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医少阴人特征与中医脾虚证本质探析

2012-01-23 14:14徐玉锦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四象生理功能少阴

徐玉锦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少阴人为“少偏于阴之人”,其脏局之大小为“肾大脾小”,即脾的功能及其“党与”之功较弱。本文主要从少阴人体质与中医脾虚证的内涵、少阴人的特点与脾的生理功能、少阴人的病因病理与脾虚证的关系等方面阐释少阴人与中医脾虚证的相互关系。

1 脾的内涵及其认识

1.1 四象医学对脾解剖的认识:四象医学所指的四焦,包括上焦、中上焦、中下焦和下焦,其中脾位于膂,属中上焦。即所谓《东医寿世保元》中提出的:“脾部位在膂,胃部位在膈,故膂膈之间谓之中上焦。”

1.2 中医学对脾解剖的认识:清代医家王清任指出:“脾中有一管,体像玲珑,易于出水,故名珑管。脾之长短与胃相等,脾中间一管,即是珑管。”是指现代医学中的胰腺而言。历代文献中记载的脾“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脾的色质如“马肝赤紫”,脾的位置“右胃左脾”,说明中医的脾和现代解剖学上的脾几乎相同。即中医之脾包括胰腺和脾脏。中医脾的内涵虽指其解剖学上的位置及其功能,但更主要的是指其生理功能而言。

2 少阴人的特点与脾的生理功能

四象医学所称之肺脾肝肾大小,不仅是指脏器本身,而且还指其气和系统之总称;其大小是指形状大小和气之强弱虚实。脏之气是人体生理机能的原动力。因少阴人的主要特点为“肾大脾小”,主要功能是肾以出,充精,肾气温而蓄。所以相对而言少阴人肾精、肾气充足,生育力强,可以延年益寿。脾的生理功能为:脾以纳,充气,脾气栗而包。脾以纳是指脾是纳水谷之府库。“水谷纳于胃而脾卫之,出于大肠而肾卫之。脾肾者出纳水谷之府库也,而迭为补泻者也。”脾充气,气是膏海之清气。《东医寿世保元》说:“水谷之热气,自胃而化膏,入于膻间两乳为膏海,膏海者膏之所舍也。膏海之清气,出于目而为气,入于背膂而为膜海,膜海为气之所舍也。膜海之清汁,内归于脾,浊滓外归于筋。”“膜海者,脾之根本也”。膜海为气之所舍,所以脾通过气,促进人体的功能。

中医认为,脾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胃之消化功能、小肠吸收功能、脾统血、生化气血的功能等。目前认为脾的生理功能不仅限于消化系统,而是多系统、多器官的综合功能单位,与消化、血液、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且与免疫功能有关。

3 少阴人的病因病理与脾虚证的关系

《东医寿世保元》说:“少阴人乐性深确而喜情促急,乐性深确则气注肾而肾益盛,喜情促急则气激脾而脾益削,少阴之脏局所以成形于肾大脾小也”。脾受病时,因脾的“党与”是胃、两乳、目、背膂、筋,故出现消化不良、上腹硬满、胸痛、胸闷、四肢无力、眼神不足等症。少阴人常出现脾气不足的征象。《四象金匮秘方》曰:“人而有病,千而千不同,万而万不同。以同药用同病,或中或不中,以其人之四象不同耳”。治疗首先要辨四象之阴阳,脏器之大小,而后用符合其象之药。因少阴之体偏于阴,下实而多寒,故宜用温平之剂调其阴阳之偏颇。

中医脾虚证以腹胀、纳呆、便溏、面色萎黄、消瘦乏力、舌淡胖或有齿痕、脉虚为辨证要点,与四象医学中脾受病时所出现的消化不良、上腹硬满、四肢无力的症状类同。对脾虚证的治疗中医以调理升降、调节阴阳平衡为主要治则,常用健脾益气、温补脾阳、温肾健脾、健脾化痰等法。对少阴人的病症,朝医则采用四象医学特定的少阴人方剂,代表方剂有八物君子汤、宽中汤黄芪桂枝附子汤等。四象人的基本药物方剂中少阴人药有72种,可根据体质及病症特点选择性用药。

总之,少阴人以脾气虚弱为其病理特点,与中医之脾虚证有类同之处。少阴人方剂中虽多含补脾药物,但有别于健脾之中医方剂。少阴人的体质特点是根据四象医学“脏局之大小”得出的结论,而脾虚证则属中医脏腑辨证之一,属于证候的范畴。

猜你喜欢
四象生理功能少阴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慢性瘙痒患者生活行为方式与皮肤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论少阴“三急下”
《四象》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方向漫谈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良渚玉琮反映天地观念的再思考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