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养猪生产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

2012-01-24 18:31王爱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猪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十二五输精限位

王爱国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1 母猪饲养从限位栏向群养方向发展

限位栏饲养因其具有可以控制母猪采食量、生产管理方便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采用。但这种模式制约母猪运动、造成母猪的呆板行为、严重影响母猪福利,难以根据母猪的体况精准饲喂,进而导致母猪的受胎率降低、死胎率增加、发情间隔延长等。

智能化母猪群养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射频技术可把母猪从限位栏中解放出来,让母猪回归大群饲养。欧盟27国从英国开始规定母猪妊娠后不能使用限位栏,必须大群饲养,进而促进了相关工业设备的发展,如电子母猪饲喂系统(ESF)被多家公司推出并使用。

ESF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实现了母猪个体的精准饲喂;二是从整个建筑设计到整体投资来看,可以减少投资;三是母猪分组灵活,可以根据其体况和不同情况分组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对母猪遗传性状的表现及生产性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四是适用于各种建筑形式,可配套使用各种设备;五是能满足猪的福利要求。但使用时应重视训练后备母猪,重视肢蹄问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猪只打架,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避免出现管理上的问题;管理人员一定要懂养猪技术、会使用设备,而且要认真、心细,设备实现自动化后,应相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生产要有计划,均衡生产、转群,必须使用配套的管理软件;使用者应认知、认可电子群养系统。

2 母猪同期发情技术

采用母猪同期发情技术,可使母猪配种、妊娠、分娩及仔猪培育在时间上相对集中,便于更合理地组织生产,可有效地进行饲养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费用;同期发情技术也可使乏情母猪出现周期性发情,具有正常的繁殖力。其原理是采用诱发母猪排卵或规范具有正常发情周期母猪的黄体期来控制母猪的同期发情。该技术使用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生产及同期发情后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

母猪同期发情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同期断奶,断奶后1周内绝大多数母猪可以发情。二是使用新的药物,如一种新类孕酮物质,allyl+renbolone (RU-2267)每天给母猪饲喂20~40 mg,共18天,处理后4~6天出现发情,繁殖力正常,而且不会出现卵巢囊肿;相对于注射,通过饲料投喂较方便,发情排卵的效果较好,虽会增加药物成本,但便于生产管理,可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后备和经产母猪均可使用。三是皮下埋植500 mg乙基去甲睾酮20天,停药后2~7天内发情,发情率可达80%以上。

3 三周制工作周期

以母猪发情周期三周 (21天)为一个批次,只有分娩、断奶、配种三项工作,适用于500~600头基础母猪以下的规模猪场,尤其适用于200~300头基础母猪的小规模猪场。

三周制工作周期具有以下优点:容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生产水平,降低死亡率和用药成本;便于提前做好猪群管理计划,提高时间效率和工作效率;对于特定日龄的猪群,便于栋舍环境控制;便于对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饲喂量进行调整,实施精准饲喂,实现阶段性饲养;便于监测猪群的采食量和饮水量,间接监测猪群的健康水平 (要注意采用的饮水设备应便于监测);有利于监测配种分娩率的变化;能够提供日龄和体重一致的猪只,容易选出优秀种猪;批内日龄差异小,方便组内交叉寄养,减少疾病传播;空栏时间一致,便于空舍进行彻底消毒。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后备母猪和待淘母猪因体况等原因,配种时间晚于大群,为避免分娩舍空栏、产床的利用率降低,会额外多配几头,进而导致妊娠母猪多。从1周制向3周制生产周期转变时,600头母猪由1周配24窝变成3周配72窝,由于猪群整合,出现空的栏位,导致猪场效益出现阶段性减少。

4 母猪分胎次饲养

初产母猪没有发情经历,既不熟悉配种舍,也不熟悉身边的经产母猪,导致其产仔数不稳定,断奶发情延迟,对疾病的易感性强 (包括其后代)。因此,最好将初产母猪单独饲养,配以单独的饲料配方,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性能。而没有后备母猪的经产母猪群,疾病传入的风险降低,生产会相对稳定,其生产水平、后代的一致性和均匀度提高。同时初产、经产母猪的日粮分别调制,可降低整个猪场的饲料成本。

5 仔猪断奶到育肥一体化生产

猪群具有明显的等级,每次转群和混群时,为组建新的社群结构,会发生争斗,会停止生长5~7天。若保育仔猪转入育肥舍后,一直圈养于同一栏舍直到出栏,可以减少争斗,生长速度较快,可提早上市10天;因饲养时间缩短,饲料报酬率略高;由于转猪和清理圈舍的次数减少,劳动力成本降低。缺点是生长阶段早期的圈舍空间利用较差,年出栏头数减少。总的经济效益和传统饲养体系接近。

6 猪舍全漏缝固液分离生产工艺

猪舍全漏缝固液分离生产工艺是指较大规模猪场的猪粪尿及污水通过漏粪地板储存在猪舍下面,定时通过猪舍下的虹吸管道自流到集粪池,经固液分离机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固体制作有机肥,液体经四级沉淀后达到排放标准,还田灌溉。该工艺可保持猪舍地面干净,节省人力和建筑面积,改善猪的生长环境。

7 猪舍空气过滤技术的应用

很多病毒是附着在一些固体颗粒上通过空气传播的,猪舍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后,能有效阻止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口蹄疫病毒、喘气病病毒等病毒的传播。如国内某原种猪场的公猪站 (300头)安装了空气过滤系统,进入公猪舍内的空气先经过外墙过滤器预过滤,然后经初效过滤器进入洁净室,经紫外线消毒后再经亚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通过水帘墙进入公猪舍内,能过滤99.5%以上的0.3μm微粒。再加上合理的防疫措施,3年的运行结果发现能有效防止PRRS的感染。

8 深部输精技术的应用

深部输精技术是指当常规输精的外管隆起部分插入子宫颈外口处,再将内管延长10 cm,在子宫颈前端接近子宫体输精。该处内径较粗且皱褶少,易使精液直接而快速地流向两侧子宫角,到达输卵管受精,既避免了精液的倒流,也减少了新鲜精子在子宫颈的滞留时间。因为在子宫颈滞留时间太长的精子会丧失授精活力,精子尽快到达输卵管才能达到好的授精效果。如海南罗牛山原种猪场采用深部输精对提高产仔数和降低精液用量的研究表明,与常规输精相比,采用深部输精母猪的总产仔及活仔数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任何季节,无论是子宫颈前端或子宫体输精,都可使所输精液快速地进入两侧子宫角和输卵管而提高卵子受精率,与用精量80 mL相比,深部输精降低至60 mL、40 mL的用精量可以取得同样的产仔数效果。

猜你喜欢
十二五输精限位
浅谈起重机双限位的设置
某型轴承限位销装配工装的改进与应用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输精周期和数量对绿壳蛋种鸡受精率影响
汽车零件限位结构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