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跟痛症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2-01-25 14:14石卫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痛症滑囊骨刺

石卫华

北京电力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73

复发性跟痛症是指跟痛症状连续6个月反复发作。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患者,体型偏胖者稍多,严重患者足跟不能触地,行走困难,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主要原因见于跟骨下脂肪垫炎,跖筋膜炎,神经卡压,应力骨折后遗症等[1],部分伴有跟骨结节部位骨刺。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中长期效果不理想,复法率较高;自2006-2011年,我在门诊应用中草药外洗,针灸取穴治疗,局部注射,服用活血药物与非甾体类药物等方法,治疗复发性跟痛症患者108例,经随访,中长期疗效确切,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99足,男45例,女6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8岁;右足68例,左足40例,双足9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26个月,最短6个月;X线片显示有骨刺形成30足,无骨刺增生78足。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行走或站立时疼痛加剧,足底跟骨部位压痛,稍偏前内侧明显。

2 治疗方法

2.1 中草外洗 药用川乌、苏木、丹参、元胡、五加皮、独活、桂枝各30g煎水2000ml趁热烫洗患处,每天两次。

2.2 针灸取穴 部位:三阴交、阴陵泉、太溪、照海、然谷、昆仑、仆参及患部周围,隔天一次。

2.3 局部注射 常规消毒患处皮肤,用10 ml注射器抽取曲安耐德5mg,%2利多卡因针2ml,生理盐水3ml,在压痛点及周围做痛点注射,每7天一次,最多连续注射5次。

2.4 服用活血药物 强骨胶囊2粒,复合维生素片1片,每天2次,口服。

以上方法每7天为1疗程,未愈者继续治疗,不用中间间隔休息。

2.5 理疗 用布袋装大青盐加热后外敷于患处,20分钟每次,隔天1次。

3 治疗结果

108例患者得到随访,经治疗1个疗程内症状体征消失53足,两个疗程内状消失44足,三个疗程内症状消失11足。治愈时间最短11天,最长37天,平均19天,经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X线片复查,30足有骨刺形成者,骨刺无变化。

4 讨论

4.1 常见病因 ①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路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②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距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③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2]。

④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发生本病。

4.2 解剖及病理 跟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近似长方形,在人体站立时至少有50%的体重需要跟骨与距骨来负担。足部形成了内、外二个纵弓和一个横弓,足弓能起弹簧作用,以缓冲人在行走、跳跃及跑步时所产生的震荡。跟骨与距骨组成纵弓的后臂,以负重为主。通过跟距关节可使足有内翻、外翻或外展、外旋的作用,以适应在不平的道路上行走[3]。足跟部皮肤其皮下组织由弹力纤维和致密而发达的脂肪构成,之为称脂肪垫。跟骨结节外侧是趾展小肌、趾短屈肌的起点;结节内侧是屈趾短肌、跖筋膜的起点,跖筋膜是很厚的筋膜,到足前方变宽,并分为五束,被横向的纤维与各趾串连在一起.其深部为外跖神经、动脉.胫神经进入足部后分为内跖神经、外跖神经。内跖神经走向踉骨脂肪垫内,外跖神经又分浅技与深枝,支配处展小肌,此神经常在展肌深筋膜与跖方肌内侧头内下级之间受到卡压;另外,跟骨骨刺也可压迫内跖、外跖神经之分枝,导致跖筋膜炎,造成跟痛症状反复发作[4]。

4.3 治疗原理

曲安耐德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可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局部注射药量集中,作用直接,提高消炎镇痛的效果。针灸取穴治疗,取三阴交、阴陵泉以健脾胃、补肝肾、舒经活络;太溪、照海、然谷、昆仑、仆参等分布在足跟周围,经络走行与足底内外侧神经相交错,可达到疏通经络、提高分支神经对炎性物的免疫抵抗力双重功用。川乌、苏木、丹参、元胡、五加皮、独活、桂枝等中草药熏洗患部可达到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疏通经络,驱寒散结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再辅以大青盐热敷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消除疼痛症状。

中医则认为足跟痛属痹证范畴,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不足,气血乏源无力,久则成结,淤阻不通而痛;现代研究证实,足跟痛是由于跟骨本身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所产生。跟骨本身骨内静脉淤滞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跟骨内压增高[5],主要表现为跟部静息时酸痛及跟骨骨刺、肌筋膜肥厚、足跟部结节滑囊炎和跟骨脂肪垫变性等,而引起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反复的微小损伤而成积累性损伤,以及过度负荷疲劳导致肌腱、韧带、筋膜的拉伤,局部出血、水肿、炎性渗出,甚至引起骨质增生形成骨刺[6]。通过上述几种方法结合应用、综合治疗复发性跟痛症,中长期临床效果满意。

[1]范竞,周福贻;跟痛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断方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65-67

[2]姜琳;老年性足跟痛的应对方略[J].长寿;2005年06期;14

[3]王亦璁 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136)

[4]路继科,欧阳甲,王孝先,李玉军,米吉提;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支卡压所致跟痛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3年03期。

[5]张艳荣,郑振泉,刘俊莲,刘风林;经皮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J].解剖与临床;2005年02期;21

[6]吴富章,郑华龙等;顽固性跟痛症的选择治疗;临床骨科杂志;2003年01期76。

猜你喜欢
痛症滑囊骨刺
王培民教授辨治跟痛症经验浅析
中医治疗跟痛症的研究概述
贴膏药并不能治骨刺
浑身骨刺的肯龙
吴中朝 他用一根银针直击“痛症”
国医大师熊继柏运用金铃子散复方治疗痛症验案5则
肯龙的凶悍骨刺
线阵及凸阵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髂腰肌滑囊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髋部滑囊炎的高频超声表现
超声在围髋关节相关滑囊炎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