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100例临床分析

2012-01-25 14:1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永久性阵发性心肌病

李 平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1100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尽管房颤本身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房颤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产生明显心悸、胸闷和乏力等症状,其最的危害是诱发或加重心衰,促进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我院近几年来收治房颤患者100例,将其病因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房颤住院患者,年龄61~93岁,男75例,女25例,病程4个月~30年。

1.2 诊断标准 100例房颤患者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房颤的分类按着“三P”分类方法,即阵发性房颤 (房颤能自动转复,持续时间<7天者)、持续性房颤 (房颤不能自动转复,持续时间>7天但≤1年者)和永久性房颤 (>1年者)。心功能按NYHA标准分级。房颤栓塞高危者定义为具有下列1项或1项以上者为房颤发生栓塞高危者:①有脑血栓栓塞史;②合并高血压;③合并糖尿病。

1.3 临床表现 大患者有心悸、头晕、疲劳、气短、晕厥和黑矇,少数患者无任何症状,而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伴有栓塞患者根据部位不同而表现症状不同。

2 结果

房颤患者病因构成:冠心病38例,高心病20,风心病13例,甲亢性心脏病12例,肺心病8例,瓣膜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阵发性房颤12例、持续性房颤20、永久性房颤68例;心功能I级21例、Ⅱ级61例、Ⅲ级12例、Ⅳ级6例。

在基础原发病治疗的同时,阵发性房颤经用β-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控制心室率后,部分患者能自行转复窦性心律。永久性房颤仅给予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全部得到控制。

3 讨论

冠心病居房颤病因之首。房颤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中风的危险是窦性心律者的5倍。高血压、左室功能障碍及年龄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常见因素,心房纤颤使心房收缩功能丧失,收缩期心室充盈量减少,也妨碍二尖瓣的关闭及协调,这些都减低心排血量,诱发心力衰竭。房颤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本组病例的结果还显示房颤以永久性及持续性为主,因为在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反复发作的快速房颤导致心房重构,从而有利于房颤的发生和自我维持,即所谓房颤诱发房颤。

房颤是多原因引起的,并且与其他病种并存。冠心病、高血压、左房增大、心肌病变等均与房颤发生率相关。如果能及时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控制血压,及早纠正血液动力学紊乱,防治心肌病变,对预防房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故防治基础心脏病是预防房颤发生的重要举措。

在治疗方面,不能一味追求复律,不论是用药物还是电复律均不适合,控制心室率及纠正心功能不全,使心室率维持在60~80次/min,结果较满意。对有严重症状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阵发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有基础器质性心脏病者可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关于房颤的抗血栓治疗,不论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均可显著减低脑卒中发生率。对于无危险因素的房颤可用阿司匹林,但对于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过去有栓塞病史等危险因素的房颤则主张用华法林抗血栓治疗。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 [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47.

[2]王红玲,谭文鹏.125例房颤病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8):1383-1385.

[3]胡大一.心房颤动治疗的问题与前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3):193.

猜你喜欢
永久性阵发性心肌病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