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12-01-28 18:52林志清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6期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评价

林志清,任 杰

(1.福州市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鳌峰分校,福建福州350009;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浅析微博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林志清1,任 杰2

(1.福州市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鳌峰分校,福建福州350009;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作者尝试将微博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介绍了微博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并分析“微预习”、“微合作”、“微评价”、“微资源库”四种微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形式。

微博;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一、背景

2010年前后,微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迅速风靡全国,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报纸、电视、新闻等媒体中。微博用户也以每天数以万计的速度增长,仅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1]微博以其特有的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微博打拐、名人微博、微博直播等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一时间微博仿佛 “无所不能”。鉴于微博的“神奇作用”,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将微博应用于教育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这也与国家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强调的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相符合:“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关键作用。基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大胆、积极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一些新技术。因此,探索微博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与必要性。

二、微博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1.微博的概念

微博即微博客 (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2]微博允许用户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其信息短小精悍,内容形式多样,同时操作便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传统的博客相比,微博通过多种通讯技术实现信息简便而灵活的交互,提升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2.微博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3]这明显与素质教育提倡开放、分享、平等、互惠、共生的核心理念不符。[4]微博以其自身的互动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一方面,微博可将教学实况——学生学习的反馈、教学讨论的焦点、学生思维的火花即时发布,这种随机生成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切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整个课堂教学过渡自然、伸缩有度。[5]另一方面,微博在技术层面的低门槛也较为适合小学生,同时其互动性与信息丰富性,对小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有不小的帮助。此外,微博微型化的内容也比较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而影响学习效果的问题。因此,将微博引入到小学教育中,对小学教学以及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裨益。具体说来,微博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提高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在信息素养上主要是通过课程的教授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教育学生学会选择信息,并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微博的操作需要信息浏览、筛选、操作等环节,让小学生在愉快使用微博的同时,信息素养得到了无形却有效的提高。

(2)丰富学习资源

微博虽然字数篇幅较短,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形式却较为丰富,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都有,微博的趣味性较强,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微博内容的时效性,对书本中固定有限的学习资源是很好的补充。

(3)增加师生交流

微博以其简单、快捷的交流形式,不仅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时间上从课堂延展到课外,也将交流地点由学校扩展到任何能够使用微博的地点。同时微博的即时性也提高了交流的效率,让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改进教学。

(4)关注学生思想

纷繁的网络世界无所不包。小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但严格控制又不可行。 俗话说,“堵”不如“疏”,让学生利用微博学习的同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微博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预测,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三、微博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尝试

微博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有别于普通的微博形式,班级微博群的建立十分重要。班级微博群是微博教学应用的基础,可以充分地配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笔者尝试将微博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以如下几种方式加以应用:

1.微预习

预习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开阔思路,增强求知欲望。但预习对于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却是一种“奢望”,一般小学生至多能完成语数英课程的预习任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预习不会投入时间,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对此也无能为力。利用微博进行的“微预习”却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可在教学前利用微博来引导学生对新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一方面,教师将新课的背景知识、教学目标及内容在微博中发布,配合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前为课程预热。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通过微博了解学生兴趣点及存在的问题,为课程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微预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预习,不仅在正式教学中减轻了课堂引入环节的压力,同时促进了师生互动,使教学能够尽早进入状态。

例如,五年级下册《计算机病毒与预防》这一课内容比较枯燥而且理论性又强,实际教学较难激起学生的兴趣。采用 “微预习”,教师在课前通过微博与学生交流:“你的电脑中过毒吗?你知道中毒是怎么一回事吗……”当学生在微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说中了什么病毒、电脑中病毒后有什么样的症状、心情怎么样等,教师就此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鼓励学生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并可发布 “下节课请一些同学当小老师,介绍自己是如何击败电脑病毒”或 “老师的电脑最近很慢,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解决,下节课请你们上台帮老师修电脑”等活动。这样通过课前的微博互动就在无形中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微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有职责、有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涵盖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组内及组间的竞争等,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技巧以及交往能力十分有益。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重形式、缺实效的现象。特别是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热闹有余、合作不足。将“微合作”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合作学习中,可以详细记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分工、协作与思考情况,让教师能够掌控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并以留言、评论等方式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真正做到个别化教学和对合作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同时,学生又能够通过微博观察其他小组的合作过程,不仅促进了学习小组的组内分工合作,也加强了组间的学习与竞争。

例如,“微合作”应用于五年级上册 《制作小板报》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微博上发布课程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将小组分工以及小组内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等在微博中发布。学生在整个“微合作”学习中,都表现得较为有序,以往嘈杂讨论的情况明显改善。同时,各小组能够在微博中看到其他小组的任务进度,结合教师的评论与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有了较大改观,避免了以往分工不明、时常组内某个同学单独完成作品的情况。教师通过微博及时掌握每个小组的进度并加以鼓励,对于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则及时给予帮助。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效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每一个学生也都能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

3.微评价

课堂评价与反馈一直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弱点,也是难点。传统的评价形式死板,一般是学生间相互打分,但小学生相对来说主观性较强,不能准确地反映其学习情况,造成教学中的评价流于形式,不能发挥本应有的作用。同时,传统的评价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存在一定困难,教师一般通过课堂观察与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博作为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发言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记录了学生学习、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了个体关怀。教师在微博评价中可通过一些表情、网络流行用语等丰富评价的内容,增加趣味性,不仅活跃了评价氛围,也激发了学生间互评的兴趣。此外,微博交流的平等性也在 “微评价”中得到体现。教师通过微博“微评价”也能够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实时反馈,充分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学习感受,改变了以往都是教师评价学生传统且单一的评价模式。

4.微资源库

微博本身是一种能够提供信息、存储知识的社会性媒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微博作为 “微资源库”来给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和新资讯。研究发现微博用户期望自己有更多的“跟随者”时,其就会更加积极地发布博客内容,促进信息共享。[6]小学生同样有这样的特性,希望成为班级的焦点,渴望教师表扬及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微博中多转发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如电脑的软硬件知识、使用的小技巧以及优秀的电脑制作作品。同时教师也可将班级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微博中整理发布,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学习与评论。多数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选为优秀作品发布在微博上供其他同学学习、探讨,因此笔者在班级微博中开展了 “每周十佳微博”、“每周十佳作品”的评选活动,通过学生转发微博及学生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共享知识及相互学习的意识。总体来说,“微资源库”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判定、分析能力及共享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结束语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其特点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都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在以课程教学为主的前提下,教师们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将微博应用于教学,同时应适时鼓励、引导、监督、约束、规范学生的微博行为,避免信息垃圾、偏离主题、学习流于形式等不良学习现象的出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微博的教学效用能被更多、更好地发掘。

[1]百度百科——微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2]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tech.sina.com.cn/z/CNNIC28/.

[3]胡彩莲,伊向超.微博客(Micro-blogging)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1,(4).

[4]何文超.从Web2.0到Edu2.0——2.0文化催生教育培训业的草根革命[D].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2007.

[5]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3).

[6]Cheng,A.&Evans,M.InsideTwitter:AnIn-DepthLookInsidetheTwitterWorld[EB/OL].http://www.mixx.com/.2009.

(编辑:王天鹏)

G623.58

A

1673-8454(2012)06-0041-03

猜你喜欢
小学生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