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①

2012-01-24 02:31王兆霞
中外医疗 2012年2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抗菌耐药

王兆霞

(郑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科 郑州 450001)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目前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等。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及本院的相关做法,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一定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

要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

笔者认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细菌对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要从根本上杜绝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就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为此,我院强化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知识的教育培训,多次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要求每位学习者做到应知应会,同时严格要求医师按照权限开处方,对于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强化管理,严格要求

为了加强管理,我们首先从制度上抓起: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文件精神,制订了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医师抗菌药物用药情况监控公示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等多项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并制订了落实措施的考核办法,将责任细化到人头,并实行不定期检查的方法进行监督考核。在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同时指导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对不执行或是没有认真落实的科室,由医院对科室进行处理,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并记录档案,作为个人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的依据。对于被处理的人员,一律按上限执行处罚。其次是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置流程进行管理,包括认真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实施隔离措施等等。

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诊断

多重耐药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临床科室送检病原学标本时,我们要求实验室要对其进行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当检测出多重耐药菌株时,要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并立即通知医院感染控制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当确认多重耐药菌株的来源后,如果为医院感染的,则由医院感染控制科进行备案,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感染扩散。同时,健全微生物检测常规,不断积累资料,医院感染控制科每季度对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每半年公布一次全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的情况。

第四,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这里我们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以及可能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是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都必须洗手,操作过程中要求戴帽子、口罩及手套,防止造成间接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2)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设置隔离病房及隔离床位,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或触碰,以便防止造成多重耐药菌的传播;(3)控制接触病原体的医务人员数量,简单的处置和护理可以由同一医务人员进行操作,防止细菌感染扩散;(4)对患者进行床旁检查诊断(如拍片、心电图、脑电图、B超等)后,所用的设备、仪器和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必须在完成后进行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每次用完后(非一次性用品)也应进行消毒处理;(5)根据药敏实验结构和治疗效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6)加强病房和清洁区的清洁和消毒管理,规定每日至少清洁消毒两次,特殊情况时要随时处理;(7)病人采集的病原学标本在运送过程中需要使用防渗漏密闭容器称装;(8)对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及时处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箱中,规范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地。

通过我院采取上述措施,经过半年的检测观察,共检出多重耐药菌36例,其中采取床旁隔离32例,病房隔离4例,请临床医师会诊30例,会诊率为83.3%,无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2009年9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院发生4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其中3例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患者均为胃肠道手术,术后常规应用头孢类抗生素6~7d,停用抗生素1周左右,患者出现发热、尿道感染、腹泻、肺部感染等。再次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5d,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试验,发现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5d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讨论

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对多重耐药菌的发现不够及时,对疑似的病例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从而导致产生诸如报告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得当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建立预警机制,为后继处理工作做好铺垫,成为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希望广大同行在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可以与我沟通,大家一起探讨,感谢大家的支持!

[1]徐带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防控措施[J].内科,2009,4(6):959~960.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抗菌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2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和ERIC-PCR分型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