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航天数字文化产业的思考

2012-01-27 16:52何伟
中国科技产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航天数字

何伟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0所,北京7254信箱1分箱,100074)

航天领域的数字文化建设起步于本世纪初期,那个时候社会上一些大型数字文化企业已基本成型或成熟,声像影视、网络应用等,数字文化产品已普及到各个领域、各个阶层。航天数字文化产业建立契机多为保障辅助科研生产,生产数字文化产品的企业不是军品产业的延伸,就是民品保障部门转型或重组,而专业也多集中在虚拟技术、网络应用、数字多媒体、影视动画、广告设计、数字印刷等有限的几个方面。在航天特殊的性质下,数字文化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方针多局限于“在满足系统内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参与社会竞争”,管理模式、体制机制、运营方式等参差不齐,各具千秋。中国航天事业肩负神圣使命,亟待加大航天数字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快速度,上规模,上水平,发挥应有的助推作用。

1 航天领域数字文化建设现状

1.1 体制、机制构成

依靠航天品牌,航天数字文化企业在转型或重组后,发展虽平缓,但总还“有饭吃”。然而,像多数企业一样,在自身资源被开发殆尽,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就再难有显著突破。多元化经营可以说是航天企业发展数字文化的必然和唯一出路。以大多数航天领域文化传媒企业为例,业务范围一般包括影视动画、广告设计、展览展示、数字印刷技术等,多个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几项业务独立发展,又相互依托,资源互助互利,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利用。

在管理结构上,大部分航天数字文化企业依旧袭用行政机关的部门构成,企业各部门行政事务和业务交叉较多,总体行政机关味浓重;为了产业的长远发展,一部分航天数字文化企业勇于改革创新,大胆施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总经理领导下的事业部制,具体模式为:总经理下设事业部经理,事业部内部设总监,事业部经理独立负责各事业部经营管理,总监实质抓产品制作进程和质量,在分配机制上也全部按岗论绩付酬。

1.2 人员、专业构成

为满足业务的拓展和专业的需求,航天数字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构成基本为:航天在编职工+专业社招人员。航天企业在用人制度上进行了突破性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按才用人,在严格政审的前提下,大量的专业社招人员进入航天企业,他们与在编员工同工作,同生活,同待遇。社招人员的进入,不仅充实了企业的专业需求,更重要的是给航天数字文化企业带来了当前数字文化业界最新的思想、活力和技术,使企业始终跟得上业界的步伐。

航天数字文化企业的专业大多集中在数字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广告设计、数字印刷等几个方面,这是由企业的“辅助科研”特点决定的,多数航天数字文化企业在拓展、转型或重组前也都是从事相关专业。

1.3 业务经营概况

为配套服务科研生产,航天数字文化企业继承航天工作作风,产品的策划、制作、营销各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运作程序。“严、细、慎、实”工作作风,赢得了社会客户的青睐,再加上航天品质的保证,企业除系统内客户外,还与不少社会客户保持了密切联系。

2 航天领域数字文化运作特点

2.1 注重树立航天特色企业发展观

航天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社会数字文化企业有所不同。在“军民融合”的整体思路下,需要树立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开放性的全局视角、市场化运作、差异化管理。系统性的思维,强调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突破闭塞的纯技术路线,以技术促文化,以文化带技术,达到从内到外推动航天事业整体发展的远景目标。开放性的全局视角,强调视野的开阔,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件事情,要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思考。市场运作、差异化管理,强调要按照不同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坚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市场快速反应,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快速实现研发生产转化,实现军品项目和民品项目的互相促进。

2.2 注重内容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融合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数字文化产业一路逆流而上,直接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众多发达国家由生产型主导社会向内容型主导社会逐步转变。与此同时,世界的人文观也在数字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就成了新时期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具体体现,它将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们的分离和对抗则会导致传统文化创新乏力和科学技术人文缺失。

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航天企业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十分重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太空家园馆播放了由航天数字文化企业制作的3D(立体)动画电影《万户飞天》和《太空侠》,博得了中外观众的高度好评。在最初的官方遴选时,这两部作品之所以能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它们蕴涵着纯正的东方文化,最能代表中国的航天精神。反观我国动漫市场,有些企业已经迷失了方向,大量的模仿、翻制,终于让外国人用《功夫熊猫》给狠狠地将了一军。《万户飞天》、《太空侠》以及《功夫熊猫》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我国数字文化产品要走出国门,必须植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再次坚定了航天数字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及路线。

2.3 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

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数字文化产业是将高科技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型产业,是否能够建立一支适应产业发展乃至推动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关系到产业的长期和纵深发展。

近年来,航天数字文化企业十分重视对知识和能力结合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吸收,并与部分高校联合开展了人才输出合作,增加人才储备;注重对员工成长的培养,追求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在选用人才时,航天数字文化企业优先选择那些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是人才进入航天需要将自身艺术能力和高科技相结合必需的素质要求,也是由数字文化产业飞速发展更新换代的特征决定的。

