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城区创新种养模式,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调查

2012-01-23 16:06
浙江畜牧兽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种养畜牧业养殖户

(衢州市柯城区畜牧兽医局,浙江衢州 324000)

柑橘是衢州市柯城区农业的主导产业,面积30多万亩(1亩=667 m2),曾经为该区农民的增收致富奔小康,立下过汗马功劳。

但是,近年来随着橘子价格的一路下滑,许多农户宁可让其挂在树上、烂在家里、倒在马路边,当地农民长期以来依靠种橘树而增收的道路,变成了漫漫长路。

1 养殖业现状

畜牧业——作为该区农业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态势。据调查,2011年底,全区共有生猪养殖户2388户,存栏生猪17.96万头,年出栏生猪22.5万头。其中,50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5家,1000~5000头养殖户25家,500~1000头养殖户40家。家禽养殖户9100多户,其中规模养殖户110户,存栏家禽48.96万羽,年出栏169.39万羽。

2011年,全区实现畜牧业产值4.5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2%以上。养殖户实现户均纯收入1.2亿元,畜牧业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1.523万元。畜牧业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 创新种养模式,发展循环农业

近年来,衢州市柯城区实施以小型规模化农户为单位推行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将种养结合落实在农户中,让农民从事种养两业合型产业。在农户中推行种养结合生产方式,应用农家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民种粮生产成本。农户利用自家耕地、橘园种植饲草饲料,减少对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的依赖,降低养殖成本。

种养结合使农户在获得种粮、种橘收益的同时,能够增加养殖业收入。农户实行种养结合小型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种养分离导致的过高交易成本,同时使畜禽排泄物得到资源化利用,降低了环保治污成本。

2.1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使种养结合向园区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不断收紧,用地问题上升为束缚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养殖业园区化经过几年的示范,证明是切实可行的。畜牧业要发展,既不能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只能利用荒山荒地,加快土地流转,上山开辟种养园区,这是唯一的出路。

一是对全区可用于畜牧业的荒山荒地开展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制定出畜牧养殖园区五年发展规划,分年实施,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种养园区100个,将全区养殖户全部转移进畜牧园区,促进规模化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彻底消除农村养殖面源污染,乱建栏舍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政府设立种养园区开发建设项目,对由乡村上报的园区建设项目进行审核,符合条件者给予立项支持,由项目乡村实施主体对辖区内的荒山荒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建成后,根据养殖规模分割成区块,进行统一招租,收回的租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

2.2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积极推广“猪─沼─果(菜)”产业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养殖业的壮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畜禽粪便却成为了新的污染源。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区在省“811”工程的支持下,大力开展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建设了一批中小型沼气工程,积极探索“猪-沼-果”、“猪-沼-菜”、 “猪-沼-鱼”的产业循环体系道路,取得了可喜成效。出现了“一片果(一畦菜),一栏猪,一口沼气池,一户小康人家”的生态农业美景。

柯城区石室乡的聚丰养殖园区,占地面积120余亩,建有1500 m2猪舍,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建有150 m3的沼气池两个,配备了沼气集中供气和沼液抽取管道。50余个蔬菜大棚,6幢猪舍,两口鱼塘,20多亩果园长势喜人。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用于生活能源及给仔猪加温,沼渣、沼液用于果树、蔬菜施肥,形成了良性循环。

2.3积极探索以户为单位的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种植业与养殖业具有互补性和兼容性,完全可以统一在一个生产体系中循环运转。农户不是单一的种地,也不是单一的养殖,既是农民也是牧民。如在林地中养猪,果园内养鸡,稻田内采用共作、轮作方式养殖鸡、鸭、禽类,在田间地头、柑橘园内养牛、养羊等。夏季利用地边、渠边、路边放牧,以获取不花钱的饲草资源。秋冬季利用收割后的庄稼地溜茬放牧,降低饲养成本。实行种养结合的农户,把小型规模化养殖活动安排在田间林地。饲草、饲料可以就近饲喂,畜禽粪便就近施入橘园、农田,节约运输人工等,降低种养两业生产成本。

生产实践表明,以农户为单位组织实施种养结合,利用田间地头的林地、荒地开展养殖活动,基本不占用耕地。小型养殖场固定投资较小,畜禽栏舍采用可移动搬迁的塑料暖棚,利用太阳光能取暖采光,夏季利用场内树木防暑降温。种养结合生态化养殖,节电、节煤、节水、节材、节地和节省投资,是资源节约型的低成本畜牧业。

3 政策引导,推进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开展种养结合技术培训。农民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者,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能力和水平,是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区从2012年起,全面结合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循环农业的技术培训,在观念上向农民灌输生态、循环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理念,引导种养农户自觉遵循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规范和生产技术标准。有关部门根据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已围绕种植、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编写了通俗易懂的资料,免费派发到千家万户,提高广大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

二是扩大循环农业贴息贷款规模,促进规模场户的扩张。据调查,目前90%的规模场户都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欲望,但因资金不足,而放慢了规模生产扩张的速度。建议有关部门应设立循环农业发展贴息贷款项目资金,规模为每年500万元左右,连续实施5年,用于发展循环农业规模生产场户的贷款贴息,促进有能力、有技术的养殖场(户)生产规模的扩张。

三是开展农业招商。利用较低的土地租赁价格,优惠的牧业发展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各类工商人士投资养殖业、种植业、畜产品加工业,促进现代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种养畜牧业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映像畜牧业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