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探析
——以京族为例

2012-01-28 04:36黎树式
海洋经济 2012年6期
关键词:京族三岛少数民族

黎树式

(钦州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沿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探析
——以京族为例

黎树式

(钦州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京族,是中国典型的沿海边疆少数民族,是中国人均最富有的少数民族。但京族地区目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旅游经济开发秩序混乱等问题。在分析京族地区生态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实施生态经济管理、发展生态产业和挖掘和保护京族海洋文化等对策建议。

京族;生态经济;海洋生态渔业

中国民族地区发展普遍存在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对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的现状研究,有助于认识和全面把握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的现实,为民族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高决策依据和发展思路[1]。民族地区面临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挑战[2]。经济发展驱动力的不足、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两者互动机制的阻塞,均会导致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链的断裂[3]。

沿海沿边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有恶化趋势,研究广西沿海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京族地区生态经济,可以为加快京族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广西沿海沿边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1 京族地区生态经济现状

京族是中国少有的以海洋渔业为生的少数民族,同时也是跨境民族。京族是中国22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之一,总人口为2.08万人[4],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市下辖的东兴市(县级市)江平镇及东兴镇沿海一带(东兴市京族人口14 764人),尤聚居在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潭吉、贵明等5个行政村,人口1.12万人,其中万尾、巫头、山心素有“京族三岛”之称[5]。

1.1 京族地区自然环境状况

“京族三岛”,即万尾、巫头和山心三个小岛,由海水冲积而成,总面积约22 km2。其中,万尾和巫头二岛海拔只有8 m,万尾岛面积最大,为13.7 km2,巫头只有5.13 km2,山心岛为3.3 km2。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围海造田”运动,将京族三岛与陆地连接起来,修筑起了近三千米的拦海大堤,因此三个小岛变成了半岛。万尾处于江平半岛的最南端,属于三岛中最大的岛屿,全岛地势平,地形狭长如带,东北面隆起,向西逐渐缩小,外形犹如一只向东游去的海豚。京族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最高温度为34℃,最低为3.4℃,平均为21.5℃至23.3℃。雨量充沛,每年平均雨量达1 300 mm[6]。

1.2 京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从解放前的“靠海吃海”,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边境贸易大潮后的“靠边吃边”,再到现在的“边海通吃”,既享受国家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又享受沿边地区的优惠政策;既享受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又享受东兴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京族地区人民抓住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依靠自己的勤奋双手,实现经济发展的“农、副、渔、商”多元化发展和民族的整体富裕,成为中国人均最富有的少数民族。

1.2.1 继承优良传统,发展海洋渔业

自从15世纪京族人在中国定居之后,渔业生产一直是京族人最为主要的谋生方式。虽然这种“靠海吃海”的谋生方式在人民公社时期曾受到“以粮为纲”产业政策的影响,在1989年以后的最初几年间也一度受到过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冲击,但始终主导着京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方向。目前,京族人民充分利用丰富的“鱼、虾、蟹”海洋渔业资源,采用不断发展的海洋捕捞等渔业技术,通过深海捕捞、浅海捕捞和滩涂杂海作业等三种生产方式,海洋渔业得到稳步发展。

1.2.2 抓住政策机遇,发展边境贸易

京族地区地处边陲,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京族人从事边境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6年以后,为增强民族团结,繁荣、稳定边疆,巩固和发展同毗邻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对边境地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进行规范管理,京族地区的边境贸易由此进入一个较为规范的平稳较快发展阶段,更多的京族商人也逐步富裕起来。根据2007年的调查数据,万尾村全村人均纯收入5 800元,其中捕捞及养殖收入占60%,商贸收入占40%[7]。

1.2.3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发展滨海边疆特色旅游业

京族三岛区位独特,气候宜人,民族文化和异域风情浓厚,渔民生活原生态,跨国旅游便利,发展滨海边疆特色旅游优势突出,旅游经济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京族三岛旅游开发较为成功,成功打造了金滩、独弦琴和京族哈节等品牌,每年的旅游收入节节攀升,旅游经济发展迅速。

2 京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京族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同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围海造田、围海造地、建港等工程,改变了海岛原有属性、海流体系和水动力条件,对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过渡的渔业资源开发和包括炸鱼、电鱼等方式在内的不恰当渔业资源开发模式,严重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等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8];第三,旅游项目的开发,破坏了近岸滩涂和植被,对自然环境有负效应;第四,边境贸易、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京族独特的民族风俗和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压力大。第四,旅游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向:由于管理的脱节,乱搭乱建的现象屡禁不止,加上整个景区不能相对封闭管理,没有门票收入,财政又没有补贴,景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普遍较差,海滩的旅游环境整体出现变差的趋向,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的形象[9]。

