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

2012-01-27 09:47欧阳培曹志宏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2年7期
关键词:利用体系资源

欧阳培,曹志宏

(1.湖南省循环经济研究会,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湖南长沙410001)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

欧阳培1,曹志宏2

(1.湖南省循环经济研究会,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湖南长沙410001)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先进、规范、完整的回收体系是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总结、分析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学地提出建立高效规范回收体系的路径选择,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状;问题;路径选择

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将迎来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先进、规范、完整的回收体系是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并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1 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1.1 发展现状

1.1.1 取得的初步成效

(1)回收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先后在2006年和2009年启动了两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共确定了55个试点城市和11个区域性集散基地,基本覆盖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55个试点城市初步探索形成了社区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发展模式,培育了近100家龙头企业,新建和规范网点40 000多个,新建和改造集散市场160余个,试点城市再生资源的回收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左右[1]。到2010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量共计约1.5亿t,其中:废钢铁回收总量为8 310万t,废有色金属750万t,废塑料1 200万t,废纸3695万t,废弃电器电子产品1.2亿台(约284万t)。各省、市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并采取有力举措,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保障。居民社区建立的回收网点改变了过去走街串巷、散兵游勇式的传统回收模式,进一步规范了回收行业秩序,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分拣中心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和处理能力,回收质量与效率得到明显提高;集散市场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70%的品种得到了综合开发,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35%和40%,煤层伴生的油母页岩、高岭土等矿产进入大规模利用阶段。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超额完成规划目标9个百分点。累计利用粉煤灰超过10亿t,煤矸石约11亿t,冶炼渣约5亿t,回收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9亿t,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70%,年利用量达5亿t[2]。

(3)利用水平明显提升。钒钛资源、镍矿伴生资源实现综合开发,稀土等元素得到高效利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研发成功并逐步产业化,废旧家电的全封闭快速拆解和高效率物料分离等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中试成功。年产5 000万m2全脱硫石膏大型机组装备投入运行,煤矸石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4)综合效益日益显现。资源综合利用己经成为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等资源型行业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2010年,全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在20 100万kW,相当于减少原煤开采4 000万t,综合利用发电企业达400多家,带动就业人数近10万人;从钢渣中提取出约650万t废钢铁,相当于减少铁矿石开采近2 800万t;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减少堆存占地约1万hm2;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 000 万人[2]。

(5)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在回收体系建设中,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行业集中度的大幅提高。众多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资本充足、采取连锁经营等现代发展模式的回收企业脱颖而出,推动了行业生产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一批大型企业营业额突破百亿元,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辐射力;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工艺和技术得到了快速提升,部分处理加工技术和装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1]。

(6)以旧换新举措成效显著。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工作作为一项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截至2011年4月10日,全国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4 426.8万台,销售额1 667亿元,回收旧家电4 580万台,拆解旧家电3 420万台[1]。政策实施两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起规范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规范的回收体系成为有效回收废旧家电的重要渠道,具有资质的拆解企业对废旧家电集中拆解,有效回收利用钢铁、塑料、有色金属等资源近50万t[1],消除了原有回收模式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统一。

(7)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十一五”时期,各省、市认真编制发展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完善了政策保障措施,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颁发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标准》(初步框架),各地从实际出发,出台了地方性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立法文件和行业指导性文件,确立了回收经营者备案制度、回收废旧金属登记制度,制定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监管原则和回收网点规划的制定原则。同时还开通回收经营者网上备案系统,建立了回收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指标体系,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社会各界普遍重视。随着循环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重要地位不断显现,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已成为地方经济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再生资源行业发展,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

1.2 面临形势

1.2.1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中央伟大的战略决策,我国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逐步走向生态文明。资源与环境成为国力的重要象征,同时,新形势下资源与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到21世纪中后期,再生资源将成为主要的资源来源,再生资源利用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再生资源生产和消费国,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做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再生资源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废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充分回收利用是国家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世界大部分矿产资源控制在少数国家手中,价格操纵在少数寡头手中,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迫切要求再生资源产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2010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1.5亿t,再生资源的社会存积量越来越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前景广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通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在取得一些好的成效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资源回收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治理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这个领域里,存在重利用、轻回收的观念,造成回收渠道不顺畅,存在废旧物资回收不到位的现象,存在有利用价值的再生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再生资源量不断扩大与增加,回收工作不跟上,造成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再生资源作为我国基础材料工业的原料供应主要来源之一,是缓解资源紧张状况和环境压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1.2.2 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具有相当潜力,如废塑料的回收率仅为24%,每回收利用1 t废塑料,就可获得0.85 t塑料原料,相当于节约3 t石油;每回收1 t废纸,可重新造纸800 kg,相当于节省木材 3 m3、节煤 1.2 t、节水 100 m3、节省化工原料300 kg、节电600 kW·h。实践证明,废纸经过反复利用后,纸浆的强度基本保持恒定。对废铝的回收利用,我国只能达到7~10次循环,而日本可达21次循环[1]。因此,我国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后发优势。以家电业为例,我国目前家电产品保有量巨大,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就分别达3.5亿台、1.3亿台和1.7亿台[1]。这些电器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家庭的,按正常使用寿命10~15年算,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迎来了一个家电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每年将淘汰约1 500万台旧家电,相当于一座蕴藏量大、品位高的矿山。目前,我国从废弃电器中提取铜、锡,以及从废弃电池中提取汞、锰、镉、铅、锌等再生金属的技术比较成熟,相应的商业化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产量由2001年的5 238万t增至2010年的1.5亿t,增长286%。我国目前每年仍有大约500万t废钢铁、20万t废有色金属、1400万t废纸,以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缺乏有效回收利用,且资源化的水平较低。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回收体系运行不畅

