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封面UV工艺的设置和使用

2012-01-28 15:27牛晓波
中国出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线条图涂层图形

文/牛晓波

封面UV(Ultraviolet Rays的英文缩写,即紫外光线)是印后特殊效果的表现形式,其制作过程是对局部图形或文字做亮油套印,并通过紫外线光照产生聚合作用,亮油固化形成光亮膜层,使图形或文字产生提亮效果。UV套印属于丝网印刷工艺,体现封面UV的制作质量和艺术效果,不仅与印刷有关,还与准确的内容设置有着密切关系,即美术编辑在封面设计和UV内容设置上,如何选择或设置适宜“提亮”的内容进行修饰,达到理想化的制作效果,增强封面的艺术感染力。

封面UV是在亚光膜上实施的特效工艺,亚光膜具有降低封面印刷色彩的特性,使暗调底色浓重沉稳或使亮调底色轻柔淡雅,而UV的提亮作用是将被选定的内容色彩鲜明和质感强烈。因此,封面中的书名文字、图形线条、标识、照片以及底色花纹等内容,常常作为UV工艺的设置对象。

UV不仅能够提亮细节内容,还具有修饰重点和突出主题的作用。为了追求完美的制作效果,设计制作中UV内容与底色的适度反差、文字或图形UV轮廓的清晰和完整、UV内容的细节和制作后期处置等问题,是设计、制作和监制各方着力解决和关注的内容。

一、UV设置应突出重点和适度的色彩反差

1.UV设置应突出重点

根据UV工艺的特点,将UV设置于封面的重点内容和特征区域,是提亮主题内容与增强亮丽色彩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封面艺术感染力的有效方式。在UV的设置上应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使主次内容设置得当和位置选择合理,避免UV内容设置得过于分散。

UV内容过于分散会淡化主题内容的修饰性作用,并增大UV制作的幅面,从而降低UV套印的准确度。在内容设置上,摒弃那种所有内容全部UV的简单做法,应着重于关键内容的提亮修饰,体现UV制作修饰重点和突出个性的作用。

主次内容设置得当,即把适宜的主要内容作为设置首选。不加区别地用于主次内容,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封面内容结构的谐调性,使封面的主题表现力下降。我们推崇有内涵、有质感和有效果的工艺制作,如果缺少了这些,则可以说是设置上的多余或者是工艺上的浪费。

UV位置选择合理,是指UV设置应考虑避开书脊岗线、勒口折线或图书裁口等特殊位置。在图书装订上封时,对封面进行压线、压痕、折翻线和勒口线的处理,是保持图书外形美观的技术要求,而处于上述位置的UV表面,在处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影响光亮涂层的应有效果。因此,将UV选择在不受其他工序制约的位置上,以保持UV工艺的真实效果非常重要。

2.保持内容色彩的适度反差

保持UV内容的色彩反差,能够比较好地体现制作效果,由于工艺的提亮特性,使得具有色彩适度反差的内容更加突出,使封面的艺术表现力更强。避免UV内容色彩与底色间不甚明显的形式设置,如底色与镂空内容的颜色差距不大时,会影响制作内容的艳丽与鲜亮效果,这类影响实际制作效果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保持色彩反差的前提下,应考虑UV内容色彩处于相对的完整状态,有利于界定UV内容并使之形态完整,使UV效果更加突出。要谨慎地处理在渐变过渡色彩内容上,或以发散弥漫性的多变色彩图形和无形态规则的内容上做UV设置,因为这样很难把握工艺效果和制作质量。

谨慎地对待彩色立体图形或文字的UV设置,其原因是平面电脑制作技术,能够将含有立体图形的色彩内容表现得极其充分。立体图形的色彩层次丰富而细腻,而经过UV后,其细腻的层次色彩被光亮涂层覆盖,原图形的立体效果反而被淡化,即平面化的状态被突出了,这不能不说是UV设置上的失败。在处理立体形文字的UV设置时,应采取剥离字面立体成分的做法,将UV设置于平面内容区域,从而使提亮与保持立体的双重效果同在,使被修饰的立体形文字表现力更强烈,依此方法同样可以作为立体图形的UV设置。

二、文字UV应注意的问题

将封面中的书名等文字做UV对象,是常用的设计方式,而把握适宜的字面形态非常重要。在制作中有“文字UV最具难度”的说法,因为字体与字号的选用,关系到UV的制作效果是否能够达到目标要求。

UV工艺是丝网印刷的制作过程,套印准确是制作方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而从封面设计的角度更应该为制作创造条件,把影响文字UV质量的诸多因素考虑充分,达到制作效果的尽善尽美。

