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对宁德市草莓产业发展的启发

2012-01-23 07:30袁素华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9期
关键词:宁德市草莓栽培

□ 袁素华

2012年2月17日,由福建省农业厅组织的“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代表团前往北京参会,宁德市农业局、蕉城区农业局、蕉城区六都草莓协会、宁德市崧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派员参加。

世界草莓大会是由国际园艺学会创办,每四年举办一届,被誉为“草莓界的奥运会”,是展现全球草莓最新科技前沿成果的学术盛会,也是引领世界草莓产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具有广泛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本届大会以国际一流标准策划了国际草莓产业展、国际草莓风情展、中国草莓科技展、草莓科普文化展、日光温室草莓产业展等五大展区,集中展示国内外草莓前沿科技、优新品种、栽培模式、草莓文化、野生种质资源、红花草莓、独有的日光温室栽培设施及中国草莓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等,展示草莓品种135个、栽培模式17种,展示面积超过10万m2,参展企业达200多家。这是草莓业盛会第一次在亚洲、在中国举办,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草莓科技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宁德市草莓产业现状

宁德市是福建省草莓主产区,栽培面积约660 hm2,占全省草莓栽培面积的60%以上,年产量2.5万t,年产值1.25亿元,草莓种植户年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

宁德市最早栽培草莓的,是蕉城区七都镇六都村农民1986年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入草莓栽培。种植初期引入了好几个品种,但表现均不理想,直到1989年引进日本的丰香品种,栽培表现良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自1990年开始至2006年,丰香一直是宁德市草莓生产的当家品种。后因生产上基本是一代一代地田间匍匐茎繁殖育苗,品种退化严重,特别是侵染病毒病后植株生长势不强,果小且品质变劣,抗病性降低,早结及单产下降现象突出。根据六都村的果农反映,当地主栽种丰香在1989年引进时平均每667 m2产量可达2 500 kg左右,高的达3 500 kg以上,种植后期该品种每667 m2平均产量仅 1 500~2000 kg,高的也仅2 500 kg左右。2004年引进法兰蒂草莓品种试种成功,2006年以后全市草莓主栽种品种为法兰蒂(目前该品种也已开始退化)。

宁德市草莓种植成功后,由于经济效益较高,周边各县市果农相继引种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栽培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宁德市蕉城、福安、福鼎、霞浦和柘荣等几个县(市、区)均有栽培,但主要分布在蕉城区,其种植面积约460 hm2,约占全市草莓栽培面积的70%以上,其中,仅该区七都镇六都村草莓种植面积就达330 hm2,约占全市草莓栽培面积的50%,是福建省著名的草莓栽培专业村。六都村草莓种植自1986年以来已有21年的历史,随着销路的拓展以及外出种植草莓农户的增加,六都村草莓在省内外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蕉城区草莓协会申请注册了“六都”草莓商标,并同时注册了宁德市“天”字号农产品系列商标“天都”草莓。

宁德市草莓栽培有近20年的历史,果农已具有较高的栽培技术水平,积累了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目前有许多果农到外地如广东、上海和香港等大中城市郊区承包土地进行草莓生产,而且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宁德市草莓产业存在问题

栽培面积小且分布不均衡,难以形成规模生产。宁德市虽说是福建省草莓主产区,但从全国草莓生产情况来看,我国草莓栽培面积达 6.67万hm2,其中,河北、山东和辽宁为全国三大草莓产区,栽培面积均在1万hm2亩以上。就拿邻近的浙江和江苏两个省来讲,其栽培面积也各有0.3万hm2,而福建省仅866.67 hm2,可以说福建省及宁德市草莓栽培面积相当小。另外,从分布来看,全市草莓70%以上集中于蕉城区,而其他县市仅占20%多,其分布极不平衡,未进行规模化生产,难以形成专业市场。

栽培方式过于单一,技术尚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宁德市发展草莓已近20年,主栽地蕉城区栽培技术水平较高,但与国内外草莓栽培技术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先进栽培技术

2措施应用程度较低,如无土立体基质栽培、无病毒种苗、无公害生产技术、假植育苗和疏花疏果等技术应用较少。除蕉城区外,全市其他县市草莓发展历史较短,特别是栽培新区即使是常规的草莓生产栽培技术也相当薄弱,亟需提高。另外,全市草莓生产上几乎是清一色的采用地膜结合小拱棚的栽培方式,栽培方式过于单一。

栽培品种过于单一且严重退化,病虫害发生严重。目前宁德市草莓主栽品种为法兰蒂,而且已经过4年多的种植,品种退化现象明显,还未能寻找到第二个优良品种来供生产上使用。另外,栽培品种仅局限于鲜食品种,而无加工品种引进,3—4月草莓集中上市时常出现果多价跌现象,经济效益低下。主产区草莓栽培重茬现象严重,导致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和黄萎病等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重,特别是病毒病和黄萎病的发生尤为严重,个别地区发病率达到了50%以上。对生产上的当家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或引进新优品种替代目前的当家品种,已显得非常必要和急切。

农药残留量较大,难以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由于病虫害发生严重,加上果农防治病虫害和用药技术水平较低,农药使用次数和浓度很难控制,草莓果实很难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目前只有六都草莓协会一家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无公害草莓种植面积仅120 hm2。

