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坡耕地改良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2012-01-29 11:28唐炳章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坡耕地坡度全县

唐炳章

(双牌县农业局,湖南 永州 425200)

南方丘陵山区,坡耕地面积大,光热水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是,由于耕种粗放,投入少,所以产出较少,经济效益较低,人们更加不愿意在坡耕地上花费力气;如此恶性循环造成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在当前提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同时,研究坡耕地改良治理技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双牌县为例,探讨了坡耕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坡耕地改良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1 研究区域概况

双牌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中腹,故名泷泊;地处东径111°23′ 53″~111°58′46″,北纬25°33′44″~26°11′00″,全县东西宽62.2 km,南北长66 km。境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河川交错,峰峦迭障,东西高而南北低,有山多、坪少、相对高度差大、水位低等特点。土壤以砂岩为主,其次为板页岩、石灰岩母质。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175 100 hm2,坡耕地29 722 hm2,占总面积的17.0%。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现有森林覆盖率仅46.7%,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65 757 hm2,占总面积的37.6%。因此,合理利用坡耕地已成为当务之急。坡耕地的改造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使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双牌县坡耕地利用现状

2.1 坡耕地面积大,坡度高

双牌县位于阳明山区,为祁零、郴道盆地所夹,境内山高坡陡,沟谷深,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在全县29 722 hm2坡耕地中,常年固定旱作耕地14 166 hm2,占全县坡耕地面积的47.6%,轮休坡耕地15 556 hm2,占全县坡耕地面积的52.4%。坡耕地坡度在1°~10°的面积7 431 hm2,占全县坡耕地面积的25%;坡度在10°~15°的面积11 889 hm2,占全县坡耕地面积的40%;坡度在15°~20°的面积5 944 hm2,占全县坡耕地面积的20%;坡度在20°以上的面积4 458 hm2,占全县坡耕地面积的15%。

2.2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下降

由于坡耕地多分布于坡度较大的山地上,加上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山地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据统计,全县现有水地流失面积65 757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7.6%,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4 369 hm2,占52.3%;中度流失面积19 672 hm2,占29.9%;强度流失面积11 716 hm2,占17.8%;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 700 T/km2。每当遇到大降雨时,山洪瀑发几率大,不仅毁坏农田,淤塞溪河,甚至造成山体滑坡,导致人员伤亡。在强烈的淋溶和水土流失作用下,土壤养分损失严重,土地日趋瘠薄,耕作层退化严重。如平福头乡紫色砂岩发育的旱土第二次土壤普查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8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为80、0.9、91 mg/kg;而2008年土壤肥力监测结果显示,耕层有机质仅为8.5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79、2.1、6 0 mg/kg;除有效磷略有上升外,其他养分含量均下降,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了38.41%、34.07%。

2.3 耕作方式陈旧,种植结构单一

坡耕地的种植方式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广种薄收、顺坡翻耕、管理粗放。如紫金山地区,海拔800~1 000 m,坡耕地利用仍处于原始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耕作制度大部分为一年一熟,即种一季红薯或玉米,种植结构单一,复种指数低,作物布局也不够合理;二是顺坡翻耕、分厢种植的陈旧耕作方式不利于水土保持;三是投入少,管理粗放,土地翻耕后,仅仅只施用一次最简单的有机肥,播种后除中耕一次外,就再没有其他肥料投入或进行管理了。调查显示;紫金山地区通常土地的肥料投入不足200元/公顷,耕作时间也仅为75天/公顷。在这种经营和耕作水平下,玉米产量仅2 250 kg/hm2,鲜薯产量仅7 500 kg/hm2。

3 坡耕地改造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3.1 推动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

双牌县属山区县,坡耕地是该地区重要的耕地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坡耕地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9 500 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 533 hm2,一年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 567 hm2。坡耕地每年提供粮食20 657吨左右。近年来,双牌县围绕解决国家全局利益与当前农民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生态利益、长江中上游地区利益与下游地区利益等诸多矛盾,充分发挥名特优新产品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山地开发,以桃、梨、李为主的小水果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其种植面积已达7 500 hm2,使坡耕地常年植被覆盖率增加了25%,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一定的缓解。实践证明,加强对坡耕地的改造和利用既有效地缓和了上述矛盾,同时也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3.2 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双牌县现有水田面积52 300 hm2,人均水田面积仅567.6 m2;而人均坡耕地面积为258 m2,中低产旱土占80%以上,人均旱涝保收耕地不到200 m2。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8.28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仅4.0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671元;粮食总产5.56万吨,人平产粮157.3 kg,远远低于省内水平。由于人均耕地少,特别是旱涝保收的基本口粮田严重不足,人们不得不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同时种植不同作物来增加食物来源。但由于没有科学指导,很多作物产量并不高,结果形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双牌县开展了对坡耕地改造治理,坚持土地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涌现了一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典型村和典型户。如茶林乡新院子村,原来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山村,自2000年开展坡耕地改造治理工程以来,全村原有的60 hm2坡耕地均改造成了高标准的水平梯土,同时开沟撩壕压绿,种植板栗、白果,现已全部进入高产丰收期,每年鲜果产量均超过1 380吨,其产品畅销省内外,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增加了600元/年。江村镇某农户承包荒坡地10 hm2,改造成高标准的水平梯土后,种植碰柑、桃、李等果树,通过科学管理,2008年椪柑、桃、李产量达100吨,收入12万元。由此可见,加强对坡耕地的改造治理,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的步伐,而且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3.3 控制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双牌县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 308 mm,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4~6月降雨充沛,且强度大,时间长。而农作物的播种期大都在3月底~4月底,这期间因坡耕地表土裸露,土层疏松,易遭雨水冲刷,形成地表径流,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常常造成山洪爆发,甚至山体滑坡。据测定,一般15°左右的坡耕地年流失土壤5~6 m3/667m2,10°左右的坡耕地年流失2~3 m3/667m2,全县年流失土壤达243.3万吨,其中坡耕地带来的泥沙流失量占80%左右。双牌县的坡耕地治理严格按照DB43/T107-1997《新开耕地质量要求》标准进行,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土,并建设排水沟、拦洪渠、沉沙池、蓄水池等配套设施,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实践证明,坡耕地改造治理,是一项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的重要措施,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效益工程。坡耕地经改造治理,加上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3年后即可成为稳产高产的基本耕地。