1.字体的选择

在字体选择上,应考虑文字笔画的结构特征,谨慎地对待笔画纤细字体的UV设置。以宋体字为例,横细竖粗以及笔画起落的字形特点,使UV套印具有了一定难度,横笔画的准确效果不及竖笔,文字内容很难实现UV亮油涂层的完整覆盖,误差导致文字的“重影现象”。仿宋体笔画纤细的特点更加突出,工艺效果很难掌控,如:宋体、仿宋体、姚体、细圆等,均属于笔画纤细字体的范围。与纤细字体相反,笔画挺扩粗壮的黑体、魏碑、隶书和琥珀等字体,制作质量易于控制,并使字面套印的准确率大大提高,UV的制作效果得到保障。因此,在选择适宜的字体方面,应考虑工艺制作的难度,这样有助于制作过程控制套印误差,避免或减轻由误差带来的不良后果。

2.字号的选择

字号大小的选择是提高工艺效果的重要内容,较小字面上的UV设置,其制作效果很难保证。字面越小笔画越细,制作的难度越大,套印不准或“重影现象”更加明显。实践证明,选择四号字(14磅字,1磅字≈0.35毫米)及以上的字面大小,其UV制作质量能够保证。字面选择越小,则对字体的要求也近乎苛刻,字体选择面也受限制;字面越大,可选字体越丰富,制作质量能够保证。由此可见,字号与字体的选择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3. 应该注意的其他细节

根据文字UV的制作特点,选择文字UV内容应遵循“宜大避小、宜少避多”的原则,即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宜选择字面较大,避免字面细小的状态,有效地控制或减小制作误差;宜选择少量或精练的文字内容,避免选择在密集状态下的文字内容。究其原因是经过四色印刷的封面纸张,有程度不同的纸张抽缩,导致与UV版难以重合的工艺缺陷,UV质量难以保证。制作时在处理封面的纸张抽缩与UV印版之间的误差时,制作方一般采取“局部裁切”UV软片的办法来矫正误差,但它仅限于局部小范围的误差调整。而对字面小且成密集状态下的误差,是无法通过“局部裁切”解决问题的。如需对细小密集文字内容进行UV设置时,可将文字UV方式改为整体处理形式,即矩形区域整体的UV方式,此方法在降低制作难度的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字UV不准或出现重影的问题。

在含有文字UV的设计中,使文字细节的处理更有针对性,把易出现的制作误差置于可调可控的情形之下。了解独立文字或矩形整体内容的制作效果,根据需要确定制作方式,对实现理想化的制作要求具有积极意义。

三、图形UV应注意的问题

图形UV,因具有较强的修饰性作用,以及制作后图形易产生凸起的质感,被广泛地使用于封面设计中。图形一般是书中有代表性的线条图或图像照片,因此,了解和掌握线条图和图像照片的制作要求非常重要,使图形的UV制作效果更加完美。

1.线条图UV

线条图UV,应注意线条内容的基本状态是否符合UV制作的技术要求。徽章、标识等图形如果是以线条图方式UV时,应该注意线条不能过细,要有一定的宽度,以防止UV套印时的误差风险。线条粗细的程度应保持在20磅线以上(1磅线=0.043毫米)。与此同时还要避免图内线条过于密集,应尽可能地使用简化的线条,这样能够保证线条图UV制作的清晰效果。

线条图还应注意的是尺寸大小要适中,线条图不宜过大,因为在封面印刷之后存在着抽缩比率,使得在图中的套印误差无法进行位置调整,处于顾此失彼的境地。由此可见,线条图上的误差处理极其被动。所以,要充分地认识到图形尺寸不当所产生的套印误差给UV制作带来的难度。

谨慎对待标识内容的线条图UV,在不影响原有线条图基本内容时,对图形中过于细致的内容,或不符合制作要求的线条进行必要的微调,如适当加粗线条或细微结构的修改等,体现线条图完美、简捷和流畅的制作效果。

2.图像照片UV

以完整照片或局部镂空图像为内容的UV设置,照片的内容色彩鲜亮、结构层次分明和轮廓边缘清晰是满足UV制作的基本条件。避免照片内容暗淡、层次欠佳或偏色情形下的UV设置,也不宜在背景或衬底形似烟云、树冠、絮状等虚幻图像上做UV设置,以保持图像照片的明快效果。