产品采后处理工作滞后,销售渠道窄小。商品的价值高低与它的包装好坏有很大关系。宁德市草莓多是采用塑料篮子进行简单分装,大都没有精美设计包装。另外,宁德草莓品牌不响,保鲜贮运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窄小,在草莓结果盛期果实大量上市时常因为销路不畅而导致价格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草莓生产的积极性。

三、宁德市草莓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草莓促成栽培。宁德市草莓栽培主要以地膜覆盖结合小拱棚越冬的半促成栽培方式为主,促成栽培较少。大力发展草莓促成栽培,对优化全市草莓栽培模式、均衡市场供应、提高种植效益具有很大意义。通过选用休眠性浅的品种,利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设施,促使草莓提早开花结果,采收期可从定植当年的11月中旬直至翌年的5月,鲜果上市期长达半年,又因鲜果上市初期正值元旦、春节两大节日,销售价格高。据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草莓促成栽培,单位面积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33%~50%,产值提高2~10倍。本次世界草莓大会共展示了17种草莓栽培方式,其中A型支架式、H型支架式、X型支架式、手动可调节式与西班牙双H型支架式、电动可升降吊挂式等设施立体栽培模式,对宁德市发展草莓促成栽培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加大良种引进力度,优化品质结构。宁德市现有草莓主栽品种为法兰蒂,占全市草莓栽培面积的90%。自2006年替代日本品种丰香至今,长期种植该单一品种,目前已出现退化现象。这次草莓大会共展示了135个国内外草莓新优品种,通过逐步引进新优品种如晶瑶、红袖添香、天香、书香、红颜、章姬和甜查理等,合理配置草莓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进一步优化宁德市草莓品种结构。

科学栽培,提高草莓品质。一是实行轮作,发展间作套种。草莓多年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因长年不进行土地深耕,过多地使用化肥,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同时,连作还造成草莓病虫害越来越多,生理性病害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病毒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合理安排草莓与其他作物的轮作、间套作,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和复种指数,获得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如草莓可与水稻、玉米等作物进行轮换种植。二是培育壮苗,应用脱毒种苗。无论是露地栽培还是促成栽培,培育和栽培壮苗都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宁德市草莓种植者大多采用匍匐茎繁殖育苗的老方法,繁殖的新苗瘦弱,病毒病严重,栽入大田后生长不良,花少果小,产量低。因此,要改变旧的习惯,重新选择土壤肥力、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块专门育苗。如在7—8月选海拔500~800 m的高山地区进行育苗。目前蕉城区已开始采用高山育苗,但育苗技术和育苗规模仍有限。栽培上降低病毒病为害的有效方法就是选用脱毒苗。据调查,脱毒苗比用匍匐茎繁殖的苗增产30%左右。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栽培2年可保持无病毒状态。因此,应长期与专门生产脱毒种苗的科研部门合作,购买脱毒苗原种,繁殖生产用苗。三是推广应用新技术。积极推广养蜂授粉、假植断根、高山育苗、滴灌、无公害生产和疏花疏果等草莓栽培新技术,推广使用草莓专用有机肥,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

强化宁德草莓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和营销人员积极参与,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宁德草莓宣传力度,形成共识,做好品牌保护。通过农业部门的长期努力,蕉城区草莓协会申请注册了“六都”草莓商标,并同时注册了宁德市“天”字号农产品系列商标“天都”草莓,对宁德市草莓品牌的创建和宣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但是,做好草莓品牌的宣传与保护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与广大种植户等多方紧密配合,政府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加工企业要争创品牌,农户要不断提高种植技术,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从源头上保护产品声誉。

建立质量安全体系。2011年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作为必须消费的蔬菜、水果,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草莓食用的果实是裸果,因此,建立健全草莓质量标准体系十分必要。完善草莓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生产档案制度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详细记载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日期等,从源头上防控。同时,从宣传方面强调种植户的主动性,通过对草莓生产者的食品安全再教育,让草莓种植户明确利害关系,保证草莓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则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监督草莓质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每批次抽检并记录,建立条形码可追溯信息管理平台等。

集约化规模生产。草莓鲜果采收期较长,促成栽培采果期长达半年,露地栽培采收时间也有30~45天。如果栽培面积过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集约化规模生产可以在栽培制度、栽培品种等方面进行多项选择,把促成、半促成和露地栽培品种按比例搭配种植。以蕉城区为主,辐射带动福安、霞浦、福鼎、古田和屏南等周边县(市、区)规模化生产。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的桥梁作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是以个人或家庭承包种植经营为主,产供销分离,农户在市场交易中常处于被动地位和从属地位,在产品销售上没有主动权,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十分突出。国内外实践反复证明:农民需要联合,以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联合或合作去解决一家一户无力克服的困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定期对草莓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强化科研成果、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把协会培育成草莓生产和销售的龙头,联结农户和市场的纽带。

高度重视采后加工。大力发展草莓贮藏保鲜业和精深加工业,这是保证上市草莓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缓解产销矛盾,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全市只有少数几个小型保鲜库,难以缓解鲜果销售压力,而产后加工则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应重点培育扶持草莓加工企业,以适应现代消费需求,扩大宁德市草莓国内外市场份额。

猜你喜欢
宁德市草莓栽培
同享好时光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宁德市老促会深入老区基点村——西胜调研侧记
草莓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