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国:行走在“针尖”之上

2012-01-31 13:47朱文丽
科学中国人 2012年23期
关键词:针尖西医针灸

本刊记者 朱文丽

中国,这个蜿蜒的巨龙屹立在世界东方,厚重的黄土地默默孕育着古老的华夏民族,经过几千年风雨的浸染与洗礼,这些勤劳勇敢的黄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宝贵文化。中医,渗透着千年人类的智慧,以独有的傲然姿态遗立于世,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得以绵延至今,离不开后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守护。如今,有这样一个人,醉心于医学,手握毫针,用出色的医术将病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守护中医这片沃土,他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书记、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刘清国。

与针灸结缘

清代吴亦鼎的《神灸经纶》中提到:“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针灸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这门神奇的技术也吸引这刘清国的目光,并让刘清国将其作为一生为之拼搏奋斗的事业。

刘清国1963年出生于山东,1981年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五年之后毕业留校工作,在四年的教学、临床工作过程中,刘清国感受到了中医的无限魅力,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于是,在1990年攻读本校针灸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1993年又毅然赴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当代针灸名家杨甲三教授,199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熟读经典、勤奋临床、投拜名师为刘清国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近年来,中医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废除中医的口号时有耳闻,刘清国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中医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与当今社会实践发展的差异。首先,中医根植于上千年中国文化的沃土当中,中医的一些理论体系晦涩难懂,且与如今的社会现实差异甚远,例如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是以当时的科技,当时的医学,当时的人们的思想理念为基础而创作的,让今天的人来学习,理解上必然存在差距。其次,中医学所使用的方法论和西医学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泾渭分明的。用现今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中医,毫无疑问它的离散度和偏差是非常大的,普通百姓完全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关于中医的“无用论”说法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能激发促进中医自身的觉醒,反省自身的发展,汲取精华,去除糟粕,但中医核心的东西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因此大众对中医的认识应该是客观的。

为中医正名

看到了普通受众对中医的误解,刘清国意识到了自己的艰巨任务,他加深了对《内经》、《难经》、《针灸大成》等古典著作的研究;重视针灸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等疗法在临床应用的作用;先后整理了古典络脉、奇经八脉、交经八穴、穴对、穴法、针法等内容,提出针灸临床的技术核心在于“穴法”“针法”“功法”三个关键环节。在络脉研究中,刘清国以《内经》对络脉的有关论述为核心,着重从络脉的流注和分布规律、生理功能、病理和病证、等方面加以探讨。分析并发现奇经八脉具有与十二正经明显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分别整理了冲脉、跷脉、维脉、任督脉、带脉的生理、病理特点与临床应用规律。此外,他还提出穴法概念,强调配穴,遍览古籍,总结常用配穴法30种。针法借鉴《金针赋》、《标幽赋》等,用单手进针,总结应用补泻手法“推纳按搓,随济右而补暖;动退空歇,迎夺左而泻凉”。

回首中医研究的这些年,刘清国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战,研究中需要不断找寻新的思路方法,将针灸标准化等。最近几年刘清国关注捻转补泻针法的研究,以高血压平台为切入点研究捻转补泻的机理,同时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刘清国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SHR)为研究对象,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捻转补泻手法对SHR大鼠的影响,研究针刺补泻手法在分子水平对高血压调控作用机制,为针刺捻转补泻手法的实用性、科学性提供实验依据,为揭示捻转补泻手法效应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另外,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制订了《针灸通用术语》,界定了针灸学中经络、腧穴、刺法灸法、针灸治疗和实验针灸的通用术语,经过了3次筛选,最终确定纳入1011条名词术语,其中经络部分264个词条,腧穴部分747个词条。

为混乱的学术术语做了规范,对弘扬中医文化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做了的贡献。

将中医发扬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它的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致残率高,实验重伤导致致残,例如脑血管病,偏瘫,失语,导致大量优秀的社会劳动力的丧失;第二类就是致死率高,中国社会现在死亡率在世界上处于前几位,它的危害很大。国家这几年对这类疾病非常重视,西医中医都在全力以赴,国家加大研究的投资,包括它的诱发原因性疾病研究。西医在治疗上有两个方面优势,一是诊断上非常准确,技术先进;二是在急救上,能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中医也有优势:一是在预防方面,中医保健和治疗的理念贯彻人们生活始终;第二个优势,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在某一个阶段上,它具有比西医更好的优势。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西医缓解之后想康复,就需要与中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是他的第三大优势,同样的疾病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因人而治。西医中医不应该是矛盾的,很多病症配合巧妙的话效果是成倍的,如果中医是1,西医是1,他俩加起来可能是3或4,而不是2。

关于普通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方面,刘清国也给了人们一些建议。第一个就是精神因素,无论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要保持一个乐观开朗心态,积极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一些高雅的,适合自身的情趣,使自己在情绪比较大,压力比较大情况下迅速排解,这是最有效的方法。第二个就是健康要素,要管住嘴,保持良好的膳食结构,脂肪类,蛋白类过高都会影响到心脑血管。第三个就是体育锻炼,迈开腿,冬季每个星期至少保持一到二次发汗,身体的新陈代谢必须要保持正常。

现在,刘清国同时承担行政业务,教学任务,忙碌的生活充实而低调。作为一个老师,他对学生的要求只有一个词:快乐,快乐的工作,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快乐是一个兴趣,快快乐乐去成长,学本事,去从事工作,这是他对学生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刘清国一直追寻的理想境界,这位朴素的学者心中充满大爱,用一根小小的毫针勾勒了悬壶济世的医者形象,正是由于千千万万的医者无私地守护中医魂灵,才让这份古老的医术不至于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一根毫针,记载了千百年人家的悲欢离合,也是刘清国奋斗的缩影。未来,刘清国手中的毫针会焕发出持久更新的魔力。

猜你喜欢
针尖西医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缝衣针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灸
针尖和笔尖
写小诗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