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发生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2012-01-26 06:51周新虎剡根强王静梅
中国兽医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口蹄疫权重病毒

周新虎,剡根强,王静梅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偶蹄类动物为主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几十年来,口蹄疫疫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我国所在的亚洲地区疫情十分严重,新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气候、环境、主要易感家畜(牛、羊、猪等)的饲养数量和密度、人员、动物及其畜产品的流动、动物群体的免疫水平等均可影响口蹄疫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将环境、生态和社会人文活动等方面的各种相关因素综合,进行口蹄疫风险评估,确定疫情发生的风险程度,尽早做好预防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实施,可有效地提高整体防控效率,减少重大经济损失。

风险评估[1]是以科学为基础,对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或结果进行逻辑判断的一种过程,是将专家经验知识和现代数学方法相结合,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指标值和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最后用合适的阈值来确定风险程度或根据风险因素的权重采取相应防控措施。目前我国有针对禽流感[2]、蓝舌病[3]、牛海绵状脑病[4]等流行病风险评估体系的报道,但尚无对特定环境下口蹄疫疫情发生风险评估的报道。因此,本文拟针对我国新疆特定的生态系统和饲养环境建立口蹄疫疫情发生风险定量评估体系,以弥补定性分析的不足,实现对新疆特殊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疫情发生风险程度的评估。

1 建立口蹄疫发生风险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欲研究口蹄疫的发生风险,首先必须考虑其发生风险的各因素,为了使这些因素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口蹄疫发生的风险程度,且这些因素指标的采集具有稳定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在确立口蹄疫发生风险因素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5]。

1.1 科学性原则 由于口蹄疫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周期性、传播多样性等流行病学特点,在确定口蹄疫发生风险因素时应以其流行病学特点为基础,这将关系到后续风险评估的质量。

1.2 重要性原则 影响口蹄疫发生和传播的因素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必然在分析过程中冲淡一些决定因素的作用,造成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因此,研究中必须选取在口蹄疫传播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进行评价。

1.3 稳定性原则 对口蹄疫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时,某些影响其发生和传播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且难以搜集,会影响到整个评估体系。因此,研究中应选取相对稳定的因素进行评估。

1.4 独立性原则 如果选择的因素在内涵上有交叉,则在分析评价时就会难于评价和比较,并会加重或消弱该因素的权重,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5 可行性原则 风险评估指标的选择应具有可采集性、可量化和易于评价的特点,每项指标都要有资料来源,可从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中获得,也可经实地调查获得,并能够进行有效地衡量或统计。

2 确立口蹄疫发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建立的口蹄疫发生风险因素的基本原则及口蹄疫的传播机制和其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区域口蹄疫防治工作现状,经分析论证,初步确定了口蹄疫发生的风险因素,风险因素的详细说明如下。

2.1 本地及周边地区疫情因素

2.1.1 饲养地区的疫情史 口蹄疫的暴发有一定的周期性,虽然不同地区其周期性存在一定差异,但经过长期大范围的调查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2.1.2 周边地区的疫情史 适宜的气候条件、农场间人员、物品和器具的流动可使疫情从一个地区迅速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暴发。

2.2 饲养管理因素

2.2.1 养殖密度 家畜分布密集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口蹄疫的传播程度和速度。

2.2.2 饲养管理方式 家畜散养、不同品种家畜混养、与易感动物的频繁接触均可增加口蹄疫传播的可能性。一些合理的管理方式如圈舍隔离、禁止未经消毒的外来人员和物品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的自身消毒及定期的环境消毒等均可降低口蹄疫发生与传播的机率。

2.2.3 家畜粪便的处理 由于病畜能从粪便中排出大量口蹄疫病毒,被粪便污染的工具、饲料、笼具、衣服和鞋子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d。粪便处理不当可提高口蹄疫传播的可能性。

2.3 气象因素

2.3.1 温度 从口蹄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来看,温度越低,病毒存活时间越长,且具有传染性;温度越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但仍然具有传染性。

2.3.2 湿度 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大于55%时,口蹄疫病毒活力保持稳定;当相对湿度小于55%时,口蹄疫病毒活力很快丧失。

2.3.3 日照时间 口蹄疫病毒对阳光敏感,在直射阳光下60min即可失活。

2.3.4 有风的天数和风速 口蹄疫病毒的主要来源是病畜呼出的气体、圈舍内的各种废物、含病毒的污物尘屑等,当有风的天数多,且风速大时,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空气进行快速远距离的传播。

2.4 周边野生动物的分布因素

2.4.1 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活的野生动物的类型 口蹄疫病毒可以感染多种野生偶蹄动物,并且因为动物的类型不同,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不同,所以野生动物的类型是影响口蹄疫疫情发生的一个因素。

2.4.2 家畜与野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情况 家畜与野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可导致口蹄疫的发生与传播,因此可从养殖场内发现其他动物的情况,是否封闭式养殖,有无共用水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2.5 生态环境因素 水系的分布情况:水系决定着各种动物的分布,带病毒的动物在沿途通过其排泄物污染水源和土壤,造成该地带及周边地区口蹄疫的发生与传播。

