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建筑科技强国 创造我们和谐家园

2012-01-26 10:00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23期
关键词:科技建筑发展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收获丰收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围绕如何高举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伟大旗帜,坚持正确方向,认真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创作方针,充分发挥建筑学会知识人才密集、专业领域宽阔等优势,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智囊作用,为推动我国城乡建设和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同时,2012年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互访方面也取得新成果。

2012年也是我国建筑科技界喜事连连的一年,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中国建筑学会顾问吴良镛先生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青年建筑师王澍博士荣获普利兹克奖,这是中国建筑科技界的空前盛事,也是党和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建筑科技界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中国城乡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充分肯定,是几代建筑科技工作者艰苦卓绝努力奋斗的结果。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的建筑大国,大量的建筑实践活动,促进了建筑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建筑科技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代表当今建筑科技发展水平的工程建筑在中国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包括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工业建筑、特种建筑(电视塔、水池、水塔、仓储、大型设备基础)、大跨度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机场、核电站以及人居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和配套设施集中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建筑科技的发展成就。

但是,我国至今还不是一个建筑科技强国,在工程实践、工程理论和工程计算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计算方面,大部分重要应用软件是来自外国。在工程实践方面,一些重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面甚至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在整体上,从前期规划、工程设计到施工建造及工程管理,工程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在国际上知名的建筑工程专家还很少,与建筑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建筑的高能耗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二是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问题;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安全与建筑防灾减灾问题;四是建筑创作导向问题;五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问题;六是建筑工程标准规范滞后问题;七是建筑科技创新机制问题;八是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机制不合理问题等。要实现建筑大国向建筑科技强国的根本转变,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正确的建筑创作方向

建筑是为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服务,具有很强的物质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筑创作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和不同社会的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中国人口众多,有效耕地面积占比很低,资源相对匮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建筑创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筑设计人员一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进行建筑设计和建筑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对建筑实践的主导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精品建筑、和谐人居环境与和谐城市,为老百姓提供宜居的城市、现代化的城市,使建筑创作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建筑创作发展道路。

二、坚持建筑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支撑一个国家强盛的脊柱。胡锦涛同志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二十三届院士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立足本国国情和科技基础,适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借鉴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发展科技的成功经验,创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适应本国发展要求的科技发展模式,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我们要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制定明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根据发展需求确定科技战略重点,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突破,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加强科技储备,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建筑是一门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实践的综合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它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深化以及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要提高我国建筑科技水平,有赖于建筑工程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和突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的特性,逐步形成系统的建筑实践理论和应用技术,来促进建筑工程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一是建立有利于建筑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拓展有利于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更广阔更宽松的环境和空间。二是适时修改、完善建筑技术安全标准规范,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机制,四是注重建筑设计对建筑实践的主导作用,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特别强调指出在建筑节能的规划、设计和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新突破、新作为;五是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特别是要扶持有科学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三、要重视发挥科技社团的作用

中国建筑学会作为全国建筑领域综合性科技社团,具有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优势和人才荟萃、专家密集的学术优势。因此,要注重发挥学会在建筑领域的科技引领和科技智囊作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展广泛地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继续教育和人才培训等活动。中国建筑学会在推动我国由建筑大国向建筑科技强国转变进程中,应当而且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为主题的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既是对近年来我国建筑科技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交流和展示,也是对中国建筑科技发展进行展望。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建造具有浓郁文化特征和艺术魅力的建筑和城市与乡村,促进人与建筑、人与城市和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中国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目标、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让我们奋发努力,共同去创造美好的家园!

(本文为车书剑理事长在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上所致开幕词)

猜你喜欢
科技建筑发展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