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先圣的进取精神——评《中国历代体育史话》

2012-01-28 10:23胡本东
中国出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史话棋坛体育

文/胡本东

《中国历代体育史话》(外文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丛书中的一部。该书全景式地刻画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异彩纷呈,真 反映了古人自强不息的运动精神。中国文化中朴素和谐的理想、宽和融通的精神,形成了中国古代体育与西方古代体育不同的历史特征。

1.中国古代体育更注重礼仪性和实用性。从春秋战国六艺中的射御到唐代的蹴鞠、马球,直到近代享誉海外的中国功夫,无一例外。中华民族的务实求真精神深深地作用于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中,最基础的体育项目就是脱胎于生产实践和军事战斗技能的射箭、负重跑步、水上与冰雪运动以及御术和马术等,它们多与军事训练有着密 的关系。这些项目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适应冷兵器时代以力取胜的战争需要,对成年男子进行有组织的练武健身的训练,以达到强兵固国的目标。

2.中国古代体育有意识地让体育运动与文娱活动融为一体。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最初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军事实用要求的体育活动,其娱乐性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春秋战国以后,某些体育活动项目逐渐冲破传统礼仪的束缚,如棋戏、杂技、马球,都出现了娱乐化的趋势。这些富有技巧表演性、游戏性、趣味性和艺术观赏性的项目大量出现,表明中国体育活动在满足身体需要之外,开始更强调满足精神需要的必要性。

3.古代传统体育活动导向养生保健术。华夏民族长期形成的与世无争的性格、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务实精神,还导致了采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达到祛病延年的活动的产生。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是以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目的的一种健身方法。这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养生保健术与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结合最为密 ,是东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数千年来,中华传统的养生保健理论,一直成为人们从事体育活动,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的指导思想。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的一个显著特色。

4.古代体育活动通过民俗节令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具有地域和民俗时令特点的民俗民间体育形式,包括龙舟竞渡、拔河、秋千、高跷、放风筝、跑旱船、舞龙以及踢毽子,等等。由于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使其具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并逐渐成为各个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形式。

5.古代体育活动由众多历史人物倡导。其中有为举重贡献生命的帝王秦武王、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养由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足球先生出身的名将霍去病、击剑和旅行家李白、登山运动的楷模徐霞客、棋坛怪杰周懒予、纵横40年的棋坛霸才徐星友、痴迷围棋的天子康熙帝、驰誉海内的棋坛剑客范西屏、康乾围棋大师施襄夏、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粤港洪拳名师黄飞鸿等。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轨迹,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典型的东方体育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表明,当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混沌朦胧状态的时候,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体育已经从公元前5000年左右开始逐步向文明社会过渡,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作为东方古代体育文化的代表,既是中华各民族体育文化汇集、融合的结晶,又是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体育源远流长,研读《中国历代体育史话》,可以让我们通达先圣的体育哲学,体会古人的运动精神,了解往昔的竞技项目。借助《中国历代体育史话》,让我们共同领略先圣的进取精神。

猜你喜欢
史话棋坛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花言巧语
欣慰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共和国大阅兵史话
死于安乐
体育一家人
谭景洋我个性我存在
中国阅兵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