适当拉开照片与封面衬底色彩的距离,以衬托照片的光彩亮丽,如两者色彩在比较接近的情形下,应进行照片轮廓的边缘修饰,来保证UV后的制作效果。对照片做局部内容剪接后UV时,应注意剪接内容与底衬之间,是否处于自然的状态,剪接效果欠佳则需要对其内容或剪接线进行修饰,使 UV制作效果更加突出明显。

3.底色花纹UV的技术处理

底色花纹UV,是按整幅封面进行的工艺制作,其超大尺寸的UV内容,在面对2%~4%的纸张抽缩率时,将严重地影响制作效果。因此,在满幅底纹图案UV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UV印版与底色花纹不能完全重合的问题。以普通16开封面为例,在带有勒口情况下的纸面长度已接近600毫米,经封面印刷后,与UV版的同向误差约在2毫米左右。对待如此误差,制作方处理只能是照顾局部位置的被动方式,对完整幅面的UV效果则不能顾及。

解决满幅底纹的误差问题,应从封面设计入手,改变使用整体惯通式的底纹结构,把满幅底纹换成可拼接的局部纹,并在拼接处预留可调整的裁切缝隙,分区域解决封面的UV套印误差。值得注意的是,拼接缝隙要设计得巧妙,应将其设置在书脊岗线和勒口线外的多个位置,这种可调式的UV版面,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纸张抽缩引发的UV套印不准问题,从而达到满幅底纹制作的质量要求。

四、UV制作的相关技术要求

1.UV软片的质量

在委托UV制作前,对UV软片的检查是保证工艺制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因为,UV软片上的质量问题,都将显现在成品之中。软片中的细节内容,必须保持均匀实黑状态,否则,带有“砂眼”或灰白虚黑的问题软片,直接影响制作效果。尤其是以照片为内容的UV,问题更加突出,照片表面的亮膜涂层有斑点,这样的问题属于UV软片质量不合格。因此,检查软片的重点,要观察软片内容的实黑密度值。检验的方法:可以通过透图台观察软片的情况,内容区域完全能够阻隔光线为合格软片。另外,用透射式密度仪,对软片进行密度值检测,密度值达到3.5以上为合格品。

2.UV涂层的厚度

在UV制作过程中,亮油涂层的厚度通过UV版的网目密度来控制。目前,UV版的网目密度有200目、250目、300目和400目若干种,网版密度高,亮油的涂量小,亮膜层很薄。网版密度低,亮油涂量加大,亮膜层加厚。UV涂层的薄与厚,对所修饰的内容起着不同作用,较厚的UV涂层,对徽章、标识类图形有增强立体效果的作用,使画面内容具有凸起的质感。但是,较厚的UV涂层不适宜面积过大,其原因是翻阅过程UV涂层易受损出现龟纹。而照片UV应注重涂层的亮度效果,而非涂层厚度。因此,应了解UV内容对涂层厚度的实用性要求,以突出工艺制作的特性。

3.UV涂层的亮度

UV制作中亮油的品质高低,决定着UV涂层的亮度,亮油品质好涂层亮度就高,UV的内容色彩极其鲜亮,制作效果有保障,UV亮度是判定制作质量高低的基本内容。亮油品质低,UV的亮度不够,则失去了UV制作的本质特征,这样低质量的制作属于不合格品。因此,就UV制作的亮度问题,应掌握制作方的基本情况,委托制作前,要明确提出UV制作的质量要求。

4.UV制作后的处理

为了保证制作后的工艺效果,制作完成后应根据亮膜层的干燥情况,再进行有关封面裁切或装订的后续工作。其原因是亮膜层表面,受场地环境湿度的影响,仍会有一定的黏性。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处理或自然干燥过程,裁切时受裁刀压杠的重压,会出现封面之间的相互粘连,剥离时封面易受损,对亮膜层粘连的纸屑则需擦拭处理。所以,封面UV完成后,不能急于裁切,要有一定的自然干燥时间,以消除问题隐患。

以上内容是笔者经历设计制作或观察工艺效果的点滴体会,对UV制作的工艺特点、设置要点、制作难点和质量关注重点进行了探讨和浅析。就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合实际取得了满意的制作效果。UV工艺的完美效果,不仅在于高质量的制作,还在于美术编辑对工艺本质特性的理解,将设计的内涵与制作的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还原UV工艺制作鲜明、亮丽、均匀和准确的本质特性,增强封面的艺术感染力,是我们期望的制作效果。

猜你喜欢
线条图涂层图形
新型“刮刮乐”涂层在牙膏盒上的应用研究
脑洞大开
图片的制作要求
图片的制作要求
从论文所配线条图看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功
分图形
找图形
SABIC创新LEXAN树脂和EXATEC涂层系统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