3 京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京族地区是典型的沿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可持续发展关乎地区乃至国家利益。生态经济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为特色的经济,是既遵循生态规律又遵循经济规律,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统一的新型经济[10]。发展京族地区生态经济,是发展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的需要,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1 实施生态经济管理

3.1.1 制定并实施京族三岛生态经济规划

应严格按照《中国海岛保护法》的规定,根据区域功能区划和海洋开发的要求,制定京族三岛的生态经济规划,规范和改善海岛经济开发秩序。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根据京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环境保护制度,保护和修复京族三岛及其周围海域的生态环境,促进京族三岛的可持续利用。

3.1.2 进行民族生态经济教育和培训

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教育平台和舆论平台的搭建,加强对沿海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生态经济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对渔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充分吸收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经济建设中,逐步改变公众的“等、靠、要”的落后思想,逐步走上社会主义新农渔的发展道路。建议建立广西沿海边疆少数民族生态经济研究基地,加强对京族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利用。

3.1.3 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生态补偿,是使生态影响的责任者承担破坏环境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受害者进行补偿的一种生态经济机制。遵循公平性原则,根据京族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作用,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利益关系,建立京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对开发利用京族三岛的相关企业和个人,要求其把京族三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其开发利用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要求对其利用的京族三岛生态予以适当补偿。

3.2 发展生态产业,造福京族地区

3.2.1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生态渔业

海洋生态渔业是遵循海洋生态学原理,符合海洋生态系统发展规律,保证海洋渔业资源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渔业[11]。为了京族地区人民要接受正规的生态渔业培训,应该使用生态渔业工具,实行休渔或轮渔制度,对渔业资源进行适量开发。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发展保证各生态因子的正常和协调。

3.2.2 凸显京族特色,发展少数民族生态旅游业

生态旅游是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旅游活动。京族地区生态脆弱,资源稀缺,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对旅游景区进行高规格的科学规划。第二,设立责任、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权威管理机构,负责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诸多方面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使旅游开发走规模化、制度化和市场化道路[12]。第三,充分挖掘生态旅游项目,特别是策划一批生态文化旅游创新项目,做大做强京族文化品牌。第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治旅游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第五,主动融入大旅游环境,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共享旅游资源。

3.3 挖掘和保护京族海洋文化

京族临海而居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长期的海洋渔业生产生活实践,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传统,如被誉为连系着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的“唱哈”、竹竿舞、独弦琴,和浅海曳网渔业、杂渔业的渔业文化。建议充分挖掘沿沿海边疆少数民族多向度内容和深层次文化内涵,加强京族海洋文化建设力度,弘扬和保护京族海洋文化优良传统,丰富少数民族农渔民的文化生活,实现沿海边疆少数民族人与海、人与人和谐发展。

[1] 朱宏伟.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概述 [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2):109-113.

[2]薛 梅,董锁成,李泽红,等.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8(3):65-68.

[3]彭 伟,戈银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链的断裂与重接[J].前沿,2010(24):18-20.

[4]防城港市人民政府.防城港市人口较少民族(京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R].2006.

[5]东兴市人民政府.东兴京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R].2006.

[6]《京族简史》编写组.京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7]廖国一,廖翠荣.广西环北部湾少数民族新农渔村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J].广西民族研究,2008(2):175-184.

[8]韩秋影,黄小平,施 平.我国海岛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5):7-10.

[9] 文 军,李星群.中国京族聚集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7(2):194-198.

[10]黎树式.钦州市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考 [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05-12207.

[11]赵淑江,吴常文,梁 冰,等.大海洋生态渔业理论与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3):75-78.

[12]文 军,李星群.中国京族聚集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7(2):194-198.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about Coastal Frontier Minority Area—In the case of the Jing ethnic group

Li Shushi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Qinzhou University,Qinzhou 535000,China)

The Jing ethnic group is the typical coastal frontier minority nationality and the China′s per capita richest ethnic minority.But there now exist problems such as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haotic development of tourist economy in the Jing ethnic found group region.On the basis of analysing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tatus,the paper found out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ic management,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y,and the conservation of marine culture.

Jing ethnic group;ecological economy;marine ecological fishery

F129.9.67

A

2095-1647(2012)06-0046-04

(编辑:朱 凌)

2012-02-03

广西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项目 (桂科攻0992027);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桂科自0832018Z);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立项一般项目 (200911LX439);2011年度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 (桂教人[2011]40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重大项目 (2011JGZD020);钦州学院2010年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科研项目 (HYSYS-YB05)

黎树式,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与研究等,E-mail:lishushi120@163.com。

猜你喜欢
京族三岛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刍议京族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
回不去的三岛时代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莫言:三岛由纪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