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诊断心血管疾病

2012-01-24 02:31高晓玲
中外医疗 2012年2期
关键词:远段回顾性心电

高晓玲

(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临汾 041000)

64排螺旋CT是目前世界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罚为先进的仪器。其独具的无创、精确、高效、立体的医学影像技术,在检查状动脉有无狭窄,搭桥、支架的形态学以及心功能分析上有极大的优越性。它实现了冠状动脉的无创检查,为冠心病的筛选普查及诊断提供了一种迅速、安全、费用低廉的检查方法。另外64排螺旋CT不但可以进行形态学的诊断,还可以用于功能成像诊断,如脑灌注成像的应用,可以早期显示脑缺血灶。尤需扫描速度快。

近年来,电子束CT(electron5cbeamCT,EBCT)、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心电门控技术合成扫描和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心脏及邻近血管的CT成像迈入诊断领域。这些设备允许更快的容积扫描,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尤其是新一代64排螺旋CT更好的实现了CT在心血管中的应用。MDCT已成为评价心肌缺血及预测、诊断和随访CHD治疗效果的一种无创性有效的影像手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多层螺旋CT的优势

(1)以高空间分辨力(亚毫米)为基础的纵轴覆盖范围大幅度增加,可以同时采集64层亚毫米层厚的图像,旋转一周的覆盖范围最长将近40mm;VCT薄层扫描实现了真正的容积数据采集,图像分辨力各向同性,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对采集的图像,我们可以进行多平面成像(MPR),也就是说我们只需一次扫描,多个方向进行调整,获得任意切面图像,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病变的细节和空间解剖关系。

(2)成像软件方面有了更完善的改进,采集的数据既可做常规图像显示,通过调节重建阈值,可逐层显示软组织和骨性结构,尤其适用于头颅、颌面部、脊柱、骨关节等部位三维结构的显示,可获得更加精细的三维立体图像。另外,由于VCT分辨力的各向同性,在得到常规断面图像结果同时,获得近似于内窥镜检查的管腔内部结构信息,适用于副鼻窦、气管支气管、胃肠道及血管等管腔结构的显示,可以不同角度的旋转、不同颜色的标记,使图像更具立体感、更直观、逼真。

(3)回顾性心电门控。尤其是MDCT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取代单螺旋CT的前瞻性心电触发,回顾性心电门控较前瞻性心电触发具有几个优势:扫描时间缩短;原始资料取得是连续的,从而可在心动周期的任意时段重建图像,心率过快及心律不齐的影响相对减小,使心脏的运动伪影减小;同时还可进行心功能评价。

2 64排CT的具体应用

2.1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目前多层螺旋CT心脏检查方面的重点仍为冠状动脉成像。>70次/min心率的患者扫描前45min口服β—blocker25~100mg,>80次/min心率者另加口服地西泮10mg,早搏、房颤、严重心率不齐、心肾功能衰竭、碘过敏以及不能屏气配合的患者均不能做此项检查。扫描过程中要求患者一次屏气10~12s,扫描参数为:120Kv;400mA;探测器宽度0.5mm;球管转速400ms/周;螺距0.23;重建层厚0.5mm,重建间隔0.3mm。扫描前于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优维显、欧乃派克,造影剂浓度370mgI/mL)70~90mL,注射流率4.0mL/s,随后注射50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流率4.0mL/s)右心造影剂,采用Bolus实时跟踪监测升主动脉内CT值变化,当达到强化值时自动触发扫描程序。将扫描获得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重建时相(舒张末期60%~70%,收缩末期25%~35%)进行回顾性重建,将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重建出冠状动脉各段血管及其分支,并对其进行评价。冠脉分段采用AHA 15分段法: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远段、a后降支、b后侧支、左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段、中段、远段、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回旋支:近段、第一缘支、中段、第二缘支、远段。

2.2 MDCT心肌灌注临床应用

虽然CT灌注成像自应用以来,在脑等脏器中应用已较广泛,但在心脏中的应用却少有报道。道。随着MDCT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对心肌灌注的开始研究逐渐展开。CT灌注成像可为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征,心肌灌注缺损在MSCT增强检查时,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区域表现为低密度灶。根据早期灌注效应和延迟增强,将AMI患者分为3组:1组显示元灌注异常,两组显示早期灌注缺损和延迟增强,3组显示持续的灌注缺损;他们认为增强CT上的这种心肌灌注模式可预测AMI再灌注治疗后的临床预后。

3 结语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比较,MDCT具有无创性的优点,且能显示血管壁的改变,并能反映斑块的形态及血管的结构,有望部分取代冠状动脉造影。总之,多层螺旋CT能很好显示冠状动脉及分支,适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斑块稳定性评价、冠状动脉搭桥及支架等术前评价、术后疗效评价、定期随访、心功能评价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影像学技术。

[1]康群凤,郗尊青,钱嘉晖,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1.

[2]王耀彬,刘烨,韩向东,等.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评价[J].当代医学,2010,18.

猜你喜欢
远段回顾性心电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经抽吸导管闭塞冠脉远段处理在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后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回顾性临床研究
椎动脉颅内近远段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后循环缺血梗死区域、临床症状及伴发脑动脉狭窄对比分析
巨噬细胞表型改变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中的研究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