2.4 注重产业多元发展的合理性

航天数字文化产业尽管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是稳中有快,除体制特殊性外,得益于在有限专业中的合理多元发展。诚然,放眼业界,数字文化企业多元发展例证数不胜数,然而就合理的多元发展方面,航天数字文化企业大多做得很好。

目前,航天领域文化传媒企业几乎都涵盖影视动画、艺术设计、展览展示、广告策划几个业务板块,这就是考虑到影视动画可以应用于展览展示,艺术设计可应用于影视动画和展览展示,展览展示又可以反过来带动影视动画和艺术设计业务的发展,无形中相互拉动了各专业成长,扩大了业务范围。不贪多,顾合理,在可以掌控的有限几个行业中不断做大、做强,航天数字文化产业的精兵路线,值得一些有志在数字文化产业热潮中,作为一般的中小企业借鉴。

2.5 注重正确处理业务开展与保密工作的关系

航天数字文化企业生存和生长在航天事业之中,而航天的设计、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甚至于典型人物,无不存在保密问题,有些密级还相当高,这就给大部分不具备国家保密资质的航天数字文化企业,带来十分的困难和极大的制约。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指导下,航天数字文化企业一方面坚持对员工进行经常性保密宣教、培训和考试,建立严格的保密规定和制度,严把设备、载体特别是重点部位的保密关,同时注重处理好市场拓展与保密的关系、时间节点与保密的关系和社招人员多与保密的关系等,在各个环节牢固树立“保密至上”的思想。

3 航天领域数字文化建设的前景思考

随着数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航天数字文化产业及其衍生行业将多姿多彩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给未来时代一个难以想象的惊喜。通过有关数据可以预见,航天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数字幻象、虚拟体验系统、数字长廊、全息互动幕墙、幻影成像、增强现实、3D影院、4D影院等多领域实现创新突破,推动肩负神圣使命的航天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加速发展数字文化助推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的内涵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去,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兼顾、相互促进。对航天工业来说,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是应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改革,实施全面体制机制建设和整体资源结构调整,利用军品资源壮大民品发展,利用军民品协调发展提升核心能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早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指出:“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在掌控着国家最尖端科技的航天领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落实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最好体现,航天民品应有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席地。设想,当航天民品若将数字幻象、虚拟体验系统等先进数字技术全面开发利用,无疑会成为“军民融合”的巨大助力。

3.2 加速发展数字文化助推科研生产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当有更加先进、更加便利、更加符合人类审美的事物出现时,旧事物毫无疑问将被以最快的速度取代。在航天科研生产中,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2011年,航天某院展厅全面实现数字化展示,其中有大量数字展板,可以在虚拟屏幕实现360度展示,虚拟装配、拆解,适合任何类型受众观赏参与,实现产品虚拟现实演示,无论预研模拟、毁伤效果、技术剖析等等,都可以用虚拟现实或三维技术演绎得真真切切。

将飞速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衍生出的更为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于科研生产,必将对航天领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助推作用。

3.3 加速发展数字文化助推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直接提升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无限的活力,引导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当今企业文化最常用的表现方式,都来自数字技术,精美的宣传册,精彩的宣传片,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展厅……都成为企业最好的名片。

数字技术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方式,目前来说的应用,多用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形式上的展示万变不离其宗,真正做好企业文化的宣传,需要的是对企业文化的深入了解、体会。在航天领域,可以说只有航天人对自己的文化领悟得最深刻,航天数字文化服务于航天企业文化再合适不过了。

3.4 加速发展数字文化助推航天文化“走出去”

中国航天有许多优秀文化理念,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优秀文化不仅仅适用于航天,也完全适用于全国各行各业。

航天数字文化企业除了助推航天事业外,发挥宣传载体的作用,将优秀的航天文化传播出去,让世人了解航天,让航天精神感染世人,也是航天数字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

实现这个责任和义务的前提,是企业本身的做大做强和“走出去”。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以展现航天文化的优秀作品打入市场,将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和弘扬文化的义务宗旨相辅而行,是航天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外树形象,内辅科研,以新的表现手法服务航天,在航天领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与时俱进思想的高瞻远瞩,是航天使命的迫切呼唤。

[1]张军.科技人员激励规律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金壮龙.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研究[J].复旦大学.2003年.

[3]汪礼俊.数字内容产业——英国经济新引擎[J].通信企业管理.2008年第6期.

[4]贺艳.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新视野.2010年第6期.

[5]裴秋菊.探索文化与科技的临界点[J].文化月刊.2011年第12期.

[6]翁容.数字出版三问[J].印刷技术.2010年第15期.

[7]李婧;李凌汉.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府调控[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航天数字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逐梦航天日
答数字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数字看G20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成双成对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