经过多年来建设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初显雏形,但总体看,回收网点数量和布局与现实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回收网点的覆盖率和创新回收方式,达到所有物资应收尽收。县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仍是薄弱环节;分拣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亟待改进,集散市场的交易、集散、信息发布等功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行业中从事回收的大型骨干企业数量偏少。

2.2 发展理念亟待转变

一些企业固守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普遍存在着“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缺乏经营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从业者社会地位较低,在工作中饱受歧视。

2.3 经营秩序有待规范

再生资源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缺少完整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体系。回收网点和集散市场布局不合理、经营秩序较混乱等问题较为突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的现象比较严重,不仅影响到市容市貌,也不利于社会治安。回收渠道多元化、回收秩序无序化、各类资源分散化问题也非常突出。

3 路径选择

3.1 建立高效规范的回收利用体系

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是资源短缺和市场无序。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建设高效规范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是行业最为紧迫的中心任务。从现实出发,我国在废钢铁回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等方面已经形成的回收网点和企业群体将是建立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企业基础和网络基础。因此,应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合理规划与政策引导,在各行业协会的带领下,形成以区域市场为依托,以功能完备的回收、流通、加工、配送为重点的完善市场,以信息化带动规模化和产业化,为建立高效、畅通的回收利用网络打好基础。

加强社区回收网络、集散交易市场建设。在较大的社区和小城镇设计具有一定规模的再生资源分拣分选中心,进行合理的分选和加工,建立起与大型集散交易市场、综合利用企业的产业配套设施服务。

通过回收企业的深加工和配送方式,降低再生资源流通成本,提高综合利用企业的资源保证度。

以资源集中地区已经形成的再生资源专业市场为依托,以东部带动西部,沿海带动内陆,中心城市辐射边缘城镇的思路,大力构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集中地区相互配套协调的回收、集散、贮运、分选、加工物流体系,实现主要再生资源向中心交易市场利用企业合理流动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格局。

3.2 引导和培育市场,完善市场功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以现有再生资源市场为依托,一是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的构建,二是抓好加工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园区内企业走深加工的道路,逐步建立工贸结合的产业模式,延伸产业链、供需链和深加工价值链,以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集约化、产业化。

3.3 大力开发国外市场,开辟广阔的资源渠道

市场空间广阔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应通过多种渠道挖掘资源潜力。国外集中采购和国内分类拆解深加工的有效结合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调整进口再生资源的进口税收政策,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简化进口废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塑料、废纸、报废汽车压块的进口手续,促进废金属进口企业向国外市场开拓,争取更多的资源用于建设。

3.4 建立企业经济技术标准,实行再生资源产业准入制度

通过现有企业和网点的整合与调整,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政府通过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并注意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改变当前回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网点设置不合理的局面。应通过企业经济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加强培训与职业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整合市场、规范企业,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打好基础。

3.5 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增强国家竞争力

目前亚洲国家对再生资源国际市场的需求逐步增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正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一方面,发达国家希望优质的原料留在本国,对出口废料进行限制,获得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越南、印度等,也正在利用自身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与中国争夺国际市场上的再生资源。因此,应认真研究,实行再生资源进口的优惠税收政策,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6 建设和扶持一批再生资源示范项目与示范园区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对全国再生资源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形成有效的流通与利用网络。目前已经建成的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园区已经成为再生资源的有效集散和基础材料供应基地,要根据园区的区位条件和产业链的构成,大力发展深加工项目,使之成为流通业紧密结合的原料配送基地。在国家批准的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单位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培育回收利用的先进企业和高起点园区建设,以点带面,逐步带动全国的市场建设更快发展。

3.7 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市场体系建设缺乏政府的宏观管理,企业自身发展缺少后劲;市场建设缺乏区域规划的引导,网点建设布局没有纳入政策规划;技术进步缺乏自觉投入;政府和企业之间尚未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统计系统;政府规划与企业建设相互脱节,等等。因此,“十二五”期间,应加快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进程,加强对大型骨干企业和市场的扶持和引导,切实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全面展开。

3.8 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通过引进、吸收、合理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快对工信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的应用,加快国内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提高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重点发展废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等大宗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的加工处理能力。争取在“十二五”末期,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3.9 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宣传力度

促使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政府以及商务、发改、环保、科技、住房建设、公安、工商、供销等部门都要加大对再生资源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现代化的宣传媒介,辅之墙报、海报、宣传栏等传统的宣传工具,提高全社会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实行再生资源日,保证宣传持续性。同时将有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知识列入中、小学教材,提高全社会对资源化重要性的认识,使全民都来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通过宣传,使公众了解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严峻现实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尤其是要建立自觉利用再生资源产品,愿意承担一部分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成本的意识。宣传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先进典型。

[1]姜增伟.为建立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作出新贡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09):1-3.

[2]解振华.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02):3.

Current status,problems and path selection for recycl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hina

OUYANG Pei1,CAO Zhihong2
(1.Hunan Circular Economy Research Association,Changsha 410007,China;2.Hunan Resource Recycling Association,Changsha 410001,China)

Recycl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 and circular economy.And an advanced,normative and complete recycling system is the ke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industry.So it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ask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recycling system construction,and put forward the path selection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and normative recycling system.

resource recycling system;current status;problem;path selecion

F124.5;X705

A

1674-0912(2012)07-0021-04

2012-04-29)

欧阳培(1942-),男,湖南平江人,教授,国际科学研究院终身教授,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写成员,湖南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循环经济与再生资源理论及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利用体系资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