的要求相差甚远。

资源配置方面。教育资源的配置目前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完全是人为因素起作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所隶属的管理部门不同,所获得的教育资源,或者用以获得资源的政策大不相同,人才涌向了重点高校或地理位置优越的高校,资金设备配置在受到领导关心的学校,造成人才、财、物资源不平衡,有的导致资产与资金的严重浪费。高校失去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的基础,不可能顺利地进入市场经济中去运行。由于资源的不平衡,同类学校差异过大,有的大量扩招,高价收费,但教育质量没有保障。而有的学校却生源缺乏,经费紧张,甚至连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的开支都困难,出现教育结构严重失衡。

高校内部运行方面。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社会经济体实行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体制,有相应的干部人事制度,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的财务制度等等,但是在高校内部,“大锅饭”问题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聘任流于形式,工资级别、分房标准按国家划定的事业单位标准,“只要年头熬到,待遇一分不少”,职称的评定也与毕业年限、学历界限,官职情况有很大关系,而没有真正看水平、比贡献。有些“特殊”人物,长期不上班或有岗无工作,谁也管不了,等等。极大挫伤了优秀人员的积极性。这种内部运行体制,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很消极的影响,也与教育进入市场竞争的要求背道而驰。

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方面。由于高校的改革还处在进行过程之中,甚至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教育结构、教材教法、教师观念,理论知识、科研政策等还没有走在市场经济的前沿,因此,达不到教育功能应发挥的作用,对市场经济文化的主动适应表现滞后;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没有起到先导作用,仅仅处于跟随状态;没有很好的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文化保证,还仅处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之中;没有积极有效的对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不良价值观念进行矫正,仅处于被动“消防”地位;科研创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大部分还局限在书本上,与市场联系得很不密切,难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创造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主动而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有其相应的客观条件,就是管理部门要完善、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战略导向、法律保障、政策制度、信息资源等等。并应该是主动地、积极的、全面的创造这些条件。没有基本条件,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就成了一句空话。

1.必须构建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指高教管理体系、办学层次体系、经营模式体系等。

管理层次体系构建。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层次,基本是两级管理——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两级管理的重点不同,应该说管理职责很清楚,但学校运行却感觉到比较困难,其根本问题就是管理职能的定位问题,管理部门该管什么、放什么、提倡什么、控制什么,带有很强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市场要什么,学校要什么,管理者也不很清楚。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者也应该解决的问题,却解决不了,使学校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对教育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从管理层次体系构建着手,按照市场要求确定各层级的管理职能,创造高校适应市场经济的根本条件。

办学层次体系构建。办学层次体系是高校的结构布局问题。高校的情况不同,以层次分、专业分、归属分等,都可分出很多类型和层次。类型不同,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也各不相同。由于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性,各个层次、各个种类的人才都有自己的需求量,但是培养必须有目标、有方向、有计划。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学校层次体系,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条件,确定自己在层次体系里的位置,根据自己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社会发展需要情况,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定位发展战略。办学层次体系的构建,能为市场人才供求平衡,创造基本条件,为高校在市场经济中有序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营模式体系构建。办学模式体系的构建,是扩大教育资源,多形式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办学不但要进行学历教育,还要进行非学历教育,不但要国家办学,还要发展地方办学、企业集团办学、个体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并由技术培训、资格培训,短期教育、业余教育等不同类型和期限的教育形式作为合理的补充形式,形成合理的教育模式体系网络,以满足人们的终身学习需求,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多种人才的需求。

2.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善的教育立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调节并保证其顺利运行的基础。通过教育立法,明确高校办学实体的独立法人地位及运行规范,明确高校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明确高等职业教育部门与相关社会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通过法律法规,调节高校与社会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关系等等,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制度化轨道上顺利运行。

3.制定学校内部规范运作的配套政策

要使学校能规范运作,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宏观配套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干部制度,人事政策、财务政策、分配政策,监督机制等,这套政策,非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施行的延续至今的那套政策,它是能够与市场接轨的“实体”运行政策。配套的干部政策,可以选择最优秀的带头人,这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配套的人事政策可以使人才在市场中流动,真正使人才活起来,有效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配套的财务政策,可以使财务运作符合市场规律,资金用于最利于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地方;配套的分配政策,可以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奖勤罚懒,解决人员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旧观念。并建立其他配套政策,解决新体制下规范运作遇到的相应问题。

4.创造建立教育市场的环境条件

教育市场即教育所属的知识、科技、信息、人才等资源流通的市场。知识指高校开设的各种专业、课程、知识讲座等各种以传授知识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科技指高校的科技成果;信息指高校拥有的各种情报资料、各类咨询服务功能等;人才就是高校培养的各类毕业生。只有创造条件,建立教育市场,学校创造出来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才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合理配置,不仅满足社会需要,又促进了学校创造力的发展。教育市场是沟通学校与市场、社会之间的重要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部门所有制的狭隘观念,充分发挥高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高校要树立市场意识,增强适应性,提高生存能力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优胜劣汰,高校要生存和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两大根本问题。高校要树立市场意识,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提高培养质量,增加两个(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持高校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树立市场观念,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高校是不需要有市场观念的,只要服从命令、执行上级教育政策就行了。然而,高校在市场经济下运行,成为法人实体,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怎样生存与发展,就成为最为现实的问题。树立市场意识,做好经营管理,提高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是高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树立市场意识,就是要清醒认识市场,也认识自己,研究自己的历史与现实、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发展与衰败等问题。还要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市场变化,以及各项变化与自己的关系。在综合的、全面的认识自己内外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围绕质量与效益这个根本问题开展工作,提高质量,管出效益,实现战略目标,达到发展目的。

建立新的内部运行机制。国家制定高校内部运行政策,为高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引导其建立内部运转机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高校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己单位实际的、具体的实施细则,有效解决自己面临的干部选用问题、职工管理问题、资金运行问题、适应市场问题等等,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达到与市场经济的协调运行和学校发展的高效运行。

增强学术实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学术实力大小,科研成果多少,与社会需要联系的密切程度等,是评价高等职业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吸引人才、名师,并努力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制定一套激励学术发展的政策,增强学术氛围,提高学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多出科研成果,并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有用人才,才能使学校的地位和声誉得到不断的提升。

抓好学校品牌,办出学校特色。学校的品牌是学校某领域、某学科、某专业、某特色的代表,是经过本校专家学子多年的辛苦努力,积水成渊,逐渐形成的。学校生存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品牌的竞争。因此,对品牌的设计与规划、品牌经营与充实,品牌宣传与保持,品牌的增强与深化都十分重要,通过品牌,办出特色,适应市场,扩大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经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有艰苦而长远的历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动适应,是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教育者必须承担自己的使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董泽芳.大学的理念与追求[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闵维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1(4).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办学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