2.6 活畜及畜产品贸易因素

2.6.1 活畜及畜产品贸易市场的检疫力度 活畜上市之前没有良好的病毒检疫与监测环节,会导致病畜进入市场流通,引起口蹄疫疫情的发生。

2.6.2 活畜及畜产品贸易市场的卫生状况与消毒情况 活畜贸易市场若卫生条件差,家畜排泄物未及时清理与消毒,可使该贸易市场成为疫源地。有些地区在活畜及畜产品市场上同时贩卖不同品种的家畜或野生动物给口蹄疫的发生与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2.6.3 引进市场动物的检疫、隔离措施及免疫状况引进的易感动物是否来源于非疫区,是否进行严格检疫;引进后是否采取隔离观察,是否加强免疫等。引进感染动物或感染动物的跨界流通是造成口蹄疫跨区域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7 屠宰加工方面因素 屠宰场所与工艺流程。近年来私屠滥宰的现象虽然减少,但尚未根除,部分家畜没有经过任何检疫措施就进行屠宰,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对废弃物如皮毛、血液、内脏等没有经过正确的消毒方法处理,这些情况都有可能造成口蹄疫的发生与传播。

2.8 家畜免疫方面因素

2.8.1 免疫接种与免疫监测 疫苗接种是控制口蹄疫的主要措施。疫苗的选用,免疫程序的制定是否合理,免疫密度的高低及监测的免疫抗体水平是否保持在有效范围内,是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

2.8.2 口蹄疫病毒感染抗体检测结果 通过采用3ABC-ELISA检测灭活免疫畜群中有无3ABC抗体阳性动物及阳性率的比例,可了解是否有口蹄疫野毒存在及发生疫情的可能性。

3 口蹄疫疫情发生风险的评估操作方法

3.1 口蹄疫发生风险指标的量化评价 口蹄疫发生风险评估的本质是一个定量分析的过程,即用数字去反映可能发生口蹄疫的概率,对各项指标根据病毒生物学知识和相关人员的经验知识找出适合口蹄疫发生的条件,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将各项子风险指标的风险程度设为3个等级,分别为高风险、中度风险与低风险,相对应的分别设定发生口蹄疫的概率P为:高风险发生概率为P1,中度风险发生概率为P2,低风险发生概率为P3(取值区间是P<0.1或P<1)。

3.2 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权重[6]也称权数或加权系数,它体现了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该评估体系所涉及的每项指标对口蹄疫的传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必须确定各个子风险因素的权重。目前多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来计算权重。

3.3 风险指标的综合评价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综合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方法[7],即将已经确定的风险指标(包括对应的子风险指标)和其对应的权重系数通过一定的算法处理、计算为一个风险因素整体性的综合评估值,方法为:每个指标的分值等于其自身权重与其包含的子风险指标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该风险指标评价的总分值。以本地及周边地区疫情因素为例:设其综合评估值为R1,权重系数为WA1,所包含的子风险因素对应权重为 WB1和WB2,经调查研究得知B1发生的概率为P1,B2的发生概率为P2,那么得出R1=WA1(WB1×P1+WB2×P2)。

4 讨论

本文所建立的口蹄疫发生风险评估模型仅是对风险评估方法的探讨,在研究口蹄疫发生风险指标时,除考虑科学性、重要性、稳定性、独立性的基本原则外,还注意了因素的可执行性,以便能准确有效地衡量各项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分为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半定量)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是采用数学方法得出风险存在的概率。由于口蹄疫流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及难于取得的相关数据资料,对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指标如温度、湿度和日照等,可根据病毒生物学知识和相关人员的经验知识找出适合口蹄疫发生的条件,通过咨询专家建立高风险、中度风险、低风险3个风险等级;对定性指标如饲养方式、活畜及畜产品贸易情况等,可通过咨询专家和相关行业工作者,凭借其对该地区多年信息与资料积累和经验进行评估,得出高风险、中度风险、低风险3个风险等级。

风险概率数值的大小不是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明确不同风险因素的权重值,即确定不同风险的优先次序或等级,对于风险级别高的因素如:口蹄疫病毒感染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应优先考虑防制措施。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按照风险概率数值排序的方法,或采用区间划分的方法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为使评估结果准确,首先需要掌握大量科学的相关信息数据。这可从相关部门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中获得,也可经实地调查获得。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疆地区或全国性的口蹄疫疫情发生风险数据库系统,为口蹄疫发生风险评估做基本数据储备。

[1]李静,王靖飞,吴春艳,等.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风险评估框架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0):2114-2117.

[2]孙菊英,吕钢进,宋雪花,等.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预警评估体系研究[J].中国家禽,2006,28(12):23-25.

[3]Sutmoller P,Wrathall A E.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foot-and-mouth disease,bluetongue and vesicularstomatitis by embryo transfer in cattle[J].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1997,32:111-132.

[4]Schudel A A,Carrillo B J,Weber E L,et al.Risk assessment and surveillance for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in Argentina[J].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1996,25(3-4):271-284.

[5]陆永昌,张家祝,张明江,等.虫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3,12(26):28-30.

[6]范春彦,韩晓明,汤伟华.AHP中专家判断信息的提取及指标权重的综合确定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1):65-67.

[7]比晓丽,洪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17(2):122-124.

猜你喜欢
口蹄疫权重病毒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权重常思“浮名轻”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