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2012-01-24 11:52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胡 艳

(陕西省商南县中医医院,陕西商南726300)

颈椎病是指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颈部损伤、发育性椎管狭窄等所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从而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各型颈椎病发病率的56.74%[2]。由颈椎侧后方的突出物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引起,可致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西医多用西比灵、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扩张血管及改善脑组织代谢药物治疗,中医多采用针灸气功、推拿牵引、中药内服外用等治疗。针灸推拿疗法可有效改善颈椎局部血流及椎-基底动脉血供情况,缓解血管痉挛,疗效显著。本研究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5.0年。本组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前均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所有患者均完成针刺治疗。排除高血压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排除怀孕及经期妇女,排除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及诊断不明确的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的患者,排除手法部位合并严重皮肤损伤及皮肤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组,具体方法为:①编号:将患者随机编为1~60号;②获取随机数字:由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获取每个实验单位一个随机数字;③求余数:随机数除以组数得余数,整除则余数为组数;④分组:按余数分组;⑤调整:有n例待调整,则需从中抽取一例,随机获得一个随机数,用这个随机数除以n后将所得余数作为所抽实验单位序号,整除则余数为n。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主述颈肩部酸痛,部分患者放射至头枕部及上肢,疼痛性质为绞痛、钝痛或灼痛,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睡眠。颈部后伸时或咳嗽、喷嚏、大便用力时疼痛可加剧。12例患者伴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3例患者伴头晕,1例有恶心症状。查体可见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及胸大肌区有压痛。

1.3 诊断标准

参考马树泉主编的《颈椎病中医新疗法》的相关标准进行[3]。即:①患者年龄在40~60岁之间,以男性为主;②患者有颈肩部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所引起的眩晕症状;③患者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受限;④移位的患椎棘突及关节囊部有明显压痛;⑤颈椎X线侧位片提示患椎移位改变,正侧位或斜位片提示椎体后缘及Luschka关节部骨质增生或解剖位置改变;⑥臂丛牵拉试验、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

2.1 针灸方法

参考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4]。微通法采用毫针刺法,选取颈椎4~7夹脊穴、大椎、大杼、风池、手三里、养老、天宗、后溪、合谷穴位,常规消毒针刺部位,进针后行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灸颈部穴位,针感由肩背部向下传至肘部为宜,留针25 min。强通法采用刺络放血法进行,取颈椎4~7夹脊穴、大杼、大椎、天宗穴,三棱针刺破局部皮肤,在放血部位采用大小恰当的火罐拔罐5~10 min,放出2~3 ml的瘀血,每周治疗3次。温通法采用火针疗法进行,选择直径0.5 mm、长1.5寸的钨锰合金针,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并置针于酒精灯烧透至白,同微通法取穴后,对准穴位,迅速刺入迅速拔出,刺入深度为3~5 mm为宜,出针后以消毒棉球按压,散刺2~3针/cm2病灶,治疗期间嘱患者保持针刺部位清洁,以免发生针孔感染。

2.2 推拿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医生站立于患者身后,分别取患者颈夹脊、风池、风府、曲池、外关、合谷、肩井、天宗等穴,于肩背部施滚法5 min,然后以一指禅推法放松,点按颈夹脊、肩井、天宗、风池等穴,再以滚、拿法施于患侧 上肢,按揉曲池、合谷穴,最后以颈部斜扳法结束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总体疗效评价相关文献的有关标准进行[5]。即:颈椎病症状消失,臂丛牵拉试验、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体征消失,颈肩部及上肢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可参加正常劳动及工作为治愈;颈椎病症状显著减轻,臂丛牵拉试验、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体征明显好转,颈肩部及上肢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可参加较轻劳动及工作为显效;颈椎病症状有所好转,臂丛牵拉试验、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体征可见好转,颈肩部疼痛减轻,颈肩部及上肢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为有效;颈椎病症状及阳性体征未见明显好转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积分参考张勇等报道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表进行。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主观疼痛感觉。

3.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总体疗效 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2 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颈性眩晕及功能评估总评分12.65±0.85,治疗后为19.75±1.02。观察组治疗前颈性眩晕及功能评估总评分12.70±1.05,治疗后为26.05±0.4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评分治疗后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治疗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性眩晕及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

3.3.3 V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7.65 ±1.08,治疗后 VAS 评分为 4.25 ±1.83,治疗前后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为7.75±1.08,治疗后VAS评分为2.65±1.08,治疗前后 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3.3.4 随访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随访半年后,复发6例,复发率20%。观察组随访半年后,复发2例,复发率6.7%。两组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4 讨论

中医根据颈椎病症状属于“痹症”、“眩晕”、“痿证”等范畴。中医病因学认为,颈椎病多由外伤、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所致,头晕、目眩、耳鸣与痰浊、肝风、虚损有关[6]。

颈夹脊穴有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针刺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状况,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外周炎性组织阿片肽的释放,从而消除颈椎病症状[7]。贺普仁教授创立的“贺氏针灸三通法”是以微通法、强通法、温通法为主,具有止痛、解痉止挛、除麻等优势,可针对颈椎病的风、寒、湿、瘀痹几种病邪,发挥驱风、散寒、除湿、祛瘀之功效[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贺氏三通针灸法联合推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优于仅用贺氏针灸法治疗。观察组眩晕及功能评估状况优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8

[2] 杨谦,陈楠.颈椎病单纯针灸与针灸配合推拿两种疗法比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75 -76

[3] 马树泉.颈椎病中医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5

[4] 彭冬青.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5] 赵军,董万涛,邓强.座位拔仲旋转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 例[J].甘肃中医,2009,22(11):432

[6] 朱巍,贾连顺.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761 -764

[7] 蒋学余.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脉型颈椎病头痛9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6):78 -80

[8] 王雷,周震,王遵来,等.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68 -70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