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2-01-30 01:20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指骨对位手部

吴 斌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1430

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吴 斌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1430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方法和有效性。 方法 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法对34例患者41处掌指骨骨折进行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手术愈合率及手功能恢复优良率。 结果 骨折均达到或近似达到解剖复位,愈合率达100%,伴软组织严重挫伤或肌腱损伤的15例患者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6.7%。 结论 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治疗掌指骨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稳定、愈合率高,有利于受损手指的早期功能锻炼和手功能恢复,对掌指骨骨折治疗效果良好。

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临床分析

掌、指骨骨折为手部常见损伤。临床上采用的手法复位、小夹板、石青或绷带外固定等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方法,存在着固定不确切、不稳定,易导致损伤部位畸形愈合、肌腱粘连与关节活动障碍等后遗症及指关节强直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手功能的恢复[1]。本科2005年10月~2011年1月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法对收治的34例患者41处掌指骨骨折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4~60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挤压伤9例,砸伤12例,机器伤6例,刀砍伤7例。骨折分型:开放性骨折14例16处,闭合性骨折20例25处。其中斜形骨折17处,横形骨折12处,螺旋形骨折7处,粉碎性骨折5处。骨折部位:掌骨骨折18例20处,指骨骨14例15处,掌、指骨同时骨折2例6处,其中第2、3掌骨合并中指近节指骨骨折1例,合并食指中节指骨骨折1例,同时15例患者合并严重肌腱损伤或软组织挫伤。

1.2 方法

1.2.1 外固定牵引架制作方法 将一根70.0 cm×2.5 mm (长×直径)的铁丝弯折成2 cm间距的“U”形架,在两末端均折弯成直径5 mm圆环,并需超出指端2 cm,两圆环上需各穿一条橡皮筋;支架依生理结构在腕部折弯呈30°,在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反向折弯呈45°。铁丝支架成型后,上缠5层浸湿的石膏绷带晾干备用。见图1。

1.2.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后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将患肢侧放于手术台上。将一枚1.5~2.0 mm直径的克氏针横穿于掌指骨骨折远端指节的侧中线稍背侧,指侧需各留0.5 cm距,以防损伤指动脉和神经。用纱布绷带将备用固定牵引架固定于前臂及手背,并用3条约1.5 cm宽的棉布指带分别将三节指骨固定于牵引架上,将支架两末端圆环上橡皮筋分别挂于克氏针两端,于透视下复位,通过调整橡皮筋松紧与牵引架屈度调整牵引拉力。开放性骨折及合并其他外伤手术时需在常规清创及肌腱吻合并处置好外伤后再行牵引外固定。可视创伤部位,将铁丝支架的伤口位置做弓形处理,或在伤口处将所缠石膏适当开窗,以暴露伤口,方便伤口换药。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悬吊,2次/d针眼滴75%酒精,每3~4天针孔碘伏消毒,更换无菌敷料。术后第1周内隔日X线复查,及时调整牵引力线以保持骨折对位良好,并观察末端血运与感觉。闭合性骨折术后48~72 h即可进行手指屈伸功能锻炼,开放性骨折合并肌腱损伤者需在伤口拆线或石膏托去除后开始功能锻炼。3周后视病情去除牵引架,开始逐渐功能活动锻炼。

2 结果

本组34例骨折全部愈合。除1例1处螺旋型骨折对位尚可,术后8周拆架,1例1处粉碎骨折复位略差,术后9周才愈合外,其余32例均在术后5周内拆架。41处骨折的愈合时间为3~9周,平均6周,均达到或近似达到解剖复位,所有牵引处伤口均无感染。不伴软组织严重挫伤或肌腱损伤的19例患者手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伴软组织严重挫伤或肌腱损伤的15例患者手指伸屈功能按TAM标准评分,优10例,良3例,有效2例,差0例,优良率为86.7%(13/15)。对34例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显示,所有患者均无畸形愈合、肌腱粘连及关节活动障碍等后遗症及指关节强直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治疗掌指骨骨折机制

掌、指骨虽较短小,但关节较多,骨周围结构较复杂,功能要求较高,对外形影响也较大。因此,掌、指骨骨折不仅具有肢体管状骨折共有特点,还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2]。根据生物力学要求,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两类[3-4]。掌、指骨骨折治疗初期需坚强的内固定以保持其对位良好,顺利达到解剖复位,而后期还需弹性固定以确保其主动功能恢复,不对其解剖复位造成不良影响[5]。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能通过调整橡皮筋松紧与牵引架屈度调整牵引拉力,以使固定方式和牵引拉力适应早期坚强、后期弹性等不同时期的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要求,在对骨折端予以适当应力刺激的同时,尽量减小压应力,避免应力遮挡,并防止扭应力与剪力发生和影响,有效稳固骨折端对位,改善愈合、复位和功能恢复环境[6]。

3.2 外固定支架联合骨牵引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分析

本方法的优点是:该法采用近似解剖对位复位的手部骨折与脱位的闭合处理,配合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骨牵引,能避免手术内固定不慎伤及骨膜、关节面及肌腱,破坏骨折部位血运和骨折断端自身修复能力,从而加快术后炎性渗出物吸收和骨折端血液循环恢复及骨折愈合。动力化支架不仅不会妨碍关节活动,还能加速骨痂改建,促进手伸屈肌收缩功能恢复,固定支架的弓形和窗口设计,对开放性骨折及合并软组织严重伤的患者,更方便观察创面、换药和皮肤缺损修复。临床应用结果也表明,外固定架联合骨牵引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确切稳定,保持对位良好,能够达到或近似达到解剖复位,且能尽早进行手部功能恢复锻炼。比在X-ray片下的骨折完全解剖复位治疗更有利于手部早期活动锻炼和正常功能恢复,并能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关节活动障碍等后遗症及指关节强直等并发症。

本方法需注意的是:(1)保持牵引针孔清洁,防止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出现针道渗液和感染;(2)术后适当调整外固定架,以解决较细外固定架、固定针抗张力小、易松动、易随持续的张力出现弹性弯曲变形和加压杆的应力不均的问题。

[1]韩绍仿.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89-1390.

[2]黄新宇,何伟东,许鸿灏,等.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90-191.

[3]夏江霓,周振彬,张斌.手外固定器的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4):358-359.

[4]康锦,杨博贵.微型内固定系统联合超关节外固定装置治疗手部漂浮掌指关节损伤[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6):1891-1893.

[5]蔡汉周,罗福昌.33例掌指骨骨折可吸收内固定物应用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5):729-730.

[6]颜五星,林春豪,陈庆,等.应用微型钢板螺丝钉治疗掌指骨骨折22例[J].广西医学,2007,29(8):1204-1205.

R683

B

1674-4721(2012)06(c)-0178-02

2012-03-23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指骨对位手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单枚克氏针髓内穿梭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Ⅱ型指骨颈骨折
自由对位与严格对位的博弈
——论传统对位教学两种体系的冲突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位化段落的和音形态
舞蹈:从诗歌中的舞蹈成像到舞蹈符号的多重对位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微型钢板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