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2012-01-28 18:52王世珍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6期
关键词:火星想象课文

王世珍

(开县汉丰第四中心小学,重庆 405400)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王世珍

(开县汉丰第四中心小学,重庆 4054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能够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从而为教育的社会化和学习的终身化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发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今天,我们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为小学语文的教学锦上添花呢?下面笔者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习作中搭建想象的空间。

魅力一: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主动获取、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它的新颖性和感受性。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情景相融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如在教学《桥》一文时,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学习、理解、体会。揭题后,播放录音(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山洪倾泻的声响音效),此时,教师在这样的一个声响刺激下,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插入叙述:“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山洪突然暴发,凶猛的洪水眼看就要吞没美丽的小村庄。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个可怕的黎明。(放暴风骤雨、山洪咆哮的录像。)洪水的狞笑声越响,死亡离村民们就越近。他们纷纷出逃,可是,到处都是洪水,这出路在哪呢?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指课题)这座窄窄的的木桥,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走过它就有生的希望,留在这头就有死的危险。现在,全村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窄窄的木桥,木桥怎能承受得了呢?正在这危急的关头,人们看到了谁?(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看到了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是怎样组织村民跨过生命的希望之桥的呢?”声响的急促、山洪的咆哮一下子紧紧地揪住了学生的心,营造了一种 “欲知原委,请读课文”的心理效应。这样,多媒体课件引发的兴趣就及时把学生诱导到研读文本上来了。

魅力二:提供合作探究的源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学生缺乏了课程资源,何谈自主探究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的运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生动、具体与真实、形象而又立体的课程资源。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现代信息技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内容浅显、主题鲜明,“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教材对本组课文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查阅工具书和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究,通过集体努力加深对课文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的就是 “情境激趣,引入课文——自己读文,提出问题——借助网络,选读探究——利用网络,质疑辩论”的学习方法。

上课伊始,笔者用带领学生遨游太空的形式引入课文,激起学生探求地球知识的强烈愿望。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球美景,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教师用诗意的语言深情叙述,将学生带入一个清新美丽的境界,感悟地球的美,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为本课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如有的学生提出了 “宇宙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有的提出“地球提供给人类的有哪些资源?”有的问:“人们破坏了哪些地球资源”,“宇宙中那么多的星球,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地球的美、地球的易碎性、地球的唯一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网络资源深入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对于“地球的唯一性”这一主题探究时,笔者则引导学生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地球妈妈本是年轻美丽,而此刻却是千疮百孔、蓬头垢面地向你走来,不断地哭诉……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是躲开,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还是留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相信哪种说法?这时就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各自发表意见。因为有课前的搜查资料,学生就此展开了讨论。

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人类可以到火星上去居住。首先是火星的引力场和气候与地球相似。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最重要的是火星上有冰和水。其次是火星的地理条件与地球相似,甚至可以说一样。第三是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类地球行星。第四是火星上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更能体现出行星的自然环境。第五是火星上的矿藏没有被开采过。”这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笔者马上对该生表扬一番,就势引导其他学生激起思维上的碰撞:“你们相信他的说法吗?不相信的话请说出你的看法?”这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不对,火星与原始地球环境差别太大,根本不可能做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土星是目前科学家们比较关注的星球,它的大气环境与科学家想象的四十亿年前的地球极为相似,它才是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一个学生反驳道。

一个学生说:“人类除了在地球上生活外,别无他法。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唯一场所,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个头不大不小的适中条件,使地球具备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所有的必要条件:温度、大气、水分等等。正是因为地球为人类及其它生物提供了一个优越舒适的生存环境,才使它成为人类的故乡、生命的摇篮。(同时还出示了无法移居的资料,拿出来给同学们分享。)因此,我们只有留下来,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在地球上生活。因为,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就因为有信息技术的参与,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来发现问题,利用信息资源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魅力三:搭建习作想象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鲁迅先生说过,孩子的想象力是值得敬服的。凭借想象,孩子可以上天,可以入海;凭借想象,可以到达小鸟不能到达的地方。想象显示了孩子的智慧,想象带给孩子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可以说想象力是儿童拥有的巨大的财富。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灵感自然被激发。有了想象和灵感,学生的作文才会有生命与活力。

如学生学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有关海的课文以后,对于没见过大海的学生,浩瀚的大海、奇妙的海底世界成了学生心驰神往的地方。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集体上网的机会,有的学生在Internet上搜索海底的各种动物的照片,有的了解海底的植物,有的还到西沙群岛走了一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一次综合性的练习,写一篇《畅游海底》的作文,这个题目对学生的诱惑太大了,他们简直兴奋得欢呼起来,光怪陆离的种种幻想,使他们的小作品也闪着奇异的光彩。他们有的幻想自己乘翻车鱼穿梭海底。有的幻想自己是未来的工程师和建筑家,在海底建起了一座座水下城市,还有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有的幻想自己带着机器人在大海深处探索矿藏。他们有的写道:海底的鱼,自从海水成为淡水之后,鱼儿就学会了人话,还会与人交谈呢,可有趣了!你们到了一大群鱼的面前,鱼儿就说:“Goodmorning! ”鱼也会说英语,真是令人不敢相信。有的写自己和穿着高跟鞋的海豚一起玩耍,有的却和鲨鱼激战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励和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不断地丰富想象内容,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为习作增添了更多的精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犹如一座架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让学生在学习文本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信息化的教育给了我们教师一个好的舞台,我们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胆创教育之新,才能够育创新之人。

(编辑:鲁利瑞)

G434

A

1673-8454(2012)06-0060-03

猜你喜欢
火星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玩转火星
背课文的小偷
火星!火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
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