4 改善坡耕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4.1 采用工程措施,建设高标准的旱作基本农田

采用工程措施,将坡度10°~25°的坡耕地改建成水平梯土(田)。其做法是:根据坡度大小,确定梯宽3~5 m,梯面外高内低,形成0°~1°内倾式梯土;在梯土内侧开宽25 cm、深30 cm左右的排水沟(背沟);在梯面外侧修筑高25 cm、宽30 cm左右的地埂,有拦水、防冲、人行等多种用途;同时配套修建排水沟、拦洪渠、沉沙池、蓄水池及灌溉沟渠。近年来,双牌县利用各项资金共建高标准梯土776处,面积10 350 hm2。据测定,经工程改造后坡耕地抗旱时间可长达50天左右。改造后的坡耕地,共种植水果8 200 hm2,经济作物6 831 hm2,蔬菜1 863 hm2,粮食作物7 349 hm2,总复种指数为234%,累计新增产值4.24亿元。

4.2 改进耕作栽培方式,提高坡耕地蓄水保肥能力

一是开沟埋肥,提高保水保肥能力。通过种植豆科作物、冬绿肥,秸秆覆盖还土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既培肥地力,又保持水土,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实现旱涝保收。二是改进耕作方式,控制水土流失。坡度10°以下的坡耕地应改变传统的顺坡耕作习惯,进行横坡等高分厢或垄厢栽培,即可在雨水冲刷的情况下,避免水土流失。三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强土地资源的产出功能。推广间(套)种多熟栽培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坡耕地的综合利用率,增强坡耕地的产出功能。四是因地制宜地调整作物布局,提高坡耕地的经济效益。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作物布局,根据土壤条件,宜经则经,宜果则果,提高坡耕地的经济效益。

4.3 多途径培肥土壤,协调好土壤养分

4.3.1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增施农家肥,种植旱土绿肥和秸秆覆盖还土、撩壕压青埋肥等措施,培肥土壤。增施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产力。

4.3.2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协调平衡土壤养分 坡耕地速效养分缺乏,单施有机肥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的要求,要综合考虑坡耕地的坡度、土壤种类、养分状况、酸碱度及作物类型等因素,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协调土壤养分丰缺、作物需求等矛盾,促进作物优质高产栽培。农民尝到配方施肥技术的甜头后,积极性很高,仅2008年在坡耕地推广配方施肥施用面积5 870 hm2。

4.4 实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种植

坡耕地改造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要与整个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对坡度25°以上的坡耕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封山育草等措施,积极发展兼具生态效益和生态防护效能的生态果林园,这样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2004年以来,结合防护林和生态农业建设,一方面说服群众停止毁林开荒和顺坡翻耕,另一方面对坡度25°以上的坡耕地作出退耕还林(种草)规划,并组织实施,从而为坡耕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生态环境。

4.5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坡耕地治理能力

在坡耕地改造治理中,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应大力加强坡耕地治理和旱作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几年来,县农业局增添了农业技术培训设施,共举办坡耕地治理和旱作农业技术培训班12次,培训乡村技术人员及科技带头农民648人,在坡耕地改造治理中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

[1] 王 俊,李 爽,于 明.试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政策和方法[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2):44-45.

[2] 双牌县人民政府. 湖南省双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Z]. 2006.

[3] 胡玉法.长江流域坡耕地治理探讨[J].人民长江,2009,40(8):72-74.

[4]姚孝友,刘霞,张光灿. 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与综合整治模式[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1):94-97.

[5] 伊永玲,逄锦波. 临江市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试点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4):308.

猜你喜欢
坡耕地坡度全县
关于公路超高渐变段合成坡度解析与应用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基于图像处理的定位器坡度计算
坡度在岩石风化层解译中的应用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河南省坡耕地利